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族人民世代传承,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这也是进年来我们加大和注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因。经过历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物件,一种表现形式,它更是代表着一种精神,作为传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太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象征,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等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传承人保护力度不足,传播的地域性局限问题不利于进一步的传播。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今,将新媒体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进行传播的方式无疑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本课题以戏曲为例,通过研究戏曲和新媒体传播的融合促进戏曲传播的同时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借鉴。
二、戏曲的发展传播现状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成熟于南宋的南曲戏文和金代的北曲杂剧,戏曲的正式形成与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奠定了基礎。自此,戏曲繁荣发展,理论也愈发丰富,接连出现的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代地方戏以极为辉煌的艺术成就,以独一无二的艺术体系屹立于东方。中国戏曲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曲”,戏曲的“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我们辨别戏曲种类的主要依据就是戏曲的声音腔调、音乐旋律以及唱念时的地方性语言。例如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安徽凤阳的花鼓戏等。但是到了近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潮流文化的传播和快生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品评一段戏曲,这也使得戏曲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传统戏曲的传播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这也使得戏曲在传播的过程中使得其他地方很难再接受一种新的戏曲的传入,再加上戏曲传承人的缺少及经济因素的制约为戏曲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障碍。
三、新媒体传播解读
以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借助于传统灭提的传播,但是存在传播方式单一,传播速度慢,传播效率低等特点,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于传播戏曲文化具有巨大的优势,这也是我们选择新媒体对其进行传播的原因。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策略研究
(1)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信息化的传播手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传统戏曲应该改变自身传统的传播方式,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手段引入。具体来讲,对戏曲的曲目进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通过录制音频和视频,把传统戏曲转化为数字信息,上传到网络,供大众欣赏和品评。数字化的传统戏曲传播手段,更加切合现代人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同时数字化的传统戏曲传播方式也能够扩大戏曲受众,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够有机会欣赏传统戏曲。而视频化的传统戏曲欣赏方式,能够让听众在聆听传统戏曲韵味的过程中,通过舞台、道具、服装等,更好地理解曲目内容,丰富受众的体验,让大众在视觉上充分享受。
(2)借助新媒体受众面广、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把传统戏曲和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在更多的受众面前展示传统戏曲的魅力。同时,在宣传上,不应该将宣传手段限制在传统戏曲的表演上,还应该通过传统节目展示的形式来吸引大众的视线,而是通过积极引导大众参与到这些形式中,拉近大众和表演者的距离,让大众聆听表演者自己对戏曲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大众加深对中国传统戏曲曲目内涵的理解,从而使传统戏曲的传播更容易,人们也能更加喜欢传统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五、结束语
总之,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播应该积极的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用新媒体积极的推动戏曲的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作者简介:吴非(1999.10.10) 性别:男 籍贯:安徽黄山市,学校: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研究方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