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瑶?陈坚
摘 要 走班制教学,又称非固定班级教学,是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此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相对于以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伴随而来的是新问题的衍生。本研究以实行“走班制”教学的高中生物教师的调查数据为支撑,总结分析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新高考选课走班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高考 走班制 高中生物教学
“走班制”教学最早出现在国外的大学中,在我国,“走班制”教学的产生、发展和课改是相依相伴的。早在2014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随之启动,教育部进而全面推行走班教学制[1]。
同时,高中生物在新高考背景下迎来了由“冷”到“热”的转变。在以往的高考模式下,理科综合中生物所占的分值较少,且相对于物理和化学来说学习难度偏低,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怎么重视生物学科。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对学科学习拥有更大选择自由,不再局限于以往文理科的选择,且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这六门学科中,学生觉得生物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更容易拿高分,由此受功利主義的影响,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生物学科作为他们的高考科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学生物教学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正在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的两个代表地区18所中学的99位高中生物教师为研究样本,从实行“走班制”教学形式后生物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和生物教学实施情况两个维度展开研究,探索“走班制”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应对,让“教”与“学”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制”教学。
一、“走班制”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问题的整体分析
通过SPSSAU软件对所有选项数据进行统计(见表1),并借助综合指数CI对“走班制”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问题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指数CI的平均值M=2.9687<3.0(注:0~5为影响严重等级变化,M=3.0为中间值),数值虽然低于中间值,但已经逼近临界值,说明生物教师在面对实行“走班制”教学形式后的教学适应及对教学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整体上处于还能接受的水平,问题严重性不凸显。具体从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和教学实施情况两个维度来看:前者的平均值M=3.1313>3.0,且大于综合指数CI;后者的平均值M=2.9145小于综合指数CI。可见对于一线中学生物教师来说“走班制”教学实行后生物教学开展所需的基本条件要比教学实施情况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条件是教学实施开展的基础,教师在面临一些客观问题如教学设施、经费、师资等方面时,解决起来会比较棘手;二是教师从自身去解决教学实施问题、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去适应“走班制”教学相对会容易把控些。另外,这两个维度的标准差SD均大于0.5,表明生物教师反映的情况在这两个维度上是比较分散的,即大家对于这些方面的看法有着不同的意见。
二、“走班制”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运用Likert量表的5级评分法对每道等级程度式问题进行计分统计分析,进行分析时按其选项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由低到高记1~5分,通过各选项对应分数与所占百分比的乘积之和得到的总分γ来说明教师在这一维度上态度的强弱,γ>3说明此问题反映的情况显著。综合实地访谈调研,得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1.生物教学班的数量骤增,师资力量不足
班级数量变化问题的总分γ=3.697>3,说明生物教学班数量增多的情况显著;师资与生物教学班匹配程度问题的总分γ=3.2013>3,说明匹配程度不足的情况显著。综合可见,实行“走班制”后,大部分学校学生选考生物的人数增多,造成生物教学班数量增多,所需的师资也随之增多,学校的生物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比较严峻。当学校的师资不足时,生物教师负责教学班的数量会增多,从而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教师就容易出现疲惫、力不从心的状态。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重的学科,强调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思维,整个教学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准备和沉淀的过程。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必然会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2.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受影响
调查可见,认为“走班制”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固定班级授课的教学设计之间存在巨大区别的教师占比超70%,而且两者区别问题的总分γ=3.6566>3,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区别的情况突出。据调查,高考班和会考班高中生物教学课时内容的安排与文科班和理科班有所不同,考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班级的生物教学设计也会产生相应变化。尤其比较突出的是学生选课组合不同造成学生生物学习基础的差异,是影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实施的最大因素之一。比如在以往的文理分班教学时,由于大家共同选学的科目是一样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整个班课前基础的了解和教学的把握相对比较容易;而“走班制”教学形式下,教学班对象由于选课组合不同,学生学习背景知识参差不齐,使得教师难以充分把握每个教学班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3.高中生物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偏低
在学科融合趋势下,“一般”或“少达到”跨学科教学能力要求的生物教师占比83.84%,跨学科教学能力要求的达到情况问题的总分γ=3.0303>3,说明生物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不高的情况突出。随着社会发展,跨学科领域的行业不断涌现,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高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更高,且生物学科某个主题的教学有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可能会蕴含物理、历史、化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这对教师跨学科综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愈发严格。
4.全新的教学形式对生物教学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调查显示,认为新的同学、新的教师对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的教师占比52.53%,认为没有影响的教师仅占8.08%,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问题的总分γ=3.3637>3,说明新的同学、新的教师对于教学效果影响大的情况突出。
5.师生关系弱化,教学班管理难度加大
调查显示,和教学班学生较少或很少沟通交流的教师占比达50.5%,这是因为在“走班制”下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除却每堂生物课外少有其他时间。而两者之间沟通交流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生物课堂上的配合,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认为教学班纪律管理难度加重的教师占到76.77%,纪律管理难度问题的总分γ=3.9495>3,说明实行“走班制”的教学形式后生物教学班纪律的管理难度加重的情况突出。一般来说,生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需要借助班主任及家长的力量,而当一个生物教学班的学生不再同属于一个班主任后,这种沟通交流的难度极大加重,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有恃无恐的心态。
6.课后作业管理难度加大,教学力不从心
教师反映学生完成生物作业“一般”和“差”的学生占比61.61%,可见学生完成生物作业的情况并不理想。同时,由于实行“走班制”教学形式后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学习交流减少,学生在生物学习或作业中遇到问题时咨询解决问题的方式多在生物课后,占比达到39.39%,远超其他方式。且学生对待生物课后作业出现不认真的情况,询问问题也大都选择了在生物课后那短短的十分钟课间休息时间,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作业问题的深入解决。这主要因为生物教学班的学生组成复杂,作业的上交无法仅依靠一个课代表完成,而且很多学生会认为生物作业不那么重要就会选择把它放到最后或者不去完成它,并且给学生上生物晚修的教师有时候并不是给学生任教的生物教师,对于问题的解决和作业的管理不全面,经常会出现生物教师去催学生上交作业的情况,极大加重生物课后作业的管理难度。
三、“走班制”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合理调配师资,加大合格师资的培养力度
在“走班制”教学形式下,生物教学班数量增多的学校居多但也有减少的学校,而且每一年学生选考生物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会出现师资分布不平衡的情况。可以考虑以市为单位,由市教育局综合各学校的情况进行生物师资的调配。
生物师资的缺口主要由教师招聘来弥补。在新的生物教师引进的同时要保证高中生物师资的质量,主要从生物学科(师范类)学生和在职高中生物教师的培养方面推进。前者主要以各高校为载体,通过在师范生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加入“走班制”教学形式相关内容,邀请一线生物教师就走班教学的情况进行讲座;后者以中学为载体,通过对在职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走班制”教学形式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各中学的优秀走班生物教学案例。
2.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创新教法
针对教学设计受影响的情况,可以通过建立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让同一学校或者不同学校的教师合作备课与研究,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教师走校、集团化办学,使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有益更多人。
在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走班制”教学形式下,教师可能无法面面俱到、时时刻刻地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生物小组,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来解决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打破学科界限,组织跨学科主题教学
想让教师构建多学科融合思维,除了教师知识储备方面的丰富以外,还得让教师有更多专门打破学科界限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的主题教学,给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一个共通的教学主题,由生物教师来进行备课,其他学科的教师对这次主题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得出最优教学设计后进行授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这样的主题教学一位生物教师一学期可以只进行一次或少数几次,但一定要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
4.实行教学班分层教学,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尽量减少“走班制”的教学形式对教学效果造成的影响,可以实施以教学班为单位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进行分班,让学生可以在与自己学习水平相当的生物教学班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能更加有针对性,还可以避免同一教学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降低教学效果的情况。同时在分层教学中要体现流动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引导性原则三个分层教学原则,以保证分层教学效果,避免学生出现负面情绪[2]。
5.生物教师班主任化,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针对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可通过生物教师班主任化实现。把生物教学班当成一个真正的行政班,像传统行政班一样设立班干部来协助班级的管理,增强学生对于教学班的归属感。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甚至可以在生物课上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增进师生关系。
6.巧用“互联网+”平台,完善家校协同机制
针对作业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每个生物教学班的微信或QQ群,同时设立小组负责人,来自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负责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以及生物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整理。还可以通过直播平台与家长和班主任进行线上家长会,让生物教师与家长、班主任进行更具广度、深度、频度的沟通。
新高考改革从提出、试行再到如今的逐渐推行,“走班制”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学的選择。新的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初步的对策探讨,虽然为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具体的问题解决还要跟具体情况相结合。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绝对不能固步自封,尤其是“走班制”教学形式实行之后,一定要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大胆尝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进高中生物教学的不断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薛庆水,李凤英.我国走班制教学文献分析(2000-2017年):困境与发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4):59-69+77.
[2] 黄斌.“走班制”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63-65
[作者:何欣瑶(1999-),女,江西萍乡人,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陈坚(1970-),女,海南琼海人,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