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单纯,大山的脊梁
——评五音戏《风起东郝峪》

2021-02-28 16:12李淑娟
人文天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音

■ 李淑娟

《风起东郝峪》是一部“筋道”和“味道”十足的现代戏力作,由国家一级编剧王新生老师担任编剧。脱贫题材很难给观众留出想象空间,对于作者选取构建素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司空见惯的概念化模式。但这部戏不落窠臼,用沉重中带着诙谐的笔调讲述农民打贫困翻身仗的感人故事。剧作把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的横切面铺展开,透过时代切面营造剧情风波,让观众沿着剧中人物的情感线走进那座大山,解读郝峪精神。

一、语言艺术高度个性化

王新生老师的作品具有语言艺术高度个性化的特点,群众语言和地方特色紧密融合,描绘出剧中人物当时、当地的所看所想,体现出一种深刻把握社会人生和精准描述人物细节的功力和文学风格。字里行间不过度渲染沉重,滑稽搞笑中蕴含哲理。之前看过王新生老师创作的《紫风》和《草民老冤蛋》,语言风格十分迥异。《紫风》唱词:“风送牧笛应美景,花间促织应和声,谁说虫儿不晓事,分明是乖巧可人的小精灵……”《草民老冤蛋》唱词:“老头子坐镇我出马,摆弄的土不起呀风不刮。到底还是那老姜辣,一出招,钉子入木甭想拔!”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一句话如入仙境,一句又似落入凡尘。雅到极致,也俗得可爱。

《风起东郝峪》整场戏看下来,从语言表述上能探知很多农民应该得知的时代科技信息,入声、入心、入理,观后有种“土味醒脾”的感觉。

二、文本构思缜密、设计精巧

故事以郝忠强为支点,多层关系交织推进,很有看头。最主要的是三条矛盾线:与大舅子杨老万,与儿子胜利,以及与某些乡镇干部。三个矛盾点是最敏感、最真实的生活反照,这在第一时间就会激起观众的兴趣,更想了解处理矛盾的技巧。

主人公郝忠强遇到的第一个阻碍是其大舅子杨老万。一个是直性子一根筋,一个是固执守旧并带有极左思想的老一代村干部,犟和倔碰到了一起。杨老万由五音戏著名表演艺术家朱雷声扮演。老艺术家的舞台功力显而易见,角色的转换,内心戏的整理,眉眼,手势,一声一息都被掌握在分寸之间,演活角色的同时带动了年轻人,起到了轴心作用。

胜利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他深谋远虑有胆魄,但也同样有年轻人的毛躁和固执己见。他在父亲和舅舅中间纠结困惑过:一边感激舅舅在父亲出走那些年对自己和母亲的照顾,一边又觉得父亲的大刀阔斧未必是错。杀羊一事勾出了这个年轻人的愤懑,由此亲情开始撕裂。儿子与父亲对彼此的观念越重视,矛盾越突出。儿子有新思想、新思路,迎合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儿子离不开父亲,父亲的成功推动儿子的发展。这对父子在事业对抗中领悟到唯有碰撞才能不断创新的发展规律。最终,胜利带着新技术接替了父亲的事业,而郝忠强因为发展理念与时代要求错节,被亲家李天明好意劝阻“溜边”。父子这种拧劲,拧出了山脊梁的挺拔,拧出了两代人对大山的爱!开场鼓“说的是大汉江山四百年,三国鼎立争霸权。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汉刘备选定了基地坐西川”,为郝忠强的拼搏和儿子的接力做了大铺垫,艺术语境和文学价值都完美呈现。

三、演员实力过硬

从演员的条件和整体实力来说,他们带给观众一种厚重的感觉——拼!对于一群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年轻演员来说,能把这出大题材、大跨度、大背景的大事件诠释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这个戏最重的分量压在了年轻演员史晓睿身上,他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可塑性很强的演员,他的用功程度藏在每句台词、每个动作之中,外化于形,内化于心。郝忠强这个人物是不好驾驭的,这是一个刚劲中藏宽厚、倔强中藏悲悯的硬汉,表现不及便失去色彩,表演太过,则会陷入虚张声势假空状态。史晓睿将表演尺寸把握得十分到位,整个表演没有透露一点年轻演员的青涩。

演员怕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子,难免在表演上拿捏过度,变得生硬。单从李天明这个角色来讲,身份塑造有些大了。改革开放年代的乡长和普通农民不会有太大的外在差距,内心同样朴实,言行举止间同样要透露出山里农民的痕迹。作为演员,只要“是”就好。

四、唱腔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最佳的音乐制作不是凸出和突兀,而是不知不觉地将观众带入剧中。五音戏属山东地方戏四大系统的肘鼓戏,本人听过老前辈唱的最原始的五音调,说实话,如果让年轻观众坐到剧场听两个小时的原始五音,那恐怕坐不住。意外的是,《风起东郝峪》开场大鼓,演员带着功力的一声唱,一下子就奠定了音乐制作的成功基础。许多传统或是现代的优秀剧目,唱腔声调上各具特色,但也存在过度借鉴套用其他剧种的现象,不但失去了本色,甚至面目全非。《风起东郝峪》的音乐制作是成功的,尤其是几位主要演员的唱腔情绪表达非常到位,如郝忠强的倔强、凤美的柔肠、胜利的纠结……音乐制作完美地帮助演员诠释角色,内心戏时音乐要替人物说话,激奋时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配器方面,也有值得其他剧团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主奏乐器齐琴并没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是每种乐器都在恰当之处呈现作用,让我们领略了每个乐手的高超技艺和独奏能力。观众或许不会懂配器或者调式,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是好听、有味,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反而考验了创作者的能力。

五、关于《风起东郝峪》的几点建议

一是《风起东郝峪》的文本虽然设计精巧,但个人觉得信息量过大,部分观众会有看不懂、吃不透的感觉。像拆房子、杀羊、建博物馆、申请扶贫资金、建公共食堂等情节处理得不够细致,初次看戏的观众很容易陷入一种跟不上节奏的状态。

二是在对剧情的表现力上,舞台呈现的几个关键的表现手法是否可以再重点打造一下?例如拖拉机舞蹈,上坡和下坡可更生活、更细腻一些。儿子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向前看这个情节没有得到充分突出,杀羊的情节同样感觉爆发力不够,由这件事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纠结的矛盾及父子的情感裂痕有些牵强。前后做好铺垫,衔接应该更好一些。凤美和胜利的整个表演缺乏张力,一直处在线性表演状态。

三是舞美技术还有待加强。舞美技术的跟进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剧本的中心思想,更真实地把故事环境推入观众视野。恰到好处的设计能帮助演员提前找到另一个自己。《风起东郝峪》的舞美也加入了一些独特的构思,比如灯光的黑白设置。但年代感不够清晰,跨度不太准确,山区景色的视觉冲击不强烈,舞台的表现手法类似电影分片,整体的立体感还是有的。希望在切换场次的时候,舞美不受干扰,定景立住,迅速到位。

结语

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农民过着山阻隔、水阻挡、单调落后的,只是维持生存的“生”和“活”,似乎与生命的色彩和意义没有关系。但他们的愿望是最朴素、最单纯的,他们的爆发力也是最强的。《风起东郝峪》中有句唱词:“腰包一鼓腰杆壮,从此不再躬脊梁。农民脸面也是脸,就图个与人肩膀平肩膀!”写出了饥饿农民的不甘心,唱出了他们自强自立的豪气和尊严。既然穷在农村,就要富在农村!《风起东郝峪》让我们了解了乡村振兴中开拓者的奋斗历程,认识了无数个郝忠强。

娱乐生活花样翻新的今天,很难有一种艺术形式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睛。五音戏从发端到现在,也经历了漫长的风雨飘摇发展定型的过程,耗尽几代人的精力才铸造出今天的成果。淄博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以老带新,以戏推新,不遗余力地打造青年人才队伍,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也希望这些年轻人能以《风起东郝峪》为跬步,志行千里,为五音戏开辟更广阔的天空。

猜你喜欢
五音
新媒体背景下淄博五音戏传承发展策略探析
——以哔哩哔哩为例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中医五音疗法研究进展※
从“五音不全”到“八音齐奏”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习札记
五音戏绪论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五音集韵》与《切韵指南》比较研究
以零散韵字为例证西夏文献《五音切韵》非“单开双合”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