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并感受古诗文的美。《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思考并学习的美的因子。接下来,笔者就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谈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感受叙事节奏之美
虽然《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古诗,但它也像小说一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要把握好叙事的节奏。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还发挥想象力,虚构了焦、刘二人死后的故事,将世人向往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愿望寄托其中。对此,在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感受其中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非常紧凑,叙事节奏有张有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觉得非常的顺畅。比如,在诗歌的开头,主要人物刘兰芝通过自述的方式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将自己和婆婆之间的矛盾直接摆了出来。兰芝的丈夫焦仲卿从庐江郡府赶回来替妻子求情,却遭到了母亲的训斥。当母亲逼他休妻另娶时,他跪地不起,并说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可是,母亲的态度非常坚决。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焦仲卿只能先让刘兰芝回娘家避一避。劉兰芝心里明白,虽说是暂避,可这一“避”可能就是永别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这段故事的情节是非常紧凑的,叙事的节奏也比较快。而刘兰芝在回娘家之前与焦仲卿互诉衷肠的情节,节奏又十分的舒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感受到二人之间的深情。后来,刘兰芝要另嫁他人,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相见并立下生死之约,故事情节走向高潮;焦仲卿回家后和母亲告别的情节也是缓慢推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歌的节奏美。
二、引导学生细品诗歌,感受人物形象之美
虽然诗人在《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为读者编织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将广大群众的美好愿望寄托其中,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悲剧。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美学的角度欣赏诗歌,思考诗人到底毁灭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在仔细品读《孔雀东南飞》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是美好的、有价值的,但是他们二人最终并未获得圆满的结局。的确,刘兰芝与丈夫焦仲卿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是美好的。有的学生发现刘兰芝具有美好的品质,却成为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不得不“举身赴清池”。她的死也是一种悲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探究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让他们说一说刘兰芝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在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到:“刘兰芝宽容大度、能屈能伸。一开始,她在和婆婆相处的时候做到了隐忍,可是当她发现一味地忍让并不会令婆婆改变心意之后,便积极反抗,精心梳妆,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登车而去。”有的学生说道:“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女子。在焦家的时候,她日夜辛劳,勤做家务,鸡刚叫,她就会起床织布,三天就能织成五匹绸子。可是,婆婆依然嫌她织得慢。她和丈夫之间情深似海,在分别之际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焦仲卿以作纪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人物形象之美。
总之,在讲解《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和欣赏诗歌,让他们发现其中美的因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