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
[摘 要]活动型学科课程,是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难点,但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文章在分析活动型学科课程特征的基础上,以《价值与价值观》为例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41-04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是主体体验,而主体体验往往取决于学科活动。鉴于此,《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概念,将课程教学引向活动,从而优化了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这一转变,准确把握活动型学科课程特征,确立核心素养视角,将活动型学科课程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落脚点,以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体验和探究。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特征
活动型学科课程从本质上来说,体现了政治学科课程活动化的倾向,将政治学科认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具有以下几个新的特征:
(一)主体性
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实现教师从知识传道者向促进者、引导者等角色的转变,将认知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让活动经历助力学生有意义的建构。因此,活动型学科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
(二)综合性
活动型学科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将道德认知、心理认知、法律认知等有机结合起来,内涵更加丰富,综合性更强。从活动范畴分析,它涉及多个活动领域,尤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重视本土资源的开发,以提高活动的亲和力。
(三)实践性
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活动,借助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丰富学生积极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强化学科认知。这就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做法,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活动型学科课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以不断融入社会、对接生活。
(四)开放性
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从而能够运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活动过程尽管进行了必要的预设,但仍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从而使得活动型学科课程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五)系统性
活动型学科课程旨在推动课程教学的活动化,活动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课程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服务于课程教学,立足于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活动素材、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都应紧緊围绕课程知识体系,符合课程思维逻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表现出系统性特征,在循序渐进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策略
活动型学科课程优化了政治教学生态,赋予了学科核心素养更广阔的培养空间。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采取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设计策略。
(一)议题拟定策略:适切性
活动型学科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拟定议题,发挥议题对活动的统摄作用,从而将学生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1.拟定的议题要指向学科知识与观点
高中政治学科无论怎么变化,“学科课程”的属性应该保持不变。活动作为体现学科属性的重要方法和路径,必须要坚持以“学科课程”属性为出发点。活动一旦背离“学科课程”属性就会出现异化,成为无意义、低效的活动,无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因此,议题拟定需要建立在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拟定适切的议题。
2.拟定的议题要注重发展性
议题是学生开展学科活动的抓手,因此议题要体现出发展性,使学生能够围绕议题开展活动;能够有话可说,并且发出不同的声音,能够实现思维进阶,而不是始终停留在低阶水平。要使议题体现出发展性,教师需要在拟题时表现出明显的“生活关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要贴近时代,引发学生对时代的关注,从而使学生在围绕议题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对于《价值与价值观》一框,在拟题之前,需要深入解读其中的知识。本框主要包括两大板块内容,一块是“人的价值”,从介绍价值入手,再到人的价值评价;另一块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先介绍价值观的含义,接着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包括其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最后明确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因此,本框议题的拟定要紧扣价值和价值观。再结合议题的发展性进行分析,为了表现出“生活关注”,引入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目前最吸引学生眼球的词语莫过于“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又是最活跃、最亮眼的一个群体。疫情中的逆行者明知疫情严峻、可怕,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行之旅”,这体现出他们的“价值与价值观”。综上,本框将议题拟定为:疫情下逆行者的价值和价值观解读。
这个议题,首先充分体现出学科价值引领和生活关切,能够较好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其次从核心素养视角,让学生对逆行者的行为心生敬畏,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再次由逆行者向政府延展,以展现我国政府在疫情面前表现出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责任担当,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最后通过活动,从逆行者扩展到每一个公民,以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二)目标设计策略:明确化
目标对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议题拟定后,需要对活动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为学生活动指明方向。明确的目标设计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课标要素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又置于课程标准之下。因此,制定活动目标要深入地解读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的精髓。从核心素养视角来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髓在于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2.教材要素
教材是高中政治教学活动开展的蓝本。因此,要深入解读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逻辑思维,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设计要考虑三维目标,但又不是对三维目标的简单运用,需要改变三维目标的存在状态,从三个维度并举走向三个维度融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学生要素
學生是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核心,因此,活动目标设计要关注学生当前的认知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见,设计的活动目标要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突出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能够引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历、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4.教师要素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协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素不容忽视。设计的活动目标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智慧,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有机结合。
基于以上思考和核心素养视角,本框的活动目标明确为以下几点:
政治认同素养:(1)将价值与价值观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2)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为引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理性精神素养:(1)培育实事求是的精神。(2)强化求真务实的思想。
法治意识素养:将法治意识作为评价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提高法治意识,在价值追求中将法治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公共参与素养:(1)参与社会调查,提高社会责任感。(2)发挥价值观导向作用,将个人理想、价值观培育与社会理想、贡献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三)过程活动策略:结构化
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活动的有效组织,只有形成结构化的过程活动,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有序性。因此,在议题统摄下,教师要对活动过程进行结构化处理,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1.活动过程完整
政治活动要基于活动目标引领,使活动的过程和政治学科知识体系有机地对接起来,确保活动过程按照知识逻辑进行,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活动程序。
2.活动环节衔接
活动过程是由若干活动环节组成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活动环节之间要保持有机的衔接,做到过渡自然、张弛有度、有收有放,同时处理好各个环节活动形式的切换。
基于过程活动的结构化,《价值与价值观》一框围绕“疫情下逆行者的价值和价值观解读”议题,设计出以下活动流程:
【环节一】感知逆行者
(1)多媒体展示疫情中各个行业涌现出的逆行者图片、视频,简要介绍其事迹,引出话题。
(2)调查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逆行者信息。
【环节二】走近逆行者
(1)结合疫情大背景,理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
(2)通过分析逆行者的举动,并借助比较法,厘清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区别。
(3)结合人们对疫情中逆行者的评价,初步学会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环节三】成为逆行者
(1)概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从逆行者延展开来,说说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创造价值并实现人生价值。
三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议题展开,发挥议题的统领作用。各个活动环节又注重结构化,从感知逆行者的逆行之举逐步深入,透视逆行者的价值和价值观,最后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培育与时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运用政治理论指导生活实践,使生活关切得到落实,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在活动过程中的落地生根。
(四)任务设计策略:驱动性
活动的开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内动力系统,选择适合的活动任务,从而发挥任务驱动作用。设计的任务要具有驱动性,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鉴于此,问题常常被用于激发学生的驱动力。问题的设计要打破传统随意性强的现象,注重问题的逻辑性,使问题与活动内容、知识点等有机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结构化的链条,从而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进阶。
问题驱动下,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可操作性。活动任务的问题化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具体到某一个可操作的步骤,以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并在任务活动过程中丰富体验、增强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内在动力系统,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价值与价值观》一框,紧扣“疫情下逆行者的价值和价值观解读”这一议题设计活动流程,拟进行以下的任务设计:
围绕活动环节一“感知逆行者”,以调查为主要形式,预设以下调查任务单:
a.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查找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各行各业涌现的逆行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逆行者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共性的东西。
b.根据你获得的信息,结合逆行者身边人的评价以及价值和价值观知识,对逆行者群体简单地进行阐述,阐明他们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围绕活动环节二“走近逆行者”,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预设以下探究性学习活动单:
a.提炼各行各业逆行者的事迹,探究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并探究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
b.根据价值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尝试给人的价值评判制定一些参考标准。
围绕活动环节三“成为逆行者”,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制订学生个人发展规划:
a.结合逆行者群体特征,运用价值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明确个人的价值观。
b.以个人价值观为导向,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并用简短的文字评述个人发展规划。
c.结合《价值和价值观》一框的知識,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并围绕“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培育正确的价值观”话题进行讨论。
任务设计紧扣三个活动环节,任务活动的设计又体现出差异性,避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到单调和乏味。这样处理既有理论层面的探究学习,又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机会。
(五)活动评价策略:导向性
活动评价的实施要紧扣活动评价的目的和作用,评价策略的制订要紧扣导向性且要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价值指向学生核心素养
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最基本的价值指向,改变传统评价观念和做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活动获得发展,并受到激励。
2.评价指标契合活动目标
评价标准是实施活动评价的依据,只有制订科学的活动评价指标,才能发挥活动评价的作用。因此,活动型学科课程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与活动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要有助于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应根据评价对活动进行及时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学科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评价主体和维度多元化
活动评价要拓展评价主体和维度。评价主体要从单一化教师评价向多主体评价转变,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拓展政治活动评价的视角。评价维度要从单一化的知识性评价向素养评价转变,对学生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后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总之,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政治课程的活动化,强化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体验、实践的平台,改变传统政治课堂“满堂灌”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自主建构。活动设计永远走在路上,需要教师不断强化策略选择意识,始终保证活动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刘彦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活动型课程评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7):51-53.
[3] 王礼新.对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再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13-17.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