CTA与MR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对比

2021-04-19 05:31卓丕奇杨光明张裕玲
中外医疗 2021年3期
关键词:瘤体造影剂病死率

卓丕奇,杨光明,张裕玲

厦门长庚医院放射科,建省厦门 361028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神经外科疾病,该症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首位病因,在所有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位居第三,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相关数据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病死率高达8%~32%,发病后1~2年内病死率60%~85%[1]。故及时、准确诊断可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改善预后。CTA、MRA是常见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较广泛。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CTA密度高,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病变细节,而MRA具有成像清晰、无创、无辐射等优点[2]。由于CTA与MRA在成像原理不同,其成像特征亦有所差异,其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效能尚不十分明确。为此,该研究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探讨CTA与MR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经DSA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2.13±6.51)岁。B组:男10例,女3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2.39±6.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首次诊断;③无其他脑血管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感染;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存在幽闭恐惧症;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对碘造影剂过敏者。

1.2 方法

A组:行颅脑CTA检查,检查仪器为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仪,采用Stellant D双筒双通道高压注射器以静脉团注法静脉注入碘克沙醇造影剂,剂量1.2 mL/kg,速率3 m/s。待造影剂达峰时自患者颈动脉分叉部扫描至颅顶。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0.6 mm、1 mm。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至IT工作站Syngo.via,经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观察动脉瘤位置及形态特征,并对其径线进行测定。

B组:行MRA检查,检查仪器为Signa超导1.5T磁共振仪,采用3D-TOF技术自患者枕骨大孔下缘起扫描至颅顶,保持扫描线与前后联合连线平行,完成检查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观察动脉瘤位置及形态特征,测量其径线。

1.3 观察指标

①由2名具备丰富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若2名医生意见相左,则请示上级医师。以DSA检查结果为准,记录两组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记录阳性率。②计算A、B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③比较2组直径≤3 mm、3 mm<直径≤5 mm、5 mm<直径≤10 mm、10 mm<直径≤20 mm,直径>20 mm动脉瘤检出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准,A组检查结果呈阳性35例,确诊34例,阴性5例,确诊4例,阳性率87.50%(35/40);B组检查结果呈阳性32例,确诊25例,阴性8例,确诊5例,阳性率80.00%(32/40),两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7,P>0.05)。

2.2 两组颅内动脉瘤诊断效能

A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B组(P<0.05),两组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效能对比[n(%)]

2.3 两组对不同大小瘤体检出率对比

经DSA检出动脉瘤共86个(A组41个,B组45个),A组检出41个,B组检出35个,两组对直径≤3 mm、3 mm<直径≤5 mm、5 mm<直径≤10 mm、10 mm<直径≤20 mm,直径>20 mm动脉瘤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表2 两组患者不同大小瘤体检出率对比[n(%)]

颅内动脉瘤指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的一种瘤状突出,该症多因脑动脉瘤管壁先天性缺陷及颅内压增高所致,主要表现为颅内自发出血,继而引起脑出血、脑积水、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若不及时治疗,5年内病死率可达75.00%,第1次出血后病死率40.00%,第二次出血后病死率高达60.00%,第三次出血后病死率几乎高达100.00%[3-4]。因此,早期诊断,予以积极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金标准,但其属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耗时长[5]。另外,DSA对周围结构显示效果不甚理想,加之动脉瘤中存在血栓时无法显影,且导管易造成瘤体损伤及血栓脱落风险;不仅如此,DSA操作复杂,需分别对两侧大脑半球实施造影,对于椎动脉系和颈动脉系亦需分别造影。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CTA、MRA无创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CTA与MRA均属无创检查,目前多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但何种检查方法更有优势尚存争议,故该研究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CTA检查一次扫描即可获取扫描范围内容积数据,并经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对动脉瘤进行定位、定量、定性诊断,且准确性较高。采用CTA检查时,碘造影剂充盈脑动脉瘤使其呈现高密度,经血管重建软件建立脑动脉三维图像,立体显示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并能从各个角度旋转观察动脉瘤,提供诊断信息。CTA检查有成像清晰、成像速度快、费用低、组织创伤小等优点。MRA检查是通过时间飞跃法和相位对比法成像,相较相位对比法,时间飞跃法图像更细腻,更适宜用于血流速度快、血管走形复杂的脑动脉成像中[6-7]。MRA检查后可经软件进行最大密度影及多平面重建处理,建立脑动脉三维图像,并进行多角度观察。MRA检查具有无需造影剂,无电离辐射,无组织创伤等优点。但MRA亦存在缺陷,即检查时间长,因此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受限,且不能用于装有起搏器或金属装置患者中。苏显球等[8]研究结果显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93.8%,而MRA灵敏度为83.30%,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82.50%,CTA诊断效能较MRA高。该研究结果显示,A、B颅内动脉瘤特异度分别为80.00%、6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颅内动脉瘤灵敏度97.14%,准确度95.00%,较B组78.13%、75.00%高(P<0.05),证实CTA在颅内动脉瘤中诊断效能较MRA更高。研究表明,动脉瘤破裂与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比值(AR值)、瘤体长度有关,AR值、瘤体越长,瘤体破裂风险越大[9-11]。MRA难以显示复杂血流与变慢血流,针对较大动脉瘤,受瘤体内部血液涡流影响致肿瘤信号丢失,从而影响图像质量,而针对较小动脉瘤因自身本来血流量有限,血流速度慢,故显像效果不理想,易漏诊[12-13]。CTA可对颅脑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能清晰显示瘤体钙化情况,以及动脉瘤体积及邻近组织关系和形态,即便对于较小瘤体亦能清晰显示。因此在理论上,MRA对较小瘤体检出率不及CTA。该研究结果显示,A组直径≤3 mm动脉瘤检出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研究病例少有关。两组3 mm<直径≤5 mm、5 mm<直径≤10 mm、10 mm<直径≤20 mm,直径>20 mm动脉瘤检出率相当,其研究结果与邹明洋等[11]研究基本相符。虽然CTA在颅内动脉瘤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但亦存在一定缺陷,如阅片的诊断医师需具备丰富诊断经验,CTA虽可同时显示静脉与动脉,但却无法区分二者,亦无法判断血流方向,因此对微小血管显示效果不及DSA。

综上所述,CTA、MRA均可对颅内脑动脉瘤进行定位、定量、定性诊断,与MRA比较,CTA诊断效能更高。

猜你喜欢
瘤体造影剂病死率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体直径及体积变化的随访研究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