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2-23 12:04郑璟妍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问题教学法应用研究

郑璟妍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开始走向衰落,引导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和教学方方法开始被教师重视,问题教学法由于互动性强、对学生引导性强的特点被教师广泛运用和喜爱。本文旨在分析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实施方法、展望等方面。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的教学也一直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开始走向衰落,引导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开始被教师重视,问题教学法由于互动性强、对学生引导性强的特点被教师广泛运用和喜爱。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语文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例如:教师自问自答、问题难易程度把握不好、问题无趣,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等。本文旨在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问题教学法的优势、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希望能对笔者未来应用该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一、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一)国内外渊源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首先由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第二步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第三步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第四步让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要根据明确的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苏联马赫穆托夫等人提出了“問题教学”,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基础之上的。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期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除了以上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的观点外,还有不少的关于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发现,如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学习法”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在中国,孔子最早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主要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孟子认为,读书学习须靠自己去求索精研。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孟子·告子下》)他还进一步发挥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就是说,老师让学生深造的方法,也应该是启发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其“自求自得”,即依靠自己的求知欲,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去获得。同样地,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对语文教学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教师应当开展讨论教学,教会学生提问。

现代也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例如李松林教授在《牵动全文的提问》一本书对问题教学做出了阐述。

(二)课堂应用现状

问题教学法是目前业界认可,普遍应用的教学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动的过程中,由市区高中到乡镇学校,语文教师已经渐渐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教学引入到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凸显新课改精神。但在具体应用中,许多教师操作不当,导致问题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气氛短时间活络之后迅速归回沉寂,学生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其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二、问题教学法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教师方面

(1)设置的问题太多且难度不一

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太多,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了问题的追随者,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寻找字句来应对老师不断地提问过程。一节课结束后,看似每个学生都很好很完美的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对于语文的文章美的鉴赏、艺术手法的分析根本不到位。

同时,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一,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感兴趣,而且无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助益;有的问题则难度过大,学生很难回答的上来。

(2)问题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枯燥,比如对于李清照《声声慢》的讲解中提出“这是诗还是词?”、“词牌名是什么”、“每句话的意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等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接受的大多数诗词教学都是同样的模式和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向互动课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权力就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听之任之,不加以纠正和引导。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提问,学生的提问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方法,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什么地方还不甚熟悉,对哪些部分感兴趣等,有利于后期教师针对性和重难点的教学解惑。

2、学生方面

(1)没有表露自身的真实想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准备好的问题一一展示给学生,大多数学生凭借直觉就能发现老师想要听到的最终答案,就算学生表达了不同观点,教师也会将学生向自身认为的最优答案引导,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愿意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2)讨论流于形式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能会进行课堂小组讨论,但收效一般都比较差,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某一组有特别积极的学生,而腼腆的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慢慢地,小组讨论就会从一群人思想的碰撞变成一个人思想的传播;再比如,学生的学情和基础不同,对于同样的问题的讨论时间就很难控制等等。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论修养

部分教师缺乏广泛的阅读,只盯着多年不变的课本篇目和教学参考资料,对于其他的东西知之甚少,完全按照教参的东西进行授课,中规中矩。

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打破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本,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水平不甚了解,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还会出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压制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长期唯分数论的思想大多已经成型,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引导学生的想法并不被学生接受,学生更愿意成为直接接受知识的一方,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

3、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对深堂的完全掌控,而没有学生活泼生动的参与课堂的意识。他们不了解教学分为教与学两方面,教很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这些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进行分析、解剖,得出固定的答案。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如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如何,没有学生思想积极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

三、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我们可概括为”三环”、”六步”。

“三环”为: 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为”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为”发展”问题。

“六步”为: 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对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以上"三环"、"六步"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应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四、问题教学法的作用与价值

(一)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还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问题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分析、理解、鉴赏文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创造性新人的需求,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有助于发扬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个性的提倡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要在发扬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是否善于思考是评价学生的个性是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为,跟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语文教学讲求“填鸭式”教法,其关键就在于将内容一味灌输给学生,不讲究节奏,也不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问题式教学”就能够打破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更加民主、灵活,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原则,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四)拓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后作业的问题教学法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对于北京《胡同文化》的课后习题,可以为“我们当地的古建筑古街道都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問题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去生活中观察、学习更多的东西,拓展视野。

五、问题教学法展望

问题之于学习,就如鱼儿之于海洋,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应用问题能巧妙引出知识,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

首先,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将问题式教学法带入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具体应用时,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教学节奏,找准提问时机并做到有深度、有目的地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其次,考虑学生差异,创造合适的提问时机。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由于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水平不同,因此教师也要考虑因材施教。同时,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深入文本学习。

最后,创建问题与文本的关系,生活与课堂的联系。问题的提出不能脱离文本,课堂不能脱离生活。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课程,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不止要契合文本,也要契合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而且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问题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在课堂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快速完成任务,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牛丹华.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实践策略[J].求知导刊,2019(31):83-84.

[2]曹秋桥.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探微[J].语文天地,2018(16):42-43.

[3]甘栋.高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深度研读教学法”探析[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8(05):38-39.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问题教学法应用研究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