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倩 邵瑞霞
内容摘要:文学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名著(名篇)导读课为例,品析窦桂梅阅读课堂中文学文本的教学路径,提出以下四个阅读教学策略:文学鉴赏,初步感知文学理论;比较阅读,让“干菜”变为“蔬菜”;文本细读,推敲语言的外在表现力;主题生成,形成教学的清晰脉络。
关键词:文学教育 窦桂梅 小学语文 名著导读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如果说母语是人类精神之树上的王冠,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就是历经淘洗留下的经典文学作品。文学是人类真善美的语言呈现形式。作家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现实生活,传达生命体验,它所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有优美的语言,更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颐养。”[1]可以说,文学语言具有珍贵的语文教育价值,优秀的文学作品蕴藏着儿童容易理解,便于获取的关于成长的大智慧。而小学阶段,是文学教育的最佳时节。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先生也认为,文学教育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理念,文学教育符合儿童身心发展以及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规律。[2]
窦桂梅老师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强调小语教育在保留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时应适当加入文学教育的元素,她始终把“文学教育”、“文学审美”作为明确的教学目的,将自身深厚文学积淀投入其中,引导学生品味文学性文本语言、意象、意境之美,力求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3]
本文以窦桂梅老师执教过的名著(名篇)导读课《牛郎织女》、《三打白骨精》、《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课堂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她在文学教育领域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提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4]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庞大的审美场。因此,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浅近的鉴赏性阅读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也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鉴赏性阅读教学,在笔者看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窦桂梅老师对文学鉴赏自有一套独特的认识和方法,她认为“语文首先是文学的,达成文学味道的鉴赏和把握,则需理性的解读和逻辑思考。”“文学是个艺术活儿,教师要有‘心眼和‘慧眼。这慧眼体现在解读教材上,是运用文学理论指导教材解读与文学鉴赏。体现在课堂教学实施上,则是用文学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学语文。”[5]引导学生用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在名著导读课《三打白骨精》中有着充分体现。这节课的总体构架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出发带领学生欣赏“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逐步深入的“聊”中,慢慢引出“三打”也就是“三骗”,而“三变三打三责”中每一次“变”白骨精的模样不同、每一次“打”孙悟空的动作不同、每一次“责”唐僧的态度不同,每一次程度都在加深,并不是情节的简单重复。在此基础上,窦老师又进一步带领学生发现故事的结构密码——反复叙事,联系《西游记》其他篇目发现这些故事似乎有着相同的结构,不仅在《三打白骨精》中反复叙事,在整部《西游记》中都是反复叙事的叠加。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到大同小异的故事反复写这么多最终都为了突出唐僧师徒取经的毅力和决心,环境情节的描写也都是为了突出人物,自然而然引入本课人物性格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窦老师让学生以三打白骨精为引子,尝试从文章体裁本身的特点出发,尽力以文学理论对于小说体裁的赏析方法作为理论依托,打开以往语文教学只见文字不见文学的屏障。让高年级学生不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用“语文”的视角,对《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产生带有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针对这个故事,窦老师也进行了一个以文学理论作为支撑的语文课堂,渗透了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在追溯故事的起源与流变时,引入了中国古代诗文《诗经·小雅》、《迢迢牵牛星》、《荆楚岁时记》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们沿着这样的文學路线慢慢行走与欣赏。窦老师将文学的火花渗透进教学的点滴细节,由故事出发创造了一次极浪漫的文学体验。
无论是《牛郎织女》、《三打白骨精》这些小说故事类的文学文本,还是其他文学体裁的阅读教学,教师应持有将文学理论与小语课堂结合的观念,将自身的文学造诣进行转化,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学会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深刻意蕴。
文学类文本,较之记叙文、说明文等文章性文本有较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和较复杂的文学理论背景,而经典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名篇具有更深厚的人文背景和多重审美价值体系。田本娜教授认为“名家名篇可以使儿童吸收规范的语言;可以提升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可以使儿童学习文章写法;可以引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6]基于名家名篇教学在小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多选用名著等经典文学作品,但考虑到篇幅限制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多进行了改写,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原著的真实面貌。例如窦老师在对童话《丑小鸭》进行深度备课时发现,删减版的课文与原文有着天壤之别,如若把压缩文当成经典作品,不仅是对作者安徒生的亵渎也是对经典作品的消解。朱自强教授也曾批评教材编写者对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的改写,删削后的教材把一棵枝叶婆娑、摇曳多姿的大树变成了劣等动物园里的供鸟类站立的秃枝。[7]不仅仅是《丑小鸭》这一篇课文,语文教材将文学矮小化,把文学本来特有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发展的曲折和波澜、细腻的心理描写等等全部删掉,就剩下非常简单化、平面化的语言文字。面对这样的现状,窦老师就成了一位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选文恢复其本来面目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在进行名家名篇教学时,窦老师采取“名著导读”(《三打白骨精》)、“名篇导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方式,由教材选文出发,最终回到对原著(文)的品读、导读,由一篇课文到一本书,将教材选文与原作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直接通过对比两者在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不同,更加清晰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眼光。
所谓比较教学法,就是在阅读文本中或者在阅读文本之间,挖掘出某个语言内容、语言表现,与另外一个(或几个)语言内容、语言表现的关键性联系,通过比较,发现相互间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将好作品与坏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8]名篇导读课《丑小鸭》就是比较教学法的成功实践。以下是教学实录中的一个片段:
师:读了安徒生自传的片段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安徒生和丑小鸭一样,都经历了出生、童年、成长、飞翔。作者借丑小鸭写自己呢。(课件出示表格,以下发言学生说哪组,教师就点击哪组课件,同时要与丑小鸭的“苦难、梦想、幸福、谦卑”紧密相扣。)
生:我发现,丑小鸭出生时是又大又丑的,安徒生出生在矮小破旧的平房里,出身也是卑微的,而且长相特别,大家也认为他是丑的。
师:贫穷的家境,再加上与别人极不一样的长相,有点像——丑小鸭了。
……
师:大家说得真好!(课件出示,学生读)“我所描写的几乎全在影射自己的人生,而所有登场的人物,也都是我一生中遇到的。”
师:高贵是最富有诗意的童话。这“高贵”不就是安徒生的人生追求吗?我们应该把这句话送给安徒生(指板书)——
生:“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9]
本节课窦老师不仅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层面上,而是将课文与原文比较,读出了童话语言的味道,让学生领悟安徒生语言诗意、幽默、丰富、含蓄等特点;将原文与安徒生自传《我生命的童话故事》比较,读出了童话背后的味道,发现丑小鸭与安徒生本人成长经历之间的暗喻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童话即人生”。将选文与原文对比、对照着读,还文学文本的文学面貌和文学个性,这体现出对文学文本的尊重,对文学语言的敬畏。在这节课上,一学生说:“现在想来,课文就好比方便面的那一小袋菜,都是脱水的干菜,被水泡在面中已经没有了菜味了。译文呢,就好比新鲜的蔬菜,好吃!”[10]
安徒生讓童话成为精神和安抚岁月的诗,窦老师则通过比较阅读的策略,完成了文本本来面目的解读。还原童话,还原安徒生,是窦老师该课比较教学的一大突破和贡献。
三.文本细读,推敲语言的外在表现力
于细微处见精神,越是细微,越能接近文学阅读教学的本源。“文本细读”这一名词最早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细读理论,2008年3月《小学语文教师》刊发的《慢慢走,欣赏啊——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谈文本细读》一文,最早对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进行了讨论,进而被正式引入中小学语文教学。沈大安提出,细读文本首先要静下心来。教师应当从阅读教学出发,潜心涵咏文本,涵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字句,整体把握作品的主旨和结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亲历的阅读经验、情绪和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亲近文本,品味语言,从而挖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11]
窦老师曾说:“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12]她的名篇导读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处处体现了文本细读的精髓。文本细读的起点是语言,对于经典更是要触摸语言、咬文嚼字,反复又不重复的充分研读。以细读词语为例,窦老师引导学生逐字推敲课文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引导学生层层推进,逐步加深对“冷”的理解。“冷极了”表现冷的程度;“下着雪”,更冷;“又快黑了”,冬天的黑夜,又是一个冷。三个冷叠加,不是一般的冷,是“寒冷”。细读之后,发现看似简单的环境描写,其实预示着女孩不幸的悲惨结局。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通过变换句式,以小女孩为主语,两者进行比较,发现“谁”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叙述,说明小女孩眼前出现的各种人,没有一个带给她温暖,水到渠成地使学生体会环境的黑暗、社会的冷漠。最后窦老师引问“读到这里你还会感到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这是怎样的一种寒冷?”看似简单的“谁”,隐含了寒冷的另一重含义。笔者认为,文学教育的落实就在教师不放过一字一句的细细品读中,文本细读不仅是一种文学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文学阅读态度。
文本细读除了细读语言,还要细读结构、背景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要明确所有细读一定是立足文学文本的充分阅读,是不放过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的反复研读。没有对文本的触摸、对文字的咀嚼,也就没有丰满的文学课堂。
四.主题生成,形成教学的清晰脉络
如果说,文本细读为课堂提供的是散乱珍珠的话,我们必须将这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形成课堂教学清晰的脉络和结构,整合成一幅图景。这就是窦桂梅老师独创的“主题教学”理念,由主题牵一发,以点带面,将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联成一个聚合块。于是,每节课都有了焦点,有了灵魂。
所有文学作品在创作之初必定是在某些诱因的触动下诱发创作动机,这种存在于作者心中的初念,在最后物化完成的文学作品中,必定有一定投射,用概括的方式表述出来,就是“主题”。
窦老师的主题教学从文本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作家生平,提炼出文本主题,在对文本的层层解读中,形成带领学生深化文本主题内涵认识的问题链。对于《三打白骨精》、《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三篇文本,窦老师分别用“向善”、“高贵”、“隐忍”进行文化主题归纳。其中,《丑小鸭》主题为“高贵”,并对这个来自安徒生原文的“高贵”一词解读为“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这十四个字的提炼,是在课堂上通过问题链一点一点生成的。其中每一个词语,如“苦难”“梦想”等,都是通过对小鸭不同阶段的解读,结合每一个镜头中相关文本的呈现,最后串联起来构成。《三打白骨精》主题为“向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有为“向善”主题的达成埋下的伏笔。聊故事的情节环节中,妖精三变聊出了它的无心“向善”,悟空三打、唐僧三责则为下文“向善”做了铺垫;聊故事的人物环节中,师徒四人都是有心“向善”;最后聊故事的主题环节时,学生对于“向善”已经了然于胸。在主题深入的过程中,窦老师还串起了一些基本语文素养,如小说三要素、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围绕话题进行对话等等,让文学的滋养发挥盐在汤中的作用。
主题的提炼完成并不意味教学的戛然而止,窦老师在主题生成后,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由一篇课文延伸至相同文化主题下的若干书籍,让学生走进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文本,进行更丰富的文学实践,以此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阅读视野。由此看来,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就是在为学生编织一张读书的网、语文的网,让他们走向精神明亮的地方,丰富和完善灵魂世界,达到文学作品“非实用而有远功”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向善”、“高贵”、“隐忍”,主题教学的主题都定位于指向生命价值范畴的主题,這正体现了窦桂梅老师与其他各派名师的不同之处,她是用“大语文”的方式在编织一张张文学的网,大语文之“大”,在于强调文学却不脱离生活,在于以指向人的生命成长为根基,将文学素养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引导融洽地结合,这是语文,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牛郎织女》探索民间故事的教学方法,《三打白骨精》探索小说教学的方法,《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探索童话教学的方法,可以说窦桂梅老师的每一堂课都为我们提供了某一类文学文本的教学路径。要成就如此饱满的文学课堂必定要经历长时间的教育探索和文学历练,窦桂梅老师语文教学的成功至少有一半归功于平时的自由广泛阅读,另外一半归功于每堂课前费尽心思的深度备课,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大气开放的性格魅力也为她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持久弥新的活力。
正是在文学教育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堂,铸造了一座座审美大厦,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性、文学味,在主题之下或鉴赏、或比较、或细读,她以自己对文学的深刻认识和感受,把她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化的体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到文学启蒙教育。做一个坚守语文教学中以文学教育启迪学生心灵世界的“启蒙者”,这不应只是窦桂梅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整个小语界都应拥有的教育情怀。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3.
[2]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04-07.
[3]陈琳.从名师课堂看小学语文文学文本阅读教学窦桂梅和她的文学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7.
[6]田本娜.小语教学论稿[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3:179.
[7]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朱自强.谈儿童文学阅读的比较教学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
[9]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7-118.
[10]朱自强.谈儿童文学阅读的比较教学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
[11]李振村.慢慢走,欣赏啊——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谈文本细读[J].小学语文教学,2008.
[12]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J].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4-8.
项目: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1710065007,项目级别:国家级)
(作者介绍:张晓倩,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本科生;邵瑞霞,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