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大思政”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起来。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的进一步探索,提出提升路径,以期能够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模式
一、高校輔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重要的政治力量,掌握政治高地,发挥好对学生的政治教育,需要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配置。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肩负着如何将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任,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工作的侧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育人的目标来看,两者又具有共性,在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政水平上来说各具特点,各具优势,这为两者的协同育人提供了可供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增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融合,增强协同育人,共创和共享资源,才能将思政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
在高校,辅导员的定位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新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辅导员还肩负着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实现社会主义价值引领的任务。随着这些年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辅导员也承担着为学生服务的综合任务与角色,例如思政教育、心理辅导、行政工作、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与解答、学生活动指导、党建团建等多项内容,工作繁琐,涉及面较广。对辅导员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思政教师来说,思政课的效果如何与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息息相关,好的思政课既体现理论的深度,又能紧贴时代,体现前沿的思想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从思想、心理、生活的各方面来说,如果能得到思政教师的辅佐,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从“大思政”来看,两者的资源互补,优化整合更是能够切合育人的大环境与主题。
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的现状
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进行的协同育人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大部分学生以教师身份加入课堂之中,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缺点是会出现辅导员身份的认同危机,大部分的辅导员会在接受教师身份后逐渐排斥辅导员的工作形式。第二种是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很多思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忙于奔波在科研压力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工作不够细致的短板。第三种是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共同参与,由辅导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部分,再由思政教师完善理论课堂中的实践部分,实现互补。
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辅导员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不够。有部分辅导员对于较为专业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了解,从而导致辅导员负责的思政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次,思政课教师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不够。从要求上来说,思政课堂所要求的专业性极强,这就使得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例如完成研讨、课题申报等工作,而大部分的思政课教师在现实的操作中难以做到深入、完全投入。
三、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的提升路径
(一)完善课程平台建设,探索创新学习机制
高校可通过搭建选修课平台建设,鼓励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申报,共同参与学术活动。还可打通通识教育选修课平台,让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共同学习对方的工作模式,帮助思政课教师逐渐体会和了解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以此促进辅导员与思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搭建起桥梁,使辅导员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重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打造“双师”课堂
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机遇下,创新课堂建设,重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完成“双师课堂”的构建,并以思政为核心,探索如何创新课堂的模式与路径,将时代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感人事件、实践感悟等融入进来,巩固和深化育人的成果,并同步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进来,实现全面育人。在“双师课堂”的培育中,重视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各自的分工协作,各自发挥出优势,实现交叉与融合。例如,鼓励思政教师更多地参与到辅导员的日常育人工作中来,为辅导员的工作献计献策,同时也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与到形势与政策、经典著作导读的研究中,集思广益,联合备课,共同探索双方的交流机制,完善协同育人的整体水平。
(三)健全协同育人的政策与制度
首先,高校需做好相关的责任清单制度,通过责任清单明晰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梳理和出台协同育人的育人活动、育人质量等相关听课制度、督导制度,规范和监督协同育人过程和整体的运行环节。其次,完善学生的反馈机制,建立激励、奖惩制度。重视学评教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在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职称评审、岗位绩效、评优工作中优先鼓励成绩出色的教师,是双方能够在协同育人的工作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队伍建设,突破选拔、培养、考核等各方面的困境,真正发挥出协同育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秦永芳,李家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59-60,75.
[2] 张天华,柴丽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模式[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439-443..
[3]张达盼,张雷.高校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及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23):140-141.
作者简介:刘启恒,(1994年——),新疆伊犁人,硕士,新疆艺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