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主体、思价值、促发展

2021-03-07 17:24陈亚男
民族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支持策略自然材料收集

陈亚男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在不断的发展,对低结构的自然材料运用实现了普遍化、常态化。但是在自然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收集的结果,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以及收集过程的价值。因此,本文分析了自然材料的收集现状,重点讨论如何发挥自然材料收集过程的价值以及支持幼儿生态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自然材料;收集;支持策略;价值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相关经验。自然是幼儿最适宜的学习场,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发展。而材料是支持幼儿创造与想象的根本,随着自然教育的日益深入,自然材料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但是从目前的自然材料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自然材料的提供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自然材料收集过程的价值。因此,笔者通过本班幼儿在自然材料收集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自然材料的收集现状,思考如何体现收集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收集过程中可挖掘的价值及策略。

一、自然材料收集的现状

(一)任务意识——主动性不够

自然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是材料来源更多是购买、教师提供。幼儿仅仅把自然材料当成一种美术用品,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这种被动式接受的使用方式,往往容易忽视材料价值,幼儿更是缺少主动收集的机会与意愿。在班级环境创设中,也会收集不同的自然材料进行环境装饰和游戏材料的。但往往我们看到的是分类好、处理好的自然材料。幼儿欣赏着成品的吊饰,使用着处理好的树枝、树叶,机械化地进行自然材料的使用。但是幼儿对于自然材料的来源、收集过程和处理过程不够了解,更是无法进一步感受自然材料的价值。

(二)家长包办、教师提供——幼儿参与度不够,忽略幼儿主体性

自然材料有不易保存、脏、不方便使用等特质,教师往往会放弃幼儿收集的材料,转变成教师提供的材料。这时幼儿在大自然材料的捡拾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往往被泼灭。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关系,为了节省时间也会直接自己完成任务,忽略了幼儿收集过程中的陪伴作用。因此,幼儿与材料收集的互动较少,参与度很低。

在主题或者微课程活动的组织中,部分教师也会带领幼儿一起去进行大自然的探索,幼儿在探索中会主动收集一些树叶、树枝带回教室,幼儿会带着发现、惊喜的心情去收集。但在后续的使用中,却不会使用幼儿收集的材料。长此以往,幼儿就会慢慢丧失收集自然材料的主动性。

(三)自然教育——忽视了自然教育的本质

对于城镇幼儿来说,接触自然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愈发提倡幼儿对自然材料的接触。但是自然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多种方式去让幼儿全身心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促使幼儿以“自然人”的方式生长,现阶段工业化、成品化的自然物阻碍了幼儿真正接触自然的机会,从而与自然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综合以上的收集现状,结合班级的收集实例,进一步优化自然材料的收集。

二、重主体——提高幼儿在自然材料收集中主体性的策略

幼儿是游戏和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来源和结果都是有益于幼儿的发展,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更需要转变自己主导的固有理念,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幼儿有能力参与到自然材料的收集的过程中。如果幼儿只是单一的操作教师收集的自然材料,往往会忽视幼儿幼儿与自然材料真正的互动。因此转变收集方式,关注幼儿需要和主体性

(一)注幼儿需要,尊重主体性

在收集材料之前,师幼共同讨论自然材料是什么、自然材料的种类、幼儿认识的自然材料以及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基于班级幼儿的已有发展经验,他们对颜色、形状以及材料本身的质感感兴趣。因此,从以上几个角度出发,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收集。例如,本次收集以绿色的材料为主,幼儿在收集中专注寻找各种绿色的材料,有目的且不规定材料种类的收集可以让幼儿更加专注,同时幼儿在收集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亲身参与的收集更具成就感、自豪感,让收集本身更具意义。

(二)确收集目的,提高主动性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会积极配合教师,收集了很多精美、实用的自然材料。家长考虑到了幼儿的需要,但更多是把收集自然材料当作了任务,忽视了收集本身的价值。因此,家长在陪伴幼儿收集的过程中,应当倾听幼儿的心声,和幼儿一起在生活中收集游戏材料。家园要充分沟通,明确收集目的。在外出时,幼儿发现了之前没有见过的树叶,喜欢这片叶子独特的形状。此时幼儿保存好这片树叶来园分享,幼儿会有更多的自豪感。从关注收集的结果到注重幼儿收集过程中的兴趣需要,观念的转变让活动变得更加的有意义。因此,家长的支持能促进幼儿更加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而幼儿的参与度以及情绪是对开发与利用自然材料最好的评价。

(三)关注收集过程,凸显价值性

关于自然材料的收集过程,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到幼儿在过程中的专注性、趣味性以及有效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大自然中幼儿更容易“放飞自我”,所以在收集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我们想做一些树叶小鸟,谁可以去收集到完整的、颜色好看的叶子呀?在幼儿重复捡拾的过程中,也会逐渐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一些趣味小比賽,在比赛中慢慢渗透收集材料的收集价值,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行动的自豪感。

三、思价值、促发展——自然材料收集过程中的价值及支持策略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更能激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更高价的实际经验。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其实在自然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就蕴含了很多的教育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发展契机,通过适宜的支持策略,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经验。

价值一:自然材料收集中有助于丰富幼儿审美体验

支持策略:

(一)在自然材料的分享中引发审美体验

根据幼儿收集材料的特点,可以把材料科学的投放到不同的区域游戏。从材料的种类来看,把果实类、干果类等材料投放到益智区,加入模式、比较等概念,加深益智区与自然材料的融合;从材料的颜色来看,投放到艺术区,把树叶变成色环、树叶花环、花朵裝饰等各种美术区活动,以自然的色彩去靠近艺术创作;从材料的质地来看,投放到科学区,关注材料的纹路、触感等,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等。

除此之外,以不同的形式投放到区域,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单一材料、多种材料、辅助材料、幼儿需要多元化等不同的形式投放到区域,更大化的提高自然材料带来的价值。材料的选择要基于幼儿的兴趣,通过恰当的时机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上,以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感知对象或感兴趣的事物,增加幼儿的参与度,体现活动的价值。

(二)在自然材料的陈列中注重视觉美感

创设能引发、支持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全面感知、深入探索。我们在班级的艺术区创设了一个关于自然材料收集的情境场,鼓励幼儿进行自然材料的主动收集,同时也使家长更加明确材料收集的价值和意义。在材料收集之后,创设可以呈现自然材料的场地。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工具,如瓶子、纸盒、袋子、框子等来进行自然材料的收集以及摆放。通过原材料以平面、立体的方式呈现,进一步促进幼儿审美感受,满足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

《指南》艺术领域中的教育建议提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如颜色、形状、形 态等”运用自然材料创设能引发幼儿情感共鸣的美术教育情景。在一日生活中,少一些说教与示范,多一些欣赏与表达。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在自然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之后的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具体而生动的教育情景,让幼儿体验到别样的美的感受,引发其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探究欲望。

价值二:自然材料收集有助于提高幼儿探究兴趣

支持策略:

(一)直接感知中了解特征

幼儿对大自然的感受主要在于自然多种形式地接触和探索中。在自然材料的收集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多元的收集形式,从随意收集——颜色收集——形状特征——材质特征——材料种类等多种方面去进行有目的收集,不同层次的收集幼儿更能够关注到事物的具体特征,在过程中幼儿可以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也可以用表征来记录自己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整体能力会随着收集的过程而渐次提高。

(二)实际操作中积累方法

关于收集的已有经验往往是带着容器去大自然中捡拾,但是这样的捡拾常规性更强,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幼儿已经有了已有经验。因此,在收集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确收集方法,第一是收集地点,明确所要收集的材料,有目的的思考和调查这些材料可能存在的地方;第二是收集方式,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能力决定是单独收集、合作收集还是集体收集;第三是收集材料,我们对于自然材料的定义很广泛,让幼儿理解适合使用的材料,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因此,在收集中教师要关注到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尝试做好活动计划

(三)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

我们一直在自然课程中倡导生命教育,那么有关自然材料的收集,如何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特殊意义呢?从收集的自然物是否有生命开始,关注到幼儿对于生命的初步理解。我们在户外收集材料时,部分幼儿为了捡到漂亮的叶子去摘正在生长的树,由此我们带领幼儿共同探讨“树叶被摘下来会不会痛?”“我们该收集什么样的叶子等?”在一系列的话题探讨中,引导幼儿去关注大自然存在生命,初步渗透环保意识。

价值三:自然材料收集有益于提升幼儿科学经验

支持策略:

(一)在收集过程中增强目的性,关注形状大小特征。

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游戏化的活动过程更加能够体验活动的趣味。在收集圆形果实状的材料过程中,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谁捡的多的游戏,发展了幼儿点数、比较的数学能力。收集间隙,幼儿会比较自己成果的大小、形状,在合作收集中,通过语言“石头的下面有一个黄色的果子”“滑滑梯上面掉了好多叶子”等,对于方位也有相关的表达。因此,基于小班幼儿的数学发展特点,在过程中细化数学、形状认知以及空间感知的发展,挖掘幼儿的数学经验。

(二)在收集过程中提高探索力,促进感官多元探究。

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去进行对植物的探索。比如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等,幼儿对于大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这些材料的特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运用多种感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他们的已有经验决定了他们的探索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支持者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目的、有具体要求的发展他们的探索力,从而支持幼儿具象的发展。

综上,自然材料的收集在幼儿园中可能只是一件简单日常的小事,但是对于幼儿从3岁之后接触自然是一件大事。在学龄前阶段,给予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机会,在具体事务以及过程中去收获远远超过抽象事物的快乐。在自然教育的领域里,希望人人都可以从了解,到行动;从行动,到本质。以幼儿最真实的需要,去行动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戴丽敏.幼儿园自然材料开发与利用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583500783351

猜你喜欢
支持策略自然材料收集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浅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下幼儿艺术表现的支持策略
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与利用策略分析
巧用物理“秘籍”,帮助学生练功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
旅游纪念品包装工艺品包装盒的文化内涵及品牌形象
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解读孩子游戏,提升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