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理性思考

2021-03-22 09:15程海龙
高考·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教学创新高中数学

摘 要:数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政策也在进行着调整,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工作也必须随之做出改变。当前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提升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将数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数学;教学创新

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内容有所调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更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有活跃的气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接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加强对教学的创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数学知识本身就带有较强的严谨性,因此传统课堂上的气氛枯燥严肃,教师抓紧一切时间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安静听讲,认为越安静就代表学生的态度越认真,但实际上,学生在单向倾听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没有探讨、没有分析、没有交流。而采取创新教学,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和教师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让课堂走出沉闷压抑的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问有答,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1]。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

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难度较大,且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会压抑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学生被动地进行“重点题”的计算、公式的记录、定理的背诵等,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因此感觉数学學习的难度更大,课堂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三)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什么程度,和学生潜力的发挥程度有很大的联系。高中学生的潜力挖掘,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对学生主动性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有利于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数学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性,还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案的应用,能够起到理论宣传的效果,却忽视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应用性。

(五)有利于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数学的教学不仅限于高中阶段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之后灵活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做好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要多参与培训学习,深入了解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对自己进行启发,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年龄较大的教师要多了解新鲜的事物,学习新的语言、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将其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师年龄及教龄进行分组,年龄大、教龄高的教师和年龄小、教龄低的教师一组,教师之间能够起到互相弥补的效果。年轻的教师能够向老教师宣传新高考背景下的理念,帮助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新的教学用具和电子设备等,而老教师能向年轻教师讲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师岗位,提升学校的数学师资力量。

(二)加强对教学形式的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时代的发展下,数学教师的工作也必须进行改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将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例如:在进行“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知识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准备一个圆柱体、圆锥和一个圆台,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几何体:它们有几个面组成?这几个面的平展开图形分别是什么样的?你发现这几个几何体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几个问题的难易程度有所差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回答第一个问题都不算特别难,而在面对下一个问题时,学生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对于圆锥和圆台,不少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表示出了为难:“圆锥的侧面……应该是半圆……我觉得是个扇形……是三角形吧”“圆台是什么样的?应该不是梯形……我觉得也是扇形……应该比扇形少点东西……就是把圆锥上面剪掉一块”……学生的意见相互交杂,却都不能确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分别做出这三个几何体,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让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由线变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一系列的运动,从而了解什么是旋转轴、什么是母线、什么是底面,消除学生的迷茫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加强对教学目标的改革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的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目标的改革,调整教学的方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古代定理知识的宣讲,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典籍,如:《算经十书》《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缉古算经》等,找出其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介绍我国古代的优秀数学家和科学家,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我国先人在进行数学研究时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对于数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加强数学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关于数学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先贤的思想、品德、探究过程等进行了解,逐步启发他们对于数字、计算、图形、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弱化数学在学生心中的“单纯数字计算”的观念,提高数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这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四)加强对学生主动性的引导

高中的数学知识相对较为复杂,以往采取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单纯靠背诵定理公式无法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出现“越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爱学、越不爱学越被逼着学……”的恶性循环,学习效率不断降低。同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也显得较为枯燥,学生在课堂上觉得课堂气氛沉闷,越发感觉知识太难,自身积极性越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师说、学生记”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减少他们出现走神的情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例如:在进行“集合”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分组,那么每个小组就是由不同的同学组成的小集合,而这些小集合再组成在一起,就得到了我们的班级,也就是一个大集合。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a={6,9},那么5.9/8.8/7.2属于a吗?(2)b={163cm以上的人},b能不能代表一个集合?(3)c={q,w,e},d={e,w,q},那么c和d是不是相同的?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讨论和分析,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别人的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点,观察集合的特征,更好地把握相关的知识。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不同集合的例子,而选材可以是教室中存在的任何元素,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一开始,很多学生进入了固化的思维误区,提出的都是一些数字的集合,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除了咱们常见的这些数字,还有没有别的集合呢?这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我们班里的学生设成a,a是不是一个集合?老师在不在这个集合里?把班里的女生设成b,b是不是一个集合?和a是什么关系?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们都广泛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时还有同学很细心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中的“老师”是哪位老师?如果是男老师,在不在b里?如果是女老师呢?接着又引发了一阵探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注意力都放在了课堂上,积极地调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逻辑力、判断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对于数学的学习也逐渐更加喜爱。

(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培养的重点之一,一个只会墨守成规的人是无法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而对于以后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来说,创新型人才才是最需要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种解答和证明的方法。在以往的课堂上,我们常向学生强调教科书中的标准答案,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再将问题进行变相、延伸,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例如:在“集合”的相关知识中,有这么一道选择题“全集U有两个子集,分别是A和B,且已知AB,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下面给出了四个选项,这种题怎么做?”很多学生在阅读完题目之后,一时间都会有点蒙的感觉,之后按照顺序把四个选项带入到题目里去试,这种方法能不能用?可以,但对于学生的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要熟悉并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部分学生在应用这种方法时经常出错。其實这种问题还有其他更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说举例法,我们可以分别按照题目的要求假设这三个集合的具体数值,然后再去寻找正确的选项。再比如说韦恩图法,这种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种体现,在应用上既方便又准确。但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后边的两种方法,用“标准”来禁锢学生,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第一种运算方法,其实这对于学生未必是合适的。

(六)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在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都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学生所面对的知识难度更高,而学生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在面对相同的知识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相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对于数学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学生的综合实力对其进行分层,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和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组、提升组和挑战组。帮助基础组的学生掌握讲解的知识,引导提升组的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启发挑战组的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对“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函数变化情况进行展示,让基础组的学生能够对函数的内容有直观的感受,了解三角函数的特点和性质等;对提升组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组,分组后自行对函数图像及变化等进行分析探讨,自己归纳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特征;而对挑战组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行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在网上查找和课程相关的内容,拓展课上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能力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在结束课堂教学后,我们也可以依据这种分层,为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课业任务,以期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学进行延伸。

(七)加强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的数学知识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其知识内容的应用性也更强,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进行记录背诵是无用的,而要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充分表现数学的价值性。

例如:在进行“系统抽样”知识的学习时,我们在讲解完成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我们平时看到的抽奖活动是不是系统抽样?”学生联想到自己遇到过的那些活动,再从抽奖方式、规则等进行分析,并计算中奖的概率。这样,学生对于不同的抽样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充分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对生活的影响。

结束语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对较多的问题。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我们要做好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数学教学的创新,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形式、改革教学目标,着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进行培养,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棉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物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0(3):92-93.

[2]宋瑞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2019(44):52-52.

[3]丁晓军.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J].新课程,2019(24):160.

作者简介:程海龙(1985—),男,汉族,江苏如皋人,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教学创新高中数学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
谈新高考背景下改善普通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现状的方法与举措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