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辅助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2-25 06:54杨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9期
关键词:益生菌胃肠菌群

杨洋

胃肠疾病属小儿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因为患儿的消化功能、免疫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肠胃中出现菌群结构改变或致病性菌群大量增加,出现多种类型的肠道疾病,某些急性肠道疾病可能导致患儿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需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1]。近年来微生态制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许多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疾病中广泛应用。微生态制剂包括活菌制剂益生菌(probiotics),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不致病的酵母菌等)和益生元(prebiotics)。虽许多研究认为益生菌对多种疾病治疗有效,但仅有少部分研究进行了严格的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方法完成,且在小儿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益生菌指对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应用随着微生物学的应用不断发展,当前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饮食、治疗等多方面,在临床上益生菌主要应用于胃肠疾病中的治疗,例如腹泻、乳糖不耐受、炎性反应、结肠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等,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2]。本研究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的方式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胃肠疾病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3(6.18±2.18)岁;急性腹泻病18例,乳糖不耐受13例,炎症性疾病1例,病毒感染11例(均为春季患儿),细菌感染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12(6.15±2.19)岁;急性腹泻病19例,乳糖不耐受12例,炎症性疾病1例,病毒感染10例(均为春季患儿),细菌感染8例。2组患儿的年龄、男女比例、疾病类型等相关资料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符合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同意本次治疗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先天性肠胃功能缺陷、合并精神疾病及家长拒绝配合治疗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静脉给药抗感染、对症及补液治疗,同时使用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信宜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557)1 g饭前温水送服,每天3次,共治疗30 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胶囊(广州市佰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37242)2粒餐前温水送服,每天3次,治疗时间为30 d。

1.3 益生菌使用标准 临床使用的益生菌必须符合相关标准:(1)益生菌株必须是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者能帮助人体进行正常调节可以维持平衡的无害菌群,这类菌群对机体一定是无毒无害的外来细菌;(2)选用的菌种可保持稳定活菌状态,可利用公益进行大规模生产;(3)益生菌种类有利于机体正常循环,并且机体使用安全性很高;(4)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学与生物学特性,不易变种;(5)可黏附并且能定植在肠黏膜上;(6)可有效抵抗微生物。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临床疗效: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恢复正常,饮食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大便逐渐恢复,饮食逐渐恢复正常;无效:患儿症状持续,有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治疗满意度: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治疗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3 复发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儿复发情况。

1.4.4 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适、发热、皮肤坏死及血小板减少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治疗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0.0%(χ2=5.263,P=0.022)。见表2。

表2 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例(%)]

2.3 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0.0%(5/50)(χ2=5.263,P=0.022)。

2.4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发热1例、血小板减少症1例。对照组出现消化系统不适1例、发热1例。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4.0%(χ2=0.000,P=1.000)。

3 讨 论

小儿胃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儿和新生儿的肠胃能力发育较差,出现胃肠疾病的几率很高,胃肠疾病与很多因素相关:(1)肠道内的感染由细菌和病毒造成,特别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假如小儿患病而大量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造成病菌侵犯胃肠[3]。(2)上呼吸道的炎性反应、肺炎、肾炎、中耳炎等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可由于发热和细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3)不合理地喂养婴幼儿,吃得过多、过少、过早、过多吃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奶等,均可引起小儿腹泻。(4)气候变化,如过冷使肠蠕动增加,过热使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也可诱发急性胃肠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胃肠疾病,由于患儿的肠胃系统发育不够完全,如果疾病长时间的存在有可能影响患儿肠胃功能发育,肠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消化能力较差。随着微生物的研究不断发展,益生菌被证实可用于肠胃病的治疗中[4]。

益生菌作用机制如下:(1)首先可通过非免疫肠道产生乙酸、乳酸等有机酸,达到降低肠道氧化还原电位、调节pH值的目的,有效减少内毒素血症,产生抗菌物质,益生菌还可通过紧密结合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成一层微生物膜,这层膜和肠道黏膜一起组成一道完整的屏障,外来有害细菌想要实现黏膜上的定植十分困难,同时黏膜的存在可与受体竞争结合位点排除病原,从而有效抑制外来菌生长繁殖[5]。(2)在肠道失衡引起疾病的情况下,益生菌可有效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引发肠道感染情况。(3)益生菌可有效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能力,综合提高肠道免疫力[6]。

益生菌的安全性方面:在微生物研究中,益生菌为一种活性微生物制剂,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安全性十分重要,特别是近年来各种饮品、保健食物、药物等均打着益生菌的旗号,益生菌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的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益生菌是否会引起传递耐药性,另一个是益生菌的二次感染问题。当前很多文献指出益生菌治疗小儿肠胃病有极好的效果,但极度虚弱和存在免疫缺损的患儿则有可能会出现炎性反应,导致感染几率上升[7]。因为很多患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会出现慢性疾病、免疫缺陷及脓毒血症等,益生菌的使用需结合实际情况,但临床治疗证明安全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该两种病菌的安全性极高[8]。耐药性方面,临床研究表明,如果益生菌株出现了耐药性,耐药基因可能会传递给致病菌与共生菌,是一个危险的信息,意味着益生菌株很可能会成为致病菌的“共犯”,在胃肠感染疾病中,肠球菌感染是肠胃病的重灾区,常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效果较好,但当前该类菌种对万古霉素的耐受能力越来越高,可能是因为在使用益生菌的同时使用了万古霉素,相关机构建议在使用益生菌的时最好不要同时使用肠球菌[9]。同时任何类型的益生菌用于临床人体治疗均需经过严格的监测,但毫无疑问,益生菌的正确科学使用利大于弊,特别是应用于患儿群体当中,规避药物刺激的同时促进了肠道菌群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本研究中,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好,患儿治疗满意度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两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益生菌辅助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但需注意不同益生菌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疗效与机制不同,其作用机制很多还未知,因此需临床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进行支撑,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证据。

猜你喜欢
益生菌胃肠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