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达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现代教育环境下幼儿的全面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对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选择活动进行观察与引导,便于全面了解幼儿个性特征、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为幼儿教育方式的优化提供内在支持。本文分析区域活动幼儿自主选择下观察与引导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观察;引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选的、带有小组性质的学习活动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操作性、灵活性、随机性和幼儿发展自主性为优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客观的记录观察结果、适时的介入指导,能有效地拓展幼儿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一、区域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除了注重环境创设以及游戏的设计外,还要注意观察幼儿,适时介入引导幼儿的活动,既要做好区域活动的观察者,又要做好指导者,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不同区域的观察视角和侧重点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幼儿的整体学习和发展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分领域地提出了合理的目标期望。观察幼儿的一般视角可以从活动兴趣、认知水平、个性心理、规则意识等方面进行,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室内生活区:手指肌肉的协调性如何;对工具、材料使用规则的了解及收拾整理情况;操作材料是否贴近幼儿生活经历;参加劳动的熟练程度及方法的合理性。
科学探索区:在实验或操作时的专注程度;遇到困难时的态度表现出及处理问题时的方法与策略;喜欢表述或尝试记录感知到的现象;活动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
表达表现区:能否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表达表现时是否心情舒畅,行动活泼;对活动的兴趣与表现相应内容的技能;表达表现的内容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能否大胆想象.并愿意付诸实践,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种植区:能否在种植区中尽情地观察、探索,一粒种子、一片落叶、小草、蚂蚁和各种昆虫都成了幼儿探索发现的对象,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扩大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亲眼去观察、亲身去体验丰富的大社会,亲手去触摸神奇的大自然。
三、巧妙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观察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对象有材料和幼儿两者。
1、基于环境与材料提供的观察——适宜性
观察材料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作为一种新材料的投入前期,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一材料在与幼儿间的一个兴趣是如何引发,寻找到幼儿与材料两者之间的兴趣碰撞点,观察到材料能与幼儿良好互动,能让大部分幼儿自我参与其中,这就是适宜的材料。
2、基于幼儿与同伴互动的观察——诊断性
(1)制定观察要点,明确观察方向。观察要将全班幼儿与个别幼儿相结合进行综合观察。同时可在某一区域中某一材料进行定点观察。如:观察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观察、倾听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观察、倾听孩子的情绪情感;观察、倾听孩子的发现……。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成效,使孩子在一个高效、互动的环境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2)客观真实记录观察结果。客观真实的记录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表现中的各种积极正面的因素,耐心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客观的记录和描述,不要带有主观性的评价。
四、适时的介入与适度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以观察、了解幼儿为主,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干预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越是没有人看见,精神越专注,幻想越浓密,兴趣越畅快淋漓。但一些教师仍没有细致观察幼儿的意识,在不了解幼儿意图的情况下,时常会打断幼儿的思路。研究表明:成人参与与介入幼儿的游戏,能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但何时参与,如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对幼儿区域游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当幼儿遇到困难,即将要放弃活动意愿时介入
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是不是要帮忙呢?一般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幼儿会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但是当幼儿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难时,他们很容易放弃原来的活动行为,结果往往会失去一次提升经验的机会,活动的意愿不能很好的实现,经常终止并转换活动,是不利于幼儿活动水平的提高的。这时,教师很有必要适时介入。
2、当幼儿在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介入
区域活动是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幼儿驾驭材料的自由度,以及幼儿作用材料的方式。但是,孩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材料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出现对材料的错误判断,导致游戏的阻碍,进而产生放弃的念头,教师的适时介入和指导,能促使幼儿对材料的正确认识,拓展游戏的思路。
3、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的介入
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人,教师应该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有些幼儿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时候教师的介入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和幼儿一起玩,即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又没有剥夺幼儿主体性的地位,使幼儿很容易获得成就感。
4、当活动出现不安全因素时的介入
无论是么活动,安全都是保障和前提。年幼的孩子沉浸在活动情景中时,往往会因为过于投入而忘记自己是在活动情景中,会将假象与现实混淆,以假当真。特别是现如今,电视、动画情节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很容易产生模仿的行为,从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状况。这时教师的介入非常重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产生是非观念,教育幼儿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以确保幼儿安全的进行游戏。
总之,区域活动不是幼儿无目的的自由活动,教师也不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教师需要全面的认识、观察和分析孩子,用心思解读孩子,才能使我们的区域活动发挥其有效的价值,是孩子最大程度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鲁多群:浅谈幼儿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观察[J];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06期。
[2]马仕萍:浅议自主性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观察策略[J];好家长;2018年21期。
195250118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