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及策略

2021-02-23 04:55上官婧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小学

上官婧

摘要:古人云:“成才先立德,百行德为首,立国须先立人,立人必先立德。”农村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关注的重点,留守儿童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想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在日后积极投入社会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

引言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因为教育理念的原因,部分教師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只做管理要求和文化教学,这就造成很多农村小学生进入初中之后缺乏融入集体,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影响了个人综合性的成长。对于此,农村小学教育一定要做转变,科学制定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从内容、形式和方式上做评价体系的完善,弥补传统教育理念的缺失,让农村小学生能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有个性化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角色缺位,代理监护人教养方式不科学

家庭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对于学生而言,家庭生活是其初次接触社会生活,因此,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常年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甚至与孩子的沟通都非常少,导致孩子与父母疏离。小学阶段的学生关于归属与爱的需求十分强烈,父母的陪伴、关心与爱护,能够增强学生自信,使其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而父母角色缺位,会导致学生在内心深处认为自身与他人不同,容易产生自卑感,而且由于缺乏安全感会导致性格内向、防御心理强,不愿与他人交流,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行为异常。

(二)学生缺乏自制力,易受环境与不良行为影响

学生自身的约束力、自制力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以感性为主,很难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事物。而且儿童具有从众心理,尤其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以及教师的关注,其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则变得十分频繁。同时,社会环境是复杂的,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科技得到了显著提升,手机、电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网络游戏、小说、动漫等则使学生沉迷于网络,忽视了自身学习。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对策

(一)加强对父母和代理监护人教育指导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外出打工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绝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家长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在选择代理监护人时,家长也需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因为代理监护人与儿童接触的最多,代理监护人的素养,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农村地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老人,大部分是小学文化水平,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的指导。例如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家长的责任意识,指导家长和代理监护人应用科学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家长教育课程,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下主要是家长进校园活动,学校除了定期组织家长会之外,还需组织一些特色的亲子活动,通过实践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线上则是利用微信、QQ等软件建立家长交流群,不定期分享一些教育经验,指导家长学习。

(二)善于运用激励策略

留守儿童与普通学生相比,并不都是问题学生或者后进生,班主任需正视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运用激励策略,对其进行引导式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习惯。班主任需要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面对全体学生,在平常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比如,在某次板报设计活动中,某几位学生找到班主任询问建议时,班主任可根据留守儿童的优点,鼓励他们相互探讨,这样可促使留守儿童深刻感知到同学与班主任的关爱,一旦得到充分关爱,他们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也会得到控制。如“你去找小明同学请教一下,老师听你们的美术老师说他上次画的动物特别生动,他肯定有些更好的奇思妙想!”继而在班主任刻意创造的机会中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荣誉感。

(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由于每名留守儿童的留守原因不同,除了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抚养外,还包含单亲离异家庭,这些学生在其留守环境下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班主任需为其建立完善的教育档案,并在档案中详细记录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以及兴趣爱好等综合信息,以便班主任随时根据档案信息的变更,不断调整行为养成教育方向。

(四)完善制度,提高留守儿童约束意识

制度是约束个体行为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事实上,小学生规则意识很强,导致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自制力弱,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二是规则制定没有遵循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制定规则约束学生行为时,既要注重提升自制力,又要遵循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在制定规则时,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制度的认可,自觉遵循制度。当出现违背制度的行为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接受教师的教育。

(五)优化班级集体环境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转变为问题学生,其中部分原因是他们无法在集体环境中感受到集体关怀,随着不合群现象的严重,留守儿童的行为也将出现偏差。基于此,班主任需适当优化集体环境,不仅可以采用班会等集体性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敢于表达真实想法,也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踏青,只有为学生创造外出实践机会,才能扩大学生间的接触范围,加深各自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合力开展教育,才能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广大教师基于教学实际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完善相关理论,优化教育策略,以科学的方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韦志略.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28).

[2]张永红.探讨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新课程(上),2015(01).

[3]何仲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小学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