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拥祥
摘要:初中物理这一课程作为初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结合,成为物理课程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初中物理教师应立足于物理课堂,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准,推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提升德育质量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物理;德育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几千年文明的汇聚,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已经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为學生提供正向的行为参考。初中物理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全的人格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建立中华传统文化与此门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初中物理德育教育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是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初中教材当中,无论是故事、寓言还是诗词歌赋,都承载并积淀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强化学生们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基础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将它们有效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系统当中,并为学生创设优质的课堂情境,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有针对性地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还能够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坚实的传统文化烙印,对于全面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以及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来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其次,是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在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教学系统当中,想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就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物理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初中生能够在承载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增强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主动地用更为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传统文化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提升德育质量的策略
(一)教师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而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标。在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为人师表”的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也就是要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积极钻研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进行研究,并能做到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形式带来的魅力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阅读大量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从阅读数量和阅读题材上进行扩充,积累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料。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文化认同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跳跃,性格活泼,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对于教师的语言说教可能并不感兴趣,也无法产生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教材内容为主,以语言讲述为主要授课方式,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和接受,这样的授课模式只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和乏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在逐渐降低。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下,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中的语言讲述来完成,也不能让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致,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结晶,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时,教师就需要从初中教育阶段就着重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
(三)运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文化载体,其依靠简洁的语言表现故事,具有更强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宣传价值。对庞大的成语故事体系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也是极为丰富的,借助成语讲物理,能够赋予初中物理课堂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当生动的成语故事与多元物理知识相互碰撞,学生借助简短的文字得出新的学习经验,所获得的学习乐趣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不具备的。
以《声音的特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由问题导入成语故事,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发起提问:声音具有哪些特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声音有大小之分,声音有“尖”“缓”之差,学生针对声音的音调、分贝等物理概念给出了答案,教师可利用成语故事对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对于形容声音的成语“震耳欲聋”与“鸦雀无声”,其分别蕴含着怎样的物理知识?“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惊人,“鸦雀无声”则强调环境的肃静,学生指出,成语故事是对声音的大小的形容。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给出新的成语:前两个成语对声音的“大小”作出了描述,对于声音的“尖锐”“平缓”应该如何形容?此时,学生搜集成语知识,给出“裂石穿云”来形容声音的尖锐刺耳,给出“袅袅余音”形容声音的缓和平静。在交流成语的过程中,学生提出新的思考问题:对于声音的大小、尖锐与缓和,应该怎么表示呢?教师可给出专业的物理概念。分析成语知识中的物理,能够借由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为后续的物理教学活动奠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而言,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课程中,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积极尝试。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实现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将家国情怀、人格修养、社会关爱等教育融入教学中。此外,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让学生在学会主动积累和领略优秀的传统文化,由此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
参考文献:
[1]王春晖,钟绍春,钟永江.文化视域下的初中物理课程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20,37(05):40-45.
[2]张祥欢.初中物理教学引入传统文化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
[3]邓燕增.浅谈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58):81-82.
[4]尹海波,魏金娉,姚夕忠.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7):78-80.
289650170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