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

2021-03-19 23:33王国才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探究活动积累

王国才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基于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已然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视角出发,结合多个案例,试图从对接生活认知、关联探究活动、组织实践活动等方面,阐明学生经历、感悟、获取和积累生活经验、思考经验、应用经验的过程。

[关键词] 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生活认知;探究活动;实践活动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新课标下的一大亮点,受到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对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视角出发,结合多个案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经历、感悟、获取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

一、对接生活认知,积累积极的生活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针对特定的概念和公式,编者均有意识地借助生活场景来描述,让概念和公式的产生更加自然。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如法炮制,基于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找准生长点,自然而然地运用源于生活且真实有效的感性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投身其中,将生活经验自然转化为数学经验,感受数学的韵味和美感,并从中获取积极的数学体验,进而积累积极的生活经验[1]。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利用好各种各样的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使其在认知内省中积累经验。

案例1  路程、时间与速度

在师生共同概括得出速度的概念后,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实际上,“速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PPT出示: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飞机飞行时的速度约800千米/时,人步行时的速度约为4千米/时,蜗牛的速度约为8米/时……與此同时,为了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教师适时辅以语言描述。)

师:一只蜗牛需要花上不到两节课的时间,才能从我们教室的讲台处爬到教室的后面,而我们刚一眨眼,光已经绕着地球和赤道传播了近七圈半了。

(学生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脑海中呈现了各种画面,“速度”这个抽象的名词就这样逐步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师(拾级而上):谈到“速度”,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夏日的午后电闪雷鸣”你们肯定有所体会吧!那么,在电闪雷鸣之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的呢?

生:先看到闪电。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原因在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师:非常正确!那我们就通过视频再来感受一下速度的神奇吧!(教师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取材于学生的生活,浓缩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现实环境的舞台,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数学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多个环节,特别是从生活现象到严谨表述的过程,是一次从生活中积累经验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经验,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

二、关联探究活动,积累有效的思考经验

众所周知,自主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一些数学规律、数学思想都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悟”出来的。所以,教师需要组织探究性活动,并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和感悟,这样,学生便可通过“做”去经历数学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悟”去梳理知识的内在建构和积累有效的思考经验,发展数学素养[2]。

案例2  分数乘整数

计算:(1)+;

(2)+;

(3)++;

(4)+;

(5)+;

(6)+++++;

(7)++…++(共30个)。

师:针对以上7道计算题,大家有没有问题?

生1:第7道有点问题。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道题。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齐读计算题。)

师:该题可有简便的表示方法?

生2:×30。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算式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组内一名学生说出一个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其他学生说出结果。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师:下面请试着归纳×3和×29等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生3:将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并且可以约分的情况下进行约分。

师:倘若我们班有来自美国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理解这个计算法则呢?

生4:我们可以用英语来描述。

师:如果有来自日本的学生呢?

生5:用日语来说明。

师:如果班上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呢?

生6:那就用世界语来交流。(其他学生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教室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生7:我明白了,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

设计意图:本课中,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来源于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得出“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结论则来源于对活动经验的归纳与抽象。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思考、归纳的活动经验,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

三、组织实践活动,积累充分的应用经验

实践与操作是数学教学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因为活动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悟数学的自然生成,积累充分的应用经验。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推进下,我们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研究”这门课程,它是以数学学科本身为依据,关注学生多感官参与实践活动以及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同注重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等的综合,以问题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在“做”“探究”和“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积累应用数学的经验,它已成为数学课程的一个亮点。

案例3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习之后的实践活动“派谁去”的教学设计

情境设计:

今天下午,四年级安排了一次定点投篮比赛(教师及时播放学生投篮的视频,让学生对定点投篮这一比赛的规则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比赛规则如下:投篮位置在罚球线上,并在规定的三分钟内比谁投中的球多。四年级(7)班的学生积极踊跃,已经有江同学、刘同学和王同学这3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他们都是平时篮球打得不错且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到底派谁去呢?这可难住了班主任王老师。

师:到底该派谁去呢?

生1:可以派个子最高的学生去,胜算大一些。

生2:应该派最灵活的那个学生去。

生3:不,应该派实力最强的那个学生去。

……

环节1:教师出示某次测试的成绩(如图1),并提问“该派谁去呢?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环节2:教师出示一周的测试成绩(见表1),并提问“该派谁去呢?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环节3:教师出示两周的测试成績(见表2),并提问“该派谁去呢?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3名学生的各种测试情况进行分析,学生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对比分析中的多种效能。同时,教师利用平板电脑的图表功能直接生成统计图,为学生进行数据分析预留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意识到数据样本的大小对于数据判断的合理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受到数据对决策的影响力,发展了数据分析的能力,积累了数学应用经验[3]。

总之,教师需对接生活认知,设计好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各种充分而有效的活动经验,这样积累的经验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文彬. 如何认识“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06).

[2]  王华. 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06).

[3]  石伶俐. 基于数学活动经历,孕育数学活动经验[J]. 小学教学参考,2016(32).

3306501026507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探究活动积累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