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五妹
摘 要: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以主题统整课程内容,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次重要的尝试。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论与课程观、学生个性化学习、小学德育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窦桂梅 主题教学 小学语文 启示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建构新的课堂教学观,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它主张以母语文化立人,通过主题统整课程内容,链接课堂内外,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挖掘、儿童人文内涵和精神的整体提升[1]。它构建了主题识字、主题阅读、主题诵读、主题讲读、主题作文五大教学板块,建构了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时设置、教学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作为模本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并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观的启示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建立了教学预学-共学-延学的教学模式,探求语文教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无论从小学语文教学论上还是在小学语文课程观层面上都有重大启示。
从教学上来说,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上升为教学理论的过渡性中介,使教学实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搭建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的桥梁。窦桂梅团队本着整体建构、主体性为先的原则,区别于传统的六步教学模式,在主题理论的实践中开发出静态动态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来看,建立了预学—共学—延学的教学模式;从具体操作来看,构建了生活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升华自我的操作框架[1]。这种模式很好地处理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主题进行统领,以学生为主体,丰富了教学内容,将主题教学的触角延伸到了生活里。这种操作框架要领简便,步骤清楚,衔接紧密;课堂容量、授课时间地点均不受限制;可供借鉴,方便推广。要真正做到主题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还需要一线教师对主题教学理论的研读解析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打磨。
从课程层面来看,建立了开放的语文课程观。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课程部分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2]。主题教学是向着语文的广度开拓,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主题教学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主题教学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相关资源的利用。由于地缘关系,附小与清华大学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这有利于开放语文课程观的建立[3]。
结合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来看践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做了说明:“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2]以主题为主线,将知识、经验串联起来,构成综合学习[4]。这里的知识除了语文外,还包括历史、自然、美术、文学、艺术多学科的知识。这里的经验,指生活经验,既有教师的生活经验,又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窦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谈谈关于圆明园的历史;在课即将结束时,窦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对圆明园被毁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在认清历史的真相后,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主题教学提倡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窦老师这样写道:“课上,我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讨论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一起和大师对话,和专家讨论素质教育,听教授的专题讲座;课下,窦桂梅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到部队进行夏令营活动,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学生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如:听说读写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主题教学本身就是综合性学习的大课题,本身是对综合性学习理念的贯彻,每一个上面都有综合性学习的影子,综合性学习并不是摘取整体中的一点,由这些个点组成了综合性学习的整体,不可分割。
二、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启示
主题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从主题教学课程的设置到主题教学板块的设计,做到了以生为本。
从课程设置来看,主题教学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生本课程开发。每个学生都有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这就需要从每个学生的条件出发,或是兴趣、学习能力、生活经验为标准等,进行课程开发。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就要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对于学校教学来说,重要的一环是课程的开发,即设置生本课程。窦桂梅小学主题教学的1+X课程已经具有生本课程的意味。在《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一文中,窦桂梅老师指出,主题教学“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课程”,学校开设了四十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1”是国家基础性课程,如语文、数学等,面向学生全体;“X”是拓展性的校本甚或生本课程,如武术、曲艺、围棋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5]。“1+X”课程从儿童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具体到教学板块来说,主题识字教学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5]。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小学阶段是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主题识字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一重要时期。并且,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符合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个汉字都是事物形象的结晶体。如“燕”、“鱼”、“刀”等字,字音是诉诸听觉,字形诉诸视觉,字义能微妙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由此,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意象性使其具有调动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审美等因素的内在功能。文字可以展示出音乐式的节奏与韵律,文字可以表达出空间的形象与彩色。为了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主题教学开发和实施了绘本课程。图文并茂,艺术的线条,和谐的颜色,精妙的构图,在契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学魅力、陶冶情操。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三、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这里的德育不同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单纯的文化教育,它是指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以实现语文立人为目的,为学生人生奠基为最终目标。主题教学注重学生精神生长、人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养成。
从主题教学的德育理念来看,重视培养学生完整的精神、人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学生德育目标做了明确说明:“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的文化进行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语文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格。主题教学提出要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这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打上健康的生命底色。对于主题的提炼,如向善、母爱、高贵、朋友等,使学生对人性深处的善与恶、美与丑、反思与救赎的领悟。学生对这些价值主题认同消化和吸收,并最终成长为自身的一部分。主题教学还提倡诵读经典,阅读经典,在与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等传统文化的接触中[7],学生感受先人的哲思,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从其中寻找到做人处事的立身原则。另外,母语文化系统中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是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必不可少的精神底蕴。
具体到德育活动,主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判断标准的确立,应渗透在母语学习中[8]。主题教学以母语强大的包容性、深刻的内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主题德育实践中,主题将一个个德育内容串联起来。老师们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按年级梳理出渐次成长性的德育主题,德育目标递次推进,德育内容不断丰富深刻[5]。学生德育不用再另辟他法,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核心价值观得到渗透,学生能够求真,向善,尚美。
总之,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步实现,人们越发意识到了母语——汉语,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势必会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8):47,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15,18.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8.
[4][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过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83.
[5]窦桂梅.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J].课程教材教法,2014(1):6,7.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6.
[7]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371.
[8]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