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操作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021-03-19 23:41毛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操作活动活动经验积累

毛丽

[摘  要] 巧用操作活动直观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可以正确地建立新知的表象,进而实现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积累数学基本活動经验。鉴于此,教师需组织好各种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和品味,真正地从亲身经历走向“经验”,从而积累有效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 操作活动;活动经验;积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活动经验的获取和积累有赖于学习者丰富的活动体验,要想让经验的“根”生长得更深,只有让学习者在亲身经历中获得切实的体验,才能不断地积淀活动经验,形成能力。操作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可以直观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正确建立新知的表象,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进而实现思维的可持续发展。本章以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有效性的操作活动为专题,进而通过经验的生长实现思维的发展而做一些探讨。

一、聚焦探索性操作活动,让活动经验得以生长

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是由操作水平逐步过渡到表象水平,再向着分析水平发展。事实上,深入分析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其刚好与认知发展阶段相吻合。因此,课堂中教师要以思维发展过程为依据,创设合理而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操作活动,使其快速建立表象,在自然经历思维转化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生长经验。

案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1:教师通过PPT出示本校的部分场景图,让学生从中寻找已学的基本图形,并思考“长方形有哪些?正方形有哪些?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活动2: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取出,借助于看和摸两种方法,并对比PPT中呈现的长方形,思考“它们有何相同点?”

活动3:借助于手边的工具,验证以上活动2中的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和交流,大家一定形成了深刻的认识。那么,下面就请一些同学来汇报一下自身的操作过程。(学生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身的一些体验)

师:那么,在刚才的活动3中,大家是如何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为直角的?

生1:我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对的。

师:不错的想法,那就请你来示范一下。(生1板展,其他同学观看)

师:这个方法需要反反复复地测量,其他同学也是运用的这个方法吗?是否有更加简便的方法?

生2:还可以这样对折。(生2拿起长方形纸片开始对折)

师:在生2的演示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长方形的4个直角重合成了一个角,那的确是简便多了。我们一起再来观察一次,之后再动手试一试。(学生观察PPT的演示,之后再动手练习)

……

倘若教师直接给出图形,并生硬地抛出定义,由于缺少感受知识发展的过程,易造成无法透彻理解而快速遗忘的典型问题;而从图形的特征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归纳图形的特征,既有助于对图形的深入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经验。以上活动中,教师花了大量篇幅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长方形角的特征。学生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很快得出猜想和发现,并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验证自身的猜想,最终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性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动手,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让熟悉的场景和信手拈来的操作材料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工具。在一个又一个的动态场景中,学生初步建构了自己脑海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再通过看、摸、量、比、折等多个操作方法,使其获得真切的体验,积累了经验和方法,体现了数学思考的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感受到了数学魅力。

二、立足体验性操作活动,让活动经验得以充实

经历和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得经验,从而学生完整参与数学活动十分重要。因此,在一些概念、定义或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效链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教学内容,设计体验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过程,有效沟通学生的实践操作、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则可以在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中充实活动经验。

案例2:分米和毫米。

活动1:取出一根1分米的小棒,用手握一握,摊开手掌感受一下;再放下小棒,记住1分米在手指间的距离;最后闭眼回忆1分米到底有多长。

活动2:伸出手比画1分米的长度,再取出小棒进行验证。

活动3:分小组活动,找寻日常生活中1分米长的物体。(教师事先在教室的多处布置好一些物品,如磁带盒、药品盒等)

活动4:教师取出一个装着彩带的盒子。首先,教师拉出1分米长,学生观察后拿掉,让学生对1分米形成认识;接着,教师继续将彩带往外拉出一段,请学生交流并判断“这一段是否是1分米”;最后,师生共同验证。在此之后,教师又分别拉出4分米、6分米、10分米长度的彩带,让学生猜一猜长度,最终再进行验证。

活动5:观察米尺,并猜想1米和10分米的关系,再进行验证。

亲身体验是获得活动经验的主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所获经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上活动是笔者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而设计的,活动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也是基于学生的喜闻乐见而设计的。整个活动过程,学生经历了从独立操作过渡到合作操作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建立表象,再在丰富的感性经验中使得“认识1分米”的经验逐步充实,最终建构分米与米之间的联系,形成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活动过程是具体的、形象的,同时也是充满数学味的,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强化数学经验,使得创造性和自主性均得到了提高。

三、开展拓展性操作活动,让活动经验得以提升

教育是自然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通过灌输而实现的被动过程,而是经验改组或改造的生长过程,更应该是在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中发展。为此,教师只有在新知应用环节中积极开展扩展性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联想、归纳,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原本单薄的经验逐步丰厚,达到积累和提升的目的。

案例3:倍的认识。

操作活动:涂色游戏。

师:下面,请大家用彩笔在圆圈内完成涂色(如图1所示)。(教师来回巡视,学生认真涂色)

师:下面请观察自己的作品,未涂色部分是涂色部分的几倍?(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发现典型案例)下面,请生3和生4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涂色。

生3:第一行有2个涂色、10个未涂色,所以未涂色是涂色的5倍;第二行有5个涂色、7个未涂色……(由于思维卡壳,生3不知如何表达是好)

生4:第一行有1个涂色、11个未涂色,所以未涂色是涂色的11倍;第二行有2个涂色、10个未涂色,所以未涂色是涂色的5倍;第三行有3个涂色、9个未涂色,所以未涂色是涂色的3倍;第四行有4个涂色、8个未涂色,所以未涂色是涂色的2倍;第五行如果有5个涂色、7个未涂色,所得的算式有余数;但第五行如果有6个涂色、6个未涂色,未涂色是涂色的1倍。据此得出以下算式:11÷1=11,10÷2=5……

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操作中亲身经历并积累了这样的活动经验,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应用。以上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拓展性问题,组织开放的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操作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倍”的理解和认识,体验了多感官协同参与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和顿悟,使得学生获得了有序思维问题的经验,累积了丰富和科学的探究性经验。

总之,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探索性操作活动、体验性操作活动和拓展性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经历、体验和品味,从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最大限度地促进经验的生长,实现思维的可持续发展,让数学课堂真正走向实效。

3072500559581

猜你喜欢
操作活动活动经验积累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优化操作提高数学探究实效性研究
关注知识本质 在体验中构建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