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大多数女性盆腔肿瘤均来自于生殖系统,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部分生殖系统之外的肿瘤缺乏重视与认识。除此之外,由于女性盆腔肿瘤的类型较多,且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较为相似,故而在术前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导致临床医生选择错误的手术方案来执行治疗,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1]。随着近年来MRI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的认知也逐渐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应用MRI技术诊断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应用MRI诊断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的价值,通过分析病理结果与MRI表现,以期提高临床上对于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疾病的认知,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49.8±15.7)岁,其中13例患者已绝经。多数患者是由于发现自身腹盆部出现肿块来本院就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牵拉痛、下腹部胀痛等,7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出现,经超声体检后发现。病程最短4 d,最长>10年。
1.2 方法 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MRI检查,在检查前先去除金属饰物、金属植入物等,对于已婚患者,应当填充阴道塞,在扫描前叮嘱患者憋尿,主要是由于MRI检查所需成像时间比较长,患者膀胱需处于适当充盈状态。其中,12例患者MRI采用超导型成像仪进行检查,8例患者MRI采用超高磁场型成像仪进行检查。均应用常规轴位T1WI、轴位、矢状位T2WI、冠状位(压脂序列)T2WI与T1WI增强序列(轴位、矢状位与冠状位)进行扫描,体线圈、呼吸门控技术。
1.3 观察指标 分析MRI检查结果,将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对比,对非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断要点进行分析。
2.1 病理检查与术前MRI检查结果分析 20例患者中,12例肿瘤来自消化系统,其中间质瘤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3例;8例肿瘤来自腹膜或腹腔后间叶组织,其中淋巴瘤3例,脂肪肉瘤3例,神经鞘瘤2例。术前MRI检查结果显示:5例肿瘤来源无法确定,12例肿瘤明确提示为非生殖源性肿瘤,3例肿瘤被误诊为生殖源性肿瘤。见表1。
表1 2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n,%)
2.2 MRI表现 ①9例间质瘤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主要为实性成分,在盆腔中体积比较大,T1WI、T2WI信号混杂,在增强扫描后呈现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且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现出明显高信号;②3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主要表现为盆腔右侧囊性肿块,肿块边界较为清晰,且呈现出胆囊状,在增强扫描后囊壁边缘与囊内有轻度强化;③3例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膀胱壁、直肠、腹膜、附件、子宫弥漫增厚,在子宫前上臂呈实性团块,且T1WI、T2WI均呈现出稍低信号,在增强扫描后呈现较为均匀的中度强化;④3例脂肪肉瘤主要表现为在子宫前上方呈现出实性肿块,且T1WI、T2WI均呈现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呈现出不均匀强化,有局部形成团块强化、结节,与低强化信号的分解较为清楚,可显示出两侧附件,其中有2例侵犯膀胱,且双侧腹股沟与盆腔淋巴结出现转移现象;⑤2例神经鞘瘤的表现差异比较大,其中1例神经鞘瘤显示盆腔右侧的囊实性肿块较大,且囊性成分并无明显的分割,交织混杂,肿块后缘紧贴盆壁,DWI表现出明显高信号;而另一例神经鞘瘤则显示盆腔左侧多房囊性肿块加大,内部可看见多发分隔,且肿块后缘紧贴盆壁,呈现出哑铃状,DWI表现出明显高信号。
大多数女性盆腔肿块都来自于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囊性肿块、囊实性肿块或者是实性肿块,故而临床上对女性盆腔肿块进行诊断时,通常会有一种固性思维,认为患者属于生殖源性肿瘤,而忽视患者可能为非生殖源性肿瘤,进而容易出现误诊现象[2]。由于盆腔肿块来自于不同组织与不同部位,故而临床上所应用的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也是不同的[3]。对于非生殖源性肿块,特别是来自于消化系统的肿块,需要得到不同科室进行处理或者协作治疗,如介入科、普外科等,因此在诊断女性盆腔肿块时,需得到准确的定性与定位,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降低临床误诊率。术前实施诊断,主要目的是为了定位肿块,对肿瘤来源进行判断,之后再结合肿瘤形态与信号实施进一步定性诊断[4]。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将正常卵巢结构识别出来。对于未绝经女性,应仔细查看中央基质结构与卵泡,若发现两侧的卵巢结构是完整的,并且和肿块分界较为清晰,那么基本上可以排除肿瘤来自生殖系统;而对于已绝经女性,由于其卵巢逐渐萎缩,且缺乏卵泡,故而难以对卵巢进行识别[5,6]。除此之外,由于女性附件来自于肿瘤位置的移动性比较大,通常处在子宫两侧的附件区、盆段输尿管内侧或者是前方、圆韧带前方,与邻近于肠管、腹膜外间隙或腹膜起源肿块,有时鉴别较为困难,由此增加了定位肿块的难度[7]。
本次研究中,肿瘤主要来自于腹膜后、腹膜及消化系统。12例来自消化系统的肿瘤,其中间质瘤9例均表示在盆腔中肿块主要为实性,且体积较大,MRI信号并不均匀,可能是由于肿瘤与内容物容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等情况有关,DWI均表现出明显高信号,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生长较为密集,且细胞外水分子的扩散受到明显限制所造成的[8]。在9例间质瘤患者中,有4例患者并未绝经,可在双侧找到完整附件结构,并且肿瘤和邻近的肠管有密切关联,在诊断时有考虑间质瘤;而另外5例患者已绝经,不能对其卵巢进行仔细观察,并且肿瘤的体积较大,很难对肿瘤来源进行判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3例,均表现出右下腹阑尾区出现囊性肿块,且囊内能够看见絮状信号、斑块,囊壁厚度较为均匀,与阑尾关系比较密切,在实施术前检查时已考虑到肿瘤可能来自于阑尾。在8例来自腹膜或者腹腔后肿瘤当中,淋巴瘤3例,脂肪肉瘤3例,神经鞘瘤2例。在盆部腹膜后的神经鞘瘤MRI图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通常在骶前间隙与腰骶椎旁区域,局部边缘紧贴邻近的盆壁结构,肿瘤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有囊变可能,增强扫描后强化不均匀。2例神经鞘瘤位置均在骶锥旁区域,紧贴盆壁结构,对于肿瘤定位起着一定提示作用。在影像学表现中,神经鞘瘤差异较大,这主要和神经鞘瘤自身细胞的组成成分、排列与肿瘤有无出现蜕变有关。本次研究中3例脂肪肉瘤,结合肿块信号特点,对肿瘤诊断均准确。1例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膀胱壁、直肠、腹膜与子宫附件均增厚,且子宫前上臂软组织形成肿块,病变弥漫较广,无法对肿瘤起源进行判断。生殖系统原发性肿瘤常见于盆腔肿瘤,在MRI检查中可显示出任意方位的成像,且对于软组织的对比分析率较高,故而将其应用在盆腔病变的诊断与鉴别中均具有一定作用。由于在术前诊断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存在一定难度,故而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患者年龄、肿瘤具体位置、临床特征、肿瘤免疫标志物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盆腔实性肿瘤实施MRI检查时,需重视子宫、肿瘤有无存在清晰的边界,对相互关联脊柱、肾脏与血管关系进行分析,可有效促进对于腹膜后肿瘤与盆腔肿瘤的分辨。在定位消化道病变与分析盆腔脏器之间的相互联系方面,MRI检查存在明显优势,可有效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9]。
综上所述,应用MRI诊断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大多数病变在影像学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定位肿块时,需要仔细辨认其是否有基质结构与双侧卵泡存在;在定性肿块时,需要仔细对肿块内成分进行判断,有无出现坏死、出血、囊变现象,通过仔细对MRI特征进行分析,可有效降低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