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玉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中国古典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其深刻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是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文学,吸收、传承传统文化,让凝聚中国古代动人文化的古典文学滋养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其精神成长。
古典文学如行云流水,意境深远,止于至善。正如作家拉斯金所说:“每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中国古典文学更是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期,应该如何把握小学阶段古典文学阅读的达成度呢?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全国新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给出了这样的指导:要鼓励孩子“海量阅读”,“不求甚解”地读,通过海量阅读丰厚孩子的积淀,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将逐步理解、消化、吸收……减少阅读的功利性,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这样朦朦而不求甚解的读,在冰心《忆读书》中屡次提及:未及黄口之年试读《三国演义》,虽许多字不懂也一知半解地读下去,竟越读越懂;方才豆蔻之年初读《红楼梦》,只有满满厌烦之感,时至中年再捧红楼,却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虽是“小庭疏影月朦朦”的初读,却难掩那“今夜回廊无限意”。小学阶段的古典文学教学,又何妨让学生“朦朦”初读:初识文,知框架,在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前多驻足,保留自己的原初感受,不强求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品赏丰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旨在阅读兴趣的激发,经典语言的感受,文学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的提升。
如古典文学的瑰宝《西游记》,享誉世界,久盛不衰。学生阅读《西游记》,绝大多数缘于对“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自由自在”的孙悟空的喜爱或崇拜。他们不用理解孙悟空的自由是为了表达在封建社会长期的思想禁锢里,人们渴望自由;更不用明白被压于五指山下五百载的苦苦等待,暗指在当时的大环境里,完全自由只能是一个传说。他们只要在遨游书海时,随着孙悟空闯龙宫,借神针;游冥司,醉酩酊;闹天宫,踢丹炉;花果山,称王道……不求甚解地阅读,将进一步鼓浓学生涉猎古典文学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想读、我要读、我乐意读”,积极主动地享受阅读经典的乐趣,在心中撒播下中国古典文学的种子。
现行统编版教材选编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无疑是学生走近古典文学最好的媒介。如编者在教学建议中所言,为了“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1]可见,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典名篇名段,不仅是既定的学习任务,更是引领学生轻叩古典文学之门的“引子”,是燎烧古典文学之原的“星火”。教学中应以文本为立足点,引领学生读古典、学古典,进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品味古典名著的内蕴;在文本学习中,教与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品悟古典名著的能力,激发亲近古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能读、会读、善读、乐读。
如全国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刘冰老师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时,以自身对《红楼梦》的研究功底、语言表达功底和朗读功底,和着“京调”节奏,“戏曲化朗读”王熙凤的外貌描写,让学生边听边想象王熙凤的形象。在刘老师的朗读中,学生思维活跃,联想到一些领导人物出场的气势;联想到王熙凤像一只威武的狮子,还披着大红袍子,很华丽,很华贵……情趣盎然中,王熙凤的外貌描写这块“硬骨头”悄然化解。紧接着,教师与学生合作,再次和着“京调”创意朗读,唤醒学生潜能,引导他们享受文学审美带来的乐趣,充分感受语言魅力。这样独具匠心的设计,化难为易,巧妙地连接起学生的阅读与生活体验,让文学巨著中的典型形象不仅看得见,而且听得着,进而能够感受其中的文化意蕴。
古典名篇名段的学习引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便狭隘了。正如石如军所说:“在对经典作品的教学阅读中,如果对文本的感悟脱离原著,忽视其作为‘节选’的特性,便会走入‘教教材’的误区。”[2]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开阔视野,带领学生走向更为广袤的原著,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原文对比读,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尝试与《三国演义》的原文章节对比读,在文体差异中体会古典的韵味。可顺势延伸读,如读了《猴王出世》后,设疑:石猴称王后,故事又怎样发展呢?让学生续读原文,在跌宕的情节中感受故事的趣味。可同类拓展读,如学习《王戎不取道边李》后,让学生自读《世说新语》,在机智应对中感悟文化的智慧。长此以往,教材选编课文的这颗“种子”,必能蓬勃古典文学这棵大树;节选文本的这根“引线”,定会燃起传统文学的熊熊烈火。
《增广贤文》曰: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3]完整的教育应该是在知识与运用之间架设实践的桥梁,用知识来指导实践,让实践来检验知识,从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古典文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而没有展示的舞台,何异于锦衣夜行?长此以往,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便会慢慢减退,直至消亡。要想让学生持续热爱古典文学阅读,应多组织古典诗文品赏交流活动,开展古典文学竞赛活动等,给学生“用武之地”,为优胜者强信心,让落后者知不足,而后以更高涨的激情投入古典文学的学习中。
如低年级可以开展给诗歌配画、童声吟诵等活动;中年级则举办经典古文朗诵大赛、专题手抄报、摘抄阅读卡等活动;高年级放手让学生尝试组织“诗词大会”“漫画三国人物”“走近《水浒传》”等专题活动。一位教师在进行“阅读古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将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在阅读过的众多经典诗文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作品,或是一篇诗文,或是一个人物,与同学分享感兴趣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有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佩服他不屈不挠、不向权势低头的品格;有喜欢哪吒有担当的品质,不因为自己犯错而让父母受罪;还有爱读《三国演义》的,欣赏曹操讲道理,对人仗义……第二个环节是男女生才艺大比拼。学生或朗诵《长歌行》,或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或把《草船借箭》改编成评书,或即兴诗配画《渔歌子》,个个全情投入,兴致高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一次次经典阅读的收获在碰撞中得以升华,博得教师的赞赏、同学的肯定,真切体验到阅读之乐。持之以恒,经典阅读便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像呼吸一般融入学生的生命成长。
引领学生轻叩中国古典文学之门,共读千古美文,共做中华赤子。假以时日,每个学生都手捧一卷书,必将成为一道平常的风景。中国古典文学的醉人芬芳,定能透过泛黄的书页,千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