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关爱学生
——读窦桂梅《我的教育视界》有感

2021-02-27 13:07廖圣河梁绮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窦桂梅风扇师生

廖圣河 梁绮霞

(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我的教育视界》是窦桂梅考察多国学校后写的教育随笔,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自己的见闻与思考。该书2013 年入选《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窦桂梅在书中多次提到以人为本,主张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理解、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用丰富的教学环境(不仅仅局限在狭小的课室)和资源(包括一切可以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美好品格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基本生活技能。把学生当作一个人,一个跟教师平等对话、有自己的思考、独立的人,并且相信他们的未来前途无量。以人为本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需要教育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教师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主动投入学生的活动中,精心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向师性和依赖性。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积极的鼓励和关注,害怕被教师漠视或忽略。窦桂梅认为:“只要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尝试,哪怕失败。”[1]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通过实践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培养学习兴趣和生活技能。窦桂梅先以美国三所学校的学生、教师、教学媒介来谈论美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然后从日本两所养护学校的残障儿童教育情况探讨日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举措。她认为,美国加州福尔摩斯国际初中的选修课《领导战略指导力培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让选修《领导战略指导力培养》的学生成为领队接待来宾,在实践中锻炼本领,深入现实,接触外界,开发潜能,为学生的完满未来做准备。

跟着作者的思路,笔者想起一节小学英语课。教师让学生用“put on”造句时,有一位学生一时答不出来,教师用微笑和眼神鼓励这位学生想好了再回答。可是再怎么鼓励,学生还是想不出来,教师只好委婉地说道:“看来,等你穿衣服有点久,anyone else?”说完,教师示意学生坐下。最终,该生不敢抬头看教师,也无心上课。这样站起来回答不出教师问题的情况,笔者也曾有过类似经历。学生即使坐下来,心中总是窘迫不安,久久难以忘怀。

以人为本,需要教师本着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原则去关注学生,与每一位学生都有眼神交流和积极互动,借助心灵之窗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在提问、作业等环节中,即使学生达不到教师的预期,也不要马上就批评学生,而要“像寻宝者”那样,“发现并尽可能地放大”学生的优点。[2]例如,美术课上教学生设计毛衣,有学生设计出有很多口袋的新型宇航服,教师要充分认可学生,关心学生的设计意图和个人理想。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强烈的学习动机投入基本技能的学习之中,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动投入学生的活动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往往会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师生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但是,师生互动通常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这样其实不是以生为本,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窦桂梅发现,美国每一所小学都没有教师办公室,教室就是办公室,教师整天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因此能在任何时候找到教师,得到教师的帮助。[1]美国的一位历史教师会将对学生学习历史有帮助的图片、相册、书籍等不遗余力地“请”到教室里,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历史博物馆”里走进历史,与过去对话,得以熏陶和成长。与其让学生配合教师进行被动接受式学习,不如参考美国小学的包班制,教师主动投入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找到教师并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缩小师生在时空上的隔阂与距离,增进师生的感情。

笔者曾到某小学四年级某班听课,发现该班的特别之处在于,尽管学校没有要求早读和午读,但学生会自主开展早午读活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会自发主动地下到班里跟学生一起读书。即使其他班级的师生在教室外面玩游戏,这个班的师生也会照样开展读书活动。兴致来了,他们还会相互对话和启发。笔者发现,几乎每一位学生在读书时都会关注教师,并且随着教师的关注而更加积极投入。如教师看向左边时,左边的学生就会很激动,读得更加声情并茂。该班教师的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当教师主动投入学生的活动当中,与学生一起活动,不亚于在学生群体里投入催化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经常下班里走走,尤其是跟着全班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学生参与活动时会更有精气神。

三、精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心爱护学生身心健康,需要教师将这种字面上的、无声的关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窦桂梅在参观美国威斯康星州太阳草原中学时,被两处细节深受感动。一处是校长没有坐在主席台上,而是站在学生乐队旁听演奏。一处是几个“特殊”的孩子在教师、家长的陪护下专注地演奏。不同于国内,这些特殊的学生作为演奏者,也是“一个不能少”。[1]尽管学生的外貌、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班集体的一分子,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摔跤了,擦破了皮,看着他们红红的眼眶,教师心里都会很难受,更何况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落下不管呢?此外,窦桂梅在日本养护学校(专门接受精神薄弱儿童、肢体不自由儿童和病弱儿童入学的特教学校)还看到旁人习以为常的一幕:教师用电脑一遍遍教学生学习数字“4”。学生每答对一次,教师就会和他击掌以示鼓励,接着师生继续学习。最后,学生独立动手演练。[1]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很有耐心地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即使学生要教很久才能掌握数字“4”,教师也毫不懈怠,认真投入教学,并抓住机会鼓励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当教师能够时时以人为本,精心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学生[3],生成有效的教育教学。

这件事让笔者想起在某小学看到的一幕。某个正在实习的师范生在师生游戏互动环节中,突然听到有学生喊:“老师,风扇!风扇要掉了!”顺着学生手指的方向看,正在认真讲课的师范生发现靠近门口的那个风扇因为缺少螺丝钉快要掉下来了。她迅速从教室后面冲上去,想尽快关掉风扇。然而因为这个课室的电源开关的位置与一般学校不同,她一时找不到开关。此时,班主任直接从后门跑到前门,把风扇关了,同时对全班大声说:“前面的同学不要怕,请快速往后移!”不久,风扇外罩就掉下来了,但万幸的是,没有砸到学生。该师范生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还是感到羞涩和恐慌。她说,平时都记得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可是遇到突发情况,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到。她曾经也十分敬佩那位耐心教学生认识“4”的教师,内心想“等成为教师了,我也能行”。可是,当自己真正进入课堂,面对突发事件时,却显得手足无措。可见,作为教师,光记住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的理念是不行的,还要有付诸实践的能力。

总之,通过细细品读窦桂梅的《我的教育视界》一书,笔者受益匪浅。面对学生,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无条件地关注学生,主动投入学生的活动中,精心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窦桂梅风扇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AirFan手持小风扇
从学生精神世界出发探析窦桂梅语文教材观
探寻语文教学中“真善美”教育
用文学教育启蒙心灵
电风扇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启示
新蒙迪欧车冷却风扇常高速运转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