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3-24 11:34韩振秋
职业时空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学生

韩振秋

摘要:新时期职教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当前,存在人文精神培养不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不完善,校企“双元”育人简单化,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此,需要通过加强职业情感教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优化师资结构等改革之路,解决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老年服务与管理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变化,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那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当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面临哪些现实问题?只有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才有可能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好“职教20条”,才可能突破旧有的思维、实践框架,找到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现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老年专业,从1999年至今,全国已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为例,探索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创新之路。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其从业能力,这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最终旨趣。实践证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包括思想和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专业能力、身心健康等要求,这些构成了未来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素质要素集合。从层次上看,包括职业特定能力,全行业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专业也决定和影响着未来不同的职业,因此,各个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又应该有所不同和侧重。就老年专业来看,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技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务实的精神、高度的“孝爱”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此得出,老年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养老机构运营及管理能力,以及健康评估与管理能力、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以及沟通 、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一)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不足,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的职业精神

学生的职业精神、人文素养是影响其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不足,职业素质课程或相关的实践活动相对不足,这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难题所在,由此导致学生在后面的实习、就业的不稳定性增大,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较弱,甚至影响其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作为老年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尊老敬老,以老人为本、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职业素养,缺乏爱心、耐心、细心的情怀和品质不可能做好为老年人服务工作的。而从全国多所院校的老年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三年下来依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缺乏职业荣誉感,不能持续坚守自己对口就业的岗位,工作半年、一年就跳槽转行的毕业生大有人在,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在顶岗实习、初次就业不去或极不愿意选择涉老单位和岗位,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不足、孝爱情感缺失造成的,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不完善,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制订、修订通常由专业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来具体负责,在制定或修订过程中会参照同类专业其他院校的已有方案,有时适当加以修改,有时组织部分老师到相关企业去做调研,或发一些问卷和提纲让企业行业提提建议或要求,或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讨论。但是,由于具体负责或牵头做人才培养方案的老师因其任职资历所限,加之教研室内教师专业、行业背景的不足,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深度、代表性不足等原因,很难制定或修订好一份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也影响着课程体系的设计,到底需要设置哪些核心专业课?哪些专业基础课?哪些专业拓展课?哪些人文素养课?有的学校甚至把全校人文素质课不分学生专业背景而进行统一设计。这势必影响学生因其专业性不同带来的职业能力提升、未来职业发展、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所需的专业知识基础。从现实来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确立后续影响教学计划的安排。高职教学计划不仅在制订过程中存在源头性缺失,已严重影响人才培养整体成效的提升[1]。老年专业毕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偏低、流动性大也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些问题。

(三)校企“双元”育人简单化,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的专业技能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新时代职教改革的要求。从具体实践来看,校企合作存在一些典型问题,表现在合作渠道欠通畅,合作企业偏少,双方合作深度不够,对接不充分;即便是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其合作内容也比较低层,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校企合作后学生的实习安排和就业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方面很少到学校课堂感受学生之所需,学生平时上课内容由于诸多原因也很难就近就便与企业、机构的实践结合,等等。作为高职教育重要出路之一在于订单式培养,但订单式培养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单难订”,流于形式,一头热、一头冷,不了了之等状况,没有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融合和效果。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产业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然而,一些养老机构他们既想要人才,又不愿意或不积极、或无暇深度参与校企“双元”育人,多数着眼于用工人员缺失的眼前利益,甚至养老机构不愿意进行投资,整个教学设计及活动安排完全由学校一方来做,只是象征性地提供实习岗位或就业岗位,到了岗位又抱怨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企业不能在培养过程中前期介入,影响了老年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和服务能力的发展。

(四)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的内在动力

不科学的学业评价,会影响学生职业兴趣的拓展和提升。当前,高职院校实施的评价学生学业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技能化、規范化的试卷考试方式。其次,是通过学生在某些院校内外的活动以及一些比赛中获取的加分项。然后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及相关的加分对学生专升本或获得省市级、学校级的优秀资格进行排序。就某一学科来看,基本上按照期末考试试卷为主(占60%或70%),再加上学生作业完成、考勤等方面的情况(占40%或30%)来设计。这样的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智力表现评估的存在,削弱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估。致使评价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科学作用,“教”与“学”两个环节没能实现完全贯通,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致使一些学生要么专注于课程课程知识学习,要么热衷于院校的一些活动而忽视学业学习,自我对未来职业定位、职业兴趣关注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自我提升职业能力的方向和内在动力。老年专业学生成绩评价,缺乏关注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如学生做了哪些为老人服务的活动?有没有为老人服务的产品设计与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围绕差别化老人有没有特殊照顾方案设计?等等。都应该纳入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权重。

(五)师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所需的指导和帮助

当前,职业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多数高职院校对一线教师要求具备“双师”素质,要求教师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总的来看教师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老中青、专兼职结合的数量和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如教师在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方面不足,很少有老师有机会在正常教学周里有一段集中“充电”的机会;各院校引进的人才以及近年来新招聘的教师很多专业背景与实际教学内容脱节;中年专职教师少,高职称教师比率低;兼职教师很少与专职教师、与学生课外有交流和互动,等等。这些都使得教师对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作为老年专业的师资更需要有来源于养老机构、产业有一定实务管理和服务的专职教师,而不是仅仅需要匆匆赶课的兼职老师。

二、解决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决策

(一)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升学生敬业精神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高职学生能力本位要求就应该更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2]如何打造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情感决定着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影响着其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互促进、相互依赖。[3]老年专业作为服务养老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孝爱精神和情感,需要具有服务老年人、服务养老产业的专业技能。为此,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精神和未来为老年人服务的职业能力。例如,通过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孝爱大讲堂、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走进养老院开展助老志愿活动、利用学生在家帮助自己的长辈利用所学带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次活动或操作,帮助身边的长辈洗一次脚等序列活动的安排和实施,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三观”,打造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光荣和重要性,增加其职业情感,端正其职业态度,逐步提升其职业认同、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未来进入社会能较快适应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机构的工作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热爱而不排斥所从事的职业。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针对性的知识体系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中的不足,需要从专业调研、行业参与、专家论证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绝不是想当然某些专业的借鉴或翻版。不仅如此,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一定的周期(一般三年为一个周期)持续更新,根据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及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的新变化进行微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注重加强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的安排。在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上,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设计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套用或一刀裁。例如,老年专业在设定学生既定的职业能力针对的课程时,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设计与其对应的课程要做出精准安排,如养老机构运营及管理能力对应课程《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再如,针对学生需要为老年人服务的职业精神,需要有《传统文化与老年服务伦理》课程,针对影响学生发展职业能力中的沟通协调能力结合专业需求设计《老年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课程,针对老年人权益可能被侵害,老年人需要维权而又不知怎么做,可以设计《老年政策法规和标准》课程,针对国家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可以设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课程,等等,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搭建针对性的课程知识体系。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精细化设计实践教学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办学方向就要走校企结合之路,实现企业、院校双元主体参与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企业需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4]不单单是学生订单,而是校企共同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等全部环节做起,学生是学校的学生,更是企业行业的准员工,学生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打造是校企共同的责任和義务。院校要更多地运用自身的优势,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5]企业需要从教材开发、学生授课、阶段性学生走进机构学习和锻炼,甚至在保障学生基本权益的前提下主动组织学生一些兴趣活动,提升学生对合作企业的认同感,企业与学校一起策划设计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安排。学校要与企业一起组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一起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主导,采取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实践环境,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学为主导,教为主体”,走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在内容设计上基础课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课的地位,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实现专业课设置与1+X证书无缝对接。当前,老年专业在专业能力培养与校企合作方面需要围绕国家实施的1+X证书中的“失智老人照护”“老年照护”,来组织设计学生的全过程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育。

(四)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我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考核观,全面评价学生能力素质。不是以是否各科考试成绩顺利通过、是否能够获得毕业证书作为评价学生高职教育成绩的唯一依据。要实现评价由“单一到多元、单层到多层多层”“静态到动态”的评价转变。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取阶段性形成测试、调研与论坛、专题演讲、论文写作、实训模拟、作业考勤、学习感想、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考核组合,弱化一次性试卷考试成绩,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就学科而言,淡化考核死记硬背的理论性知识,加大过程评价权重,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三年全周期评价来看,不能仅仅是学生学科考试成绩的单纯累加排序,也不是在前者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活动要素的得分累计,而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特点、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兴趣、职业情感、学习内驱力、服务潜能,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突出核心竞争力评价方式、内容、主体的改革。可以把前两者按照一定比例兼容基础上增加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并加入获取的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尤其是1+x中的x)、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第三方评价等等综合评价因素,最终确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老年专业对学生实践中、课上课下围绕老年人服务的产品、照顾方案设计等小发明、新创意要纳入成绩评价,激发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做”,提升学生的为老年人服务的积极性、情怀和职业荣誉感。

(五)优化师资结构,引进行业、企业技能人才

教师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素质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实力水平呈正相关。高职院校多数为新建或改制过来10-20年以内的院校,当前师资队伍不容乐观,不仅如前所述存在结构上不合理,而且在激励或引进机制上也存在障碍。如高职院校中已经认定为“双师型”、骨干教师常常激励机制缺乏或不明显;教师引进模式单一,常常是应届生招聘的选拔方式,没有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不能解决教师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职教20条”明确要求,教师招聘从2020年起基本都从行业中招聘。这为快速优化师资机构,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无疑带来了一缕春风。老年专业可以借此良机,引进一批养老院长、养老培训技能大师等一线实务工作者作为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阶段性的难题是正常的,需要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新的指导精神来加以积极化解和应对,以确保高职教育的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梁耀相.高职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过程中的现实缺失与路径优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33-38.

[2]  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04):20-22.

[3]  何应林,眭依凡.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 (07):104-108.

[4]  杨利静.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8):79-81.

[5] 史洪波.反思与重构: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探析[J].职教论坛,2017 (01):61-65.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高职学生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