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

2021-02-24 07:33何小玲张旭王裕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证候

何小玲 张旭 王裕红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药剂科 琼海 57140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大便形状变化、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等,便后痛减,持续或反复发生,可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与腹泻交替型四种类型,以腹泻型多见,发病率约占所有肠易激综合征的65%[1~2]。肠易激综合征虽不致命,但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对症疗法可短时间内缓解腹泻型患者临床症状,但病情易反复,远期效果较差。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注重整体调节,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根本病因,应以疏肝理气、健脾止泻为基本治法[3~4]。痛泻要方为常用的和解剂,主治肝郁脾虚之泄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疗效显著。本研究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痛泻要方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诊疗及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9 月~2021 年3月收治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 18 例;年龄 26~65 岁,平均(45.37±2.46)岁;病程 1~8 年,平均(3.98±0.92)年。对照组男 21例,女 19 例;年龄 25~66 岁,平均(45.19±2.52)岁;病程1~9 年,平均(4.05±0.8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罗马Ⅳ分类体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诊断标准[5],腹痛反复发作,近3 个月内每月至少发作3 次,至少有下列2 种情况:(1)便后痛缓;(2)腹痛时便次>3 次 /d 或<3次/周;(3)伴大便形状改变,有≥25%的时间大便呈糊状便或水样便,<25%的时间大便成形。就诊前有症状≥6 个月且近3 个月符合以上条件。中医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中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症状表现为泻必腹痛、泻后腹痛缓解、少腹拘急、便下黏液、情志不畅、嗳气、胸胁胀闷、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1.3 纳入标准 符合IBS-D 诊断标准,中医证型符合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周内未使用与本研究相关的药物。

1.4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病变者;合并肾、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者;妊娠、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无法完成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西医治疗,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国药准字 H10900068),2 mg/粒,1 粒 /次,3 次/d,于餐前服用;另服用匹维溴铵片(国药准字H20133036),50 mg/片,1 片 /次,3 次 /d。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加味痛泻要方。加味痛泻要方组方:木香、砂仁各6 g,陈皮、醋柴胡、香附、防风、炒白术、白扁豆、枳壳各10 g,茯苓15 g,白芍20 g,炙甘草6 g。水煎服,取汁150 ml,于早晚餐后30 min 服用,1剂/d。两组均连续服用28 d。

1.6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评定疗效。排便便次及大便形状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大便性状恢复,排便次数2~3 次,或便溏频率为1 次/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排便次数及大便形状较之前有明显好转,腹痛、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好转为有效;大便形状、排便次数,以及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无好转判为无效。(2)中医证候积分: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8 d 后评估患者腹痛即泻、少腹拘急、便下黏液及胸胁胀闷情况,依据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 分、2分、4 分、6 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3)血液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28 d 后抽取患者4 ml 空腹肘静脉血,将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分离血浆后放置冰箱待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标本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胸胁胀闷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腹痛即泻治疗前 治疗后少腹拘急治疗前 治疗后便下黏液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P 4.42±1.24 4.31±1.25 0.395 0.694 1.03±0.85 2.24±1.12 5.443 0.000 3.61±0.87 3.59±0.74 0.111 0.912 0.94±0.04 1.11±0.32 3.334 0.001 3.45±0.69 3.39±0.57 0.424 0.673 1.12±0.63 2.39±0.72 8.396 0.000 1.22±0.63 1.40±0.61 1.298 0.198 0.28±0.04 0.66±0.07 29.810 0.000

2.3 两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GRP、E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GRP、ET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pmol/L,)

表3 两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pmol/L,)

ET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CGRP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P 74.29±9.82 74.34±9.26 0.023 0.981 48.55±7.09 53.37±8.14 2.824 0.006 65.80±7.34 64.97±7.82 0.489 0.626 41.88±6.69 48.72±6.93 4.491 0.000

3 讨论

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肠道运动、胃肠道动力、脑肠轴、炎症、年龄、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上述因素发生异常会导致患者内脏敏感性增强,从而出现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8~9]。匹维溴铵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常用的解痉剂,可直接作用于钙离子平滑肌通道,缓解平滑肌痉挛,同时还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腹痛等症状,恢复肠道运动功能[10~12]。洛哌丁胺可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减少肠蠕动,可减少肠壁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在胆碱能与非胆碱能神经元局部作用下直接抑制肠蠕动反射,在治疗急慢性腹泻中应用效果较好[13~14]。

中医学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机在于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或因饮食不节、起居不慎,导致脾胃生理机能被破坏;又因脾可运化水湿,肝火旺,无法疏泄,从而抑制脾运化;或脾本身不足以运化,无法将水谷中的水液转化为津液,当流于肠间时,出现大便溏泄及腹泻等症状[15~16]。加味痛泻要方具有调和脾胃、养血柔肝、补脾渗湿之效,方中炒白术与醋柴胡为君药,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醋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陈皮及白芍为臣药,陈皮理气降逆、燥湿化痰,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敛阴;香附、白扁豆、枳壳、防风、砂仁、白扁豆、木香、茯苓为佐药,砂仁温脾开胃、化湿行气、止呕止泻,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香附理气、疏肝解郁;枳壳理气消胀,防风疏风散热、清热解表,白扁豆健脾化湿,茯苓健脾养胃、养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可奏肝脾同治、健脾止泻、疏肝理气之效[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表明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中医症状。ET 是目前所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且作用时间持久,CGRP是已知舒血管物质中作用最强的,可调节胃肠运动及介导胃肠道痛觉产生,且可抑制胃肠道运动。ET 及相关受体广泛存在于消化道组织中,ET 对消化道平滑肌血管有较强的收缩作用,与CGRP 共存,在胃肠道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浆中CGRP、ET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加味痛泻要方通过调节患者血浆中CGRP 及ET 水平,达到调节胃肠道运动,促进肠道吸收等功效,从而改善患者腹部不适等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CGRP 及ET 水平,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