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旗,郭艳芳,彭 辉,洪丽莉,施俊超,曹济凡,周婷婷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胆胰疾患的微创治疗方式已经被医学界广泛接受,如胆总管结石、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及胆胰管的良恶性疾病等成为首选治疗方案。选择性插管是ERCP手术成败的关键,因此提高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与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是内镜医师的首要目标,要求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制定与之匹配的有效的插管方式,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可以降低PEP的发生率。选择性插管方法很多,要求内镜医师均应熟练掌握。预切开是一种重要的插管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预切开对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的影响。
1.1 对象 选择我院从2014-03至2019-11行ERCP因困难插管而符合预切开条件患者,共187例。根据预切开时间分成两组,早期预切开(A组)85例,延迟预切开(B组)102例。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持续10 min或累计进入主胰管3次胆管插管未成功的定义为困难胆管插管,随即进行预切开插管,称为早期预切开;若继续原插管方式持续10 min仍未成功或又有3次进入主胰管后再采用预切开插管,称之为延迟预切开。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一周内使用过NSAIDs;(3)曾有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及胃部外科手术史、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凝血障碍、气管插管等重症患者。所有ERCP预切开均由专业内镜医师完成,ERCP例数>200例/年,从事ERCP10年以上。
1.2 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术前胆红素、术前胆总管直径、术前血淀粉酶和胆囊切除病史等(表1)。两组均有胆管插管未成功病例,选择7 d后行第2次ERCP手术。
表1 两组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n;%)
术前常规给予地西泮10 mg,山莨菪碱 10 mg,哌替啶50 mg等肌内注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同时完成心电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护理。术中选择性地胆管插管,两组预切开均采用聪明刀从乳头开口沿胆管走行方向切开3~5 mm,切开后仔细辨认胆管开口,采用导丝辅助选择性胆管插管,每次导丝进入3~4 cm时,通过透视了解导丝方向,判断插管情况,无需胰管造影。警惕胆胰管无汇流和共管,存在两个开口可能,要求插管前务必仔细观察开口形态。当结石乳头嵌顿时或者乳头外观特别饱满时采用针状刀开窗,其他不用针状刀预切开。根据结石大小和胆管直径情况,选择柱状扩张气囊,直径有8、10、12 mm三种规格,两组均采用柱状气囊扩张乳头,使用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清理胆管。手术结束均留置鼻胆引流管。术后给予抑酸、抑酶、消炎、补液等处理,观察腹痛和监测术后2 h血清淀粉酶。若出现上腹痛或原有上腹痛症状加重,建议复查血淀粉酶,并行胰腺器官的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ERCP术后胰腺炎。详细记录与ERCP手术相关联的高风险因素,如每例导丝进入胰管次数、胰管显影情况及整个手术完成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严密观察血清淀粉酶情况。满足以下任意两项即可诊断PEP:(1)行ERCP后出现的新发腹痛或者原有腹痛加剧;(2)术后24 h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3)因治疗胰腺炎,住院时间至少延长2 d。PEP的分类主要采用亚特兰大三分类方法;伴有感染的危重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新分类(四分类),与亚特兰大分类效力总体相仿,在判断住院时间延长方面略优[1]。
2.1 PEP高风险因素 两组与患者本身相关的PEP高风险因素,与ERCP手术操作相关的PEP高风险因素比较见表2;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本身相关的及与ERCP手术操作相关的PEP高风险因素 (n;%)
2.2 插管成功率与PEP发生率 在插管成功方面,A组插管成功79例(92.9%),B组87例(85.3%),A组成功率高于B组(χ2=3.968,P<0.05);在PEP发生率方面,A组PEP发生4例(4.7%),B组15例(14.7%),B组发生率高于A组(χ2=5.079,P<0.05)。
2.3 并发症 两组无术后出血病例,A组术中渗血8例(9.4%),B组10例(9.8%),因不影响操作未处理,在手术进程中自然控制。无穿孔、死亡病例。
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患者行ERCP,PEP发病率可达到25%~39%[2]。为降低PEP的发生率,临床上已经明确有效的预防PEP措施,包括术前或术后即时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肛栓(吲哚美辛栓50 mg或100 mg)、术前大剂量生长抑素静脉滴注、胰管支架置入等[3]。ERCP手术操作也是导致PEP重要的因素,为最大限度减少操作对PEP的影响,本研究探讨对于困难插管患者采用早期预切开方式,结果显示早期预切开能够降低PEP发生率,提高插管成功率,安全有效。反复尝试插管,导致乳头组织损伤,增高了PEP的发生率[4]。术中先采用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持续10 min仍未插管成功者再给予预切开,并未放弃常规标准插管直接采用立即预切开方法,Swan等[5]认为,立即预切开与常规插管无差异,但是早期预切开(常规插管5~10 min未成功)有降低PEP发生率的倾向。本文B组病例,错过了早期预切开的机会,只能延迟预切开,增高了乳头损伤的程度和导丝进入胰管的概率,胰管插管是公认的导致PEP的高危因素。文献[6]报道早期预切开与反复尝试乳头插管(>10次)比较,前者能够显著降低PEP的发生率。
预切开一直被认为是PEP的高危因素,但是Cennamo等[7]却认为早期预切开能够显著降低PEP的发生率。临床上预切开有3种方式:(1)胰管放置塑料支架或导丝,用针状刀从乳头开口向上或者在开口上方向开口切开;(2)直接用针状刀从乳头开口向上或者在开口上方向开口切开;(3)使用聪明刀从开口沿胆管方向切开。本研究预切开主要使用第3种方式,优点是切开方向、深度以及切口大小均可控制,基本保留了原乳头形态,利于插管成功;谨慎使用针状刀直接对于小、平乳头开窗预切开。Hiroshi等[8]报道,认为最适合的、可行的、有效的预切开方式是基于保留乳头的形态和功能;与本研究操作理念完全一致。
PEP是ERCP最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胰腺炎可以危及生命,内镜医师极为重视。PEP原因有患者本身因素、内镜操作水平、仪器设备和ERCP用器械等,个人因素包括年轻女性、SOD、曾患有胰腺炎病史等。对于困难插管病例,早期预切开能够避免反复对乳头黏膜的损伤,同时是安全的、高效的获得插管成功的选择,并且降低了PEP的发生率[9]。Yildirim和Kadayifci[10]报道,延迟预切开是导致PEP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本研究早期预切开组(A组)与延迟预切开组(B组)在排除患者以及操作相关风险因素后,A组PEP发生率为4.71%(4/85),B组为14.71%(15/102),提示早期预切开组显著降低PEP发生率。
总之,对于ERCP困难插管患者,早期预切开能够降低PEP发生率,提高插管成功率[11],缩短手术时间[12],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