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 陈 露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学生“能根据书上的知识点,提炼出核心信息,然后进行归纳和类比”,对第二学段学生要求“能把实际问题中的信息,运用类比法变成简单的数学问题”,对第三学段学生要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猜想”。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数学教学中对有实用价值的类比法进行深入研究。
“学困生”已具备了对无理数和有理数知识的类比,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具备乘方运算的基础,并且能把乘方运算与计算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进行类比,也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比,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和熟悉的知识中用类比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活动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进行类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师:假如你在熟悉的亲朋好友中看到一个陌生人,你大概最想了解他(她)叫什么名字?他(她)和你熟悉的人有什么关系?很想知道他(她)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平方根”,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类比我的说法回答:很想知道什么叫平方根?“平方”后加一个“根”字,与“平方”有什么关系?“平方根”有什么性质?
教师及时点拨,并逐条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二: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引出平方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在我们学习过的所有运算中,你们知道哪些是互为“逆运算”的?
生:加与减互为逆运算,乘与除互为逆运算。
师:那么乘方是否有逆运算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一个正方形边长为6 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_______。
这是已知底数、指数,求幂的乘方运算。
问题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00 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边长为x 米,则:
这是已知指数和幂,求底数的问题。恰好与上面的乘方运算相反,我们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运算,但我们通过口算很容易求出x=10。
活动三:将“树根”“草根”等生活中事物的名称与平方根的概念进行类比,引入平方根的概念
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设计目的:这是引入平方根概念的切入点,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和比对,知道“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等于同一个数”,为平方根的引入做准备。
活动四:概括:x2=a (a ≥0)
因为x2≥0,所以a ≥0,求x 就是帮a 找源头,找根子,即什么数的平方得到a?
类比:树有树根,草有草根,要知道是什么根子,就看根子上方长什么梢子。
因为x的指数是2,所以是a的二次方根,也就是说x是a的平方根。
平方根的概念:如果x2=a(a ≥0),那么叫做a 的平方根。(平方根的“根”在拉丁文中是radix,其英文是指底数,或基数)
记作:然后再简化:
根号的书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一笔写成。
平方根史话: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守旧与其学生西伯斯的创新进行类比,让学生了解根号的由来,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迷信已有结论。
活动五:与生活中人的“戴帽”进行类比,讲解如何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这个定义可以简记为:一数平方根,根号头上戴,正负莫丢掉。
开平方: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
活动六:开平方与乘方类比,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开平方是已知指数和幂,求底数,与平方运算正好相反,所以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由于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因此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也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因为(±3)2=9,所以9 的平方根是±3,即± =±3。
对于被开方数是完全平方数的,可先把被开方数写成完全平方数,
课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互相讲解,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运用反馈效应要注意反馈的完整性、及时性和连续性,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让课堂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