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伯先中学 张桃喜
计算能力,主要是指数学活动中进行归纳、转化的一种学习能力。目前,在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方法,导致学生在计算兴趣、运算思路、分析信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进而造成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计算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呢?对此,本文从当前初中生数学计算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强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希望能给予广大师生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通过对初中生数学计算活动的开展与培养情况进行探究,发现当前计算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主体参与不强。部分学生在计算活动中处于被动学习、应付交差的心理状态,难以融入课堂学习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组织手法和环节运用设计不到位而导致的,未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第二,计算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析过程中,大多存在生搬硬套、单一解答的现象,不仅计算速度得不到提升,还使计算结果难以保证其有效性。第三,存在不良的计算习惯。部分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缺乏对结果的验证和推导,并在书写的过程中存在字迹潦草、公式凌乱等问题,进而影响其计算的准确率。第四,基础掌握不牢。部分学生在错题重做方面仍然存在二次犯错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未能对错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纠正,无法达到巩固基础,强化理解的效果。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技能,加强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打牢学生的学科基础。计算是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解决的一个行为方式,其计算能力的加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同时,加强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思路,优化思维体系。数学具有逻辑性、思维化的学科特点,其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加强,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丰富学生的认知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思维体系,使学生更为全面、充分的考虑问题,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算质量。此外,加强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问题的计算讲究方式和方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为高效的计算问题,找出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对学生的学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如在“生活数学”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生活中的小数学”的探究活动,如“身份证号的数字代表哪些信息?”“各地区的邮政编码有何不同?”“天安门、金字塔、东方明珠等建筑物存在哪些图形特点?”等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情绪,提高学生的计算效果。同时,笔者设置了一些猜谜语的活动,如“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个数字)”“2、4、6、8、10(打一个成语)”等谜语,增加学生数学计算的趣味性。
如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例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米/分钟,已知AB两地相距800米,请问甲乙两人经过多长时间能够相遇?这是一道典型的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展开探究。解法一: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析问题,设x分钟后甲乙相遇,20x+30x=800,解得x=16,甲乙两人会在16分钟后相遇。解法二:运用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的思路解析问题,将甲乙看作一个整体,引出路程=速度×时间,即800÷(20+30)=16分钟。通过不同方法的解析与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技巧,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如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笔者针对学生经常犯的错题展开回顾探究,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大多数学生在答案的选择方面存在误区,难以“根据同类项所含的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去区别选择。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着重加强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学习,巩固学生的认知基础,并适当引入相关例题,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对数学例题进行实训分析,深化法则运用。例题引导学生思考该式有哪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经分析,该式含有三种运算:加减运算、乘除运算、乘方运算,其具体步骤为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时,还应注意括号的存在,优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通过对运算法则进行归纳总结、强化训练,不仅能明确学生的计算思路,还能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广大教师立足根本,创新策略,切实加强每一位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每一节课、每一道题做起,科学训练,正确指导,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