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2021-02-25 07:28王亚舒
中外医疗 2021年31期
关键词:颅脑病情护理人员

王亚舒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福建厦门 361021

经济社会与交通工具在不断发展,创伤发生率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其中,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属于急救中心常见的一种严重病症,病情较为复杂,具有病死率与致残率高的特点,如来诊后能够给予患者及时且迅速的抢救和护理操作,能够为手术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降低患者死亡情况[1-2]。急诊护理的关键在于急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便于患者尽快得到手术治疗,常规急救护理以急救中心规章制度为工作出发点,但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更专业且系统的护理急救措施予以干预[3-5]。鉴于此,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该院开展急救的70例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对护患关系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开展急救的70例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组别划分,组别名称设定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参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0.47±3.19)岁;致病原因中车祸伤17例,高空坠落伤6例,暴力伤5例,钝器伤4例,其他类型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0.51±3.24)岁;致病原因中车祸伤16例,高空坠落伤7例,暴力伤5例,钝器伤5例,其他类型2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颅脑CT或者MRI等身体检查确诊为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第四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在3~8分范围内[7];经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估,其分数均超过15分[8];患者受伤到获得诊治时间均未超过6 h;患者或其家属在入组前均明确研究内容,签署相关协议书;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传染性疾病者;心血管疾病者;肝脏破裂或者存在其他致命伤者;未能全程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详细内容为: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刻安排急诊护理人员与救护车即刻出诊,达到患者求救地点后及时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体温以及呼吸等项目的监测,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开通静脉通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病情进行控制;接着将患者送至医院并施以常规身体检查,基于临床检查结果为患者施以针对性的临床治疗。

观察组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详细内容为:①组建一体化急救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临床医生、科室主任、护士长、影像科人员以及护理人员,小组成员的工作经验均≥5年;小组成员借助头脑风暴方式对以往急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根据小组急救方式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定期对急救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成员进行急救流程模拟演练,提升小组成员急救服务意识、急救技能、病情判断能力,在培训结束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参与急救工作。②院前急救准备。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应仔细询问患者伤情,迅速根据问答内容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告知求救者等待救援期间需要配合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切勿随意搬动患者;之后,护理人员挂断电话后立即根据患者病情安排急救车、急救药物以及医疗设备,通知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跟车,并于4 min内完成出车急救操作;通知影像科与手术室进行急救准备,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且护理人员与各科室相关人员、求救者保持密切联系。③现场急救护理。急救车地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检查,查看患者口腔是否存在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如患者处于昏迷,则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对于疑似颈椎骨折患者,应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保持平卧头正位,如出现呕吐物,及时调整体位为侧卧位置,帮助患者翻身时,应注意患者头部、颈部以及胸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于患者上肢建立2~3条静脉通道,抽取适量血液为实验室检查进行准备,并在为患者进行吸氧、降低颅内压以及止血等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的变化,利用图像方式及时向急救中心汇报患者实时情况,便于院内急救小组为患者商议治疗方案,根据治疗需求针对性的安排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室。④院内急救护理。急救车到达医院后,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将患者送至急诊室,为患者建立急救护理档案,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案,便于临床医生进行病情核对,对患者病情予以实时监测,根据“边询问、边检查、边急救、边转运”原则配合医生为患者进行急救操作,按照患者多发伤的具体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如患者为颅脑损伤,护理人员则需与患者进行合理的交流,了解患者神经反射情况,并结合患者瞳孔变化,将患者颅脑损伤情况及时反映给主治医师。如患者胸部损伤,护理人员则需配合临床医生对患者实施胸腔穿刺,且需评估患者肺损伤与肋骨骨折情况,如患者为腹部损伤,护理人员则需借助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脏器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及时为患者进行止血操作。如患者为骨折状态,则需避免进行骨折位置的移动,避免对患者骨折位置造成再次损伤;待患者进入急救室后,实施开颅术前准备,并告知患者家属其病情与治疗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急救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护理满意度借助医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程度问卷调查表实施评估,问卷评分为0~100分,以分数高低对满意程度进行划分,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对应各项分数为>85分,60~84分及<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急救情况利用急救所用时间、院内转运时间、住院时间以及48 h内抢救成功率进行评估;不良事件发生包括肺部感染、高钠血症、应激性溃疡以及器官衰竭。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数据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比对存在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急救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急救所用时间、院内转运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急救临床指标对比(±s)

?

2.3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48 h内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多发伤主要指患者在同一致病原因影响下,身体同时或者相继发生两个及以上解剖位置的组织或者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而损伤其中一处即使单独存在仍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9-11]。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头颅引发的创伤,包含头部软组织创伤、颅脑骨折以及脑损伤,基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受伤后昏迷时间≥6 h或者再次出现昏迷情况则视为重型颅脑损伤[12-1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社会发展影响下,创伤已成为我国人群较为常见的死亡因素之一,而急救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危重疾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尽可能地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14-15]。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在接诊后按照急救中心规定进行干预,但因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病情进展较快,因而在院前急救中容易出现救治不到位以及转运途中监护不佳等不良情况[16-18]。一体化急救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急救干预措施,通过建立专业的急救小组,为医院急救中心提供救治保障,并系统化的急救措施下,有效开展急救护理干预,通过院前急救信息共享、急救护理整合等手段实现无缝隙急救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监测以及疾病治疗等内容的连续性,使患者在入院后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尽可能的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19-21]。同时,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更具全面性、逻辑性以及科学性,在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护理质量获得患者与家属的积极配合,有助于护患之间和谐相处,降低急救护理医疗纠纷发生率[22-25]。何志才[26]研究中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其护理满意度为93.75%,其数据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78.75%;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4%,其数据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一体化急救护理更符合患者的需求。该研究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与何志才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科学且系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方式对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可提升急救效果,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病情护理人员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