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帅 寇雯 孙威
胃癌在我国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1]。早期胃癌指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浸润性胃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如发展至进展期胃癌,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5年的生存率<30%,而早期胃癌则是可治愈的疾病,5年生存率>90%[2-4]。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会对患者的消化道造成破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则患者损伤小,疗效肯定,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EMR和ESD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ESD是由EMR技术发展而来的,可提高胃癌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因此临床上应用更广泛。为探究EMR和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本院对收治的86例早期胃癌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病灶直径均<2 cm;均经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均无淋巴结转移,均未侵犯固有肌层,均无凝血功能障碍,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疾病。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和ESD组,每组43例。EMR组患者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5.7±8.3)岁;病灶直径11~19 mm,平均病灶直径(16.7±3.5)mm。ESD组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1±7.9)岁;病灶直径12~19 mm,平均病灶直径(17.1±3.2)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开辟静脉通路,均行全身麻醉。
1.2.1 EMR组 患者行EMR治疗。麻醉起效后,插入内镜,应用氩离子凝固法将切除范围标记出来,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混合美兰将病变隆起,对准病灶,负压吸入透明帽内,收紧圈套器套牢病灶后通电切除,大的病灶可分次切除,出血创面可应用药物、电凝或钛夹止血。
1.2.2 ESD组 患者行ESD治疗。麻醉后,应用针状刀对切除病灶范围进行标记,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及美兰混合液将病变隆起,应用针状刀切开外侧黏膜,应用HOOK刀切割并完整剥离病灶,出血者镜下止血。两组患者术后卧床24 h内禁食水,给予补液及止血、抑酸、抗炎药物治疗。有出血、穿孔等患者应行胃肠减压并延长禁食水时间。而后逐步进流食、半流食、普食。嘱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胃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出血、穿孔)发生情况、复发率、残留率。疼痛情况应用VAS进行判定,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EMR组,术中出血量多于EMR组,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注:与EMR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对比ESD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7.7%、97.7%,均高于EMR组的53.5%、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ESD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73±0.92)分,明显低于EMR组的(4.19±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8,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残留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残留率均低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残留率对比[n(%)]
胃癌是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胃癌的生存期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0%,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有30%左右,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5]。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防癌意识的增强,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早期胃癌指肿瘤细胞局限在胃壁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传统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为手术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但此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康复慢,因此有学者认为早期胃癌进行根治性手术性属过度治疗[6-8]。随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应用内镜微创技术EMR和ESD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更加明显。而ESD是在EMR基础上发展的手术方式,它可以根据病灶不同位置、大小、浸润程度,选择不同的电切刀,在内镜观察下,逐步将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进行分离,逐步将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进行完整的剥离[9-12]。其手术过程中,可反复在黏膜下注射液体,充分抬举病灶,利于病灶完整切除。本研究结果显示: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EMR组,术中出血量多于EMR组,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7.7%、97.7%,均高于EMR组的53.5%、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73±0.92)分,明显低于EMR组的(4.19±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8,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残留率均低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ESD治疗早期胃癌较EMD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病灶切除更彻底,患者康复快,适宜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