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育路径初探

2021-03-22 22:23:19黄玉晴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黄玉晴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是结合人文性和学科性的一门综合学科课程。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的事实客观性和历史解释主观性,进一步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其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和良好的历史探究精神,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引领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逻辑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策略

引言

历史新课标的提出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受到了历史教学界的持续关注。作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教师需要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对学生理论与实践上的能力的发展具有多层意义。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立足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实时的指引,增强学生史料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历史史料实证的收集和思考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分析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适时引入史料实证,推动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形成正确、客观的历史认识,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整个人的历史学习进程,从而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向着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向发展。

一、史料实证的引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史料实证的引入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言,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学生需要在史料实证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案例和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在组织个人回答和知识内部框架的时候做到有理有据。历史本身是一门学术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作答时需要做到有理有据,由史料出发进行论证,培养更加严谨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要真正理解教材的话离不开史料实证的辅助这一细节。如果学生得不到客观、正确的历史资料理解,那就无法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个人历史知识的储备量得不到提升,也无法发展其历史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師大多关注学生最后能否记住相关历史结论,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概念的深层分析、领会,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公正、合理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也容易形成只关注自己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如何才能提高个人历史探究能力,在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下,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将受到一定阻碍。除此之外,教师没有应用艺术性的史料实证方法,导致学生在教师较为枯燥机械的讲解中,排斥教师的教学内容,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无法改进学习方法,摒弃不良的学习观念,导致历史分析能力不能进一步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建立遵循公正客观的教学原则,优化史料选择,引导学生借助历史重构历史情境,在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深入剖析历史的本质,以便学生能够根据史料实证的分析及时调整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方法,形成一定高效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需要和学生一起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史料实证分析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并能够在教师所营造的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史料实证的引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拓展史料实证的深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史料实证的引入是为了帮助学生转变错误的学习思想,记忆正确的历史知识。和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史料实证更具有精确性,但教师在引入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客观准确的教学态度,精选出与高中历史课程相吻合、对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有帮助的历史素材,并通过围绕这些素材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而客观的历史认识。如果教师史料实证的素材深度与广度不够,那么学生的错误认知将会极快形成,不利于其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公正客观地做出评价。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地图向学生呈现鸦片战争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晚清社会的混乱局面以及所面临的危急情况。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当时人们所面临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让学生总结出晚清社会内忧外患的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教师需要肯定学生对外国列强心理的分析,但是需要在时间节点上面进一步向学生提供史料,让其认识到其实外国侵略者早有预谋,鸦片战争只不过是其导火索而已。此后,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历史战争时间轴,让学生认识从17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中外形势的严峻,并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发生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阅读并回答教师的提问。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内容的逻辑关系理解,教师还可呈现逻辑关系示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补充完善这幅逻辑示意图,教师在一旁还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历史事实的了解。

(二)筛选史料实证的内容,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

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史料实证的深度与广度,还需要关注史料实证内容的筛选。部分教师在史料实证的引入过程中,习惯性地堆砌史料,忽略了史料实证的典型性和真实性,极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的形成,其极容易形成个人的主观偏见。因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可信的历史史料进行整理与辨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学习的史料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凭借个人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极强的历史修养筛选适宜学生、选择与学生现阶段学习和教材内容高度契合的史料内容进行证实。随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史料实证成为教师突破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素材。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探究史料实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进步为重点关注的历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全面化、多元化的史料实证分析中,提高个人历史认知发展水平。这样一来,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个人的历史视野也能进一步开阔,并获得良好历史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良.浅议农村高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策略:以选修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为例[J].文理导航,2018(16):63-64.

[2]黄诤.史料实证素养下“冲突性史料”的运用:以高三复习《礼与法:中国传统法的历史链接》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28):2.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31:57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