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继杨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乐趣、学生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综合技能的提高为主。因此,跳远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初中体育课上的跳远训练策略,希望对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不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初中体育;跳远训练;策略
引言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初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体能和课堂教学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对跳远运动的喜爱,制定具体的趣味教学方案,有效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融入体育教学过程,同时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跳远运动的锻炼,进而促进学生综合体能的提高。
1.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
跳远训练分为个人跳远训练和小组跳远训练两种模式。首先,跳远个人单项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努力尝试,鼓励学生培养不断努力实现目标的意识。其次,跳远小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团队的责任感和宽容度。在小组比赛中,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学生不仅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还要学会在其他成员在运动中犯错时进行宽容。因此,在体育课上跳远教育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宽容度,明确目标,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精神的培养。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趣味跳远教学
在运用趣味教学法时,教师不必拘泥于任何特定的形式。为了保证跳远教学效果,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1)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以往体育教材和练习方法的一次创新。实践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的将学生分层,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以实现趣味跳远教学的目的。(2)多媒体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以往跳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使整个运动形式更加有趣和全面。(3)时限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限制学生跳远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距离,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1]。
3.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发展
体育跳远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把运动和游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有利于身心健康。跳远包含多种运动和锻炼方式,可以与游戏相结合,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将“摘苹果”的游戏融入其中,在适当的距离上放置几个代表“苹果”的卡牌,让学生在跳远后伸手摘“苹果”,看看谁摘的“苹果”多。另外,很多学生对跳远有一定的恐惧,教师可先让他们参与有趣的游戏,然后逐渐释放紧张感。例如,在“10米传球”游戏中,把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进行接力传球,看哪个小组率先完成。通过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完全沉浸在跳远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锻炼反应能力和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基础的练习,打好跳远基本功
跳远是一项体育运动,它具有与其他运动相同的重要规则和注意事项。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就很容易在跳远中受伤。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向学生传授运动中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防止运动中受伤。跳远动作简单:起跳前,学生应确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成一条直线,双臂有节奏地前后摆动,注意呼吸,弯曲和伸展膝盖。 手臂向前摆动时保持双腿伸直,向后摆动手臂时弯曲膝盖。上半身稍微前倾,手臂尽量大幅度摆动,以便更好地向前跳跃,这是起跳前的准备工作。起跳时要注意双脚尽力蹬地,以便提高起跳速度。最好将基础知识结合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一挥、二蹲、三跳、四向前倒。当然,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展示范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
5.进行科学、有意义的课程设计
科学、有意义的课程设计是开展初中体育课上跳远教学的根本保证。首先,教师需要确保体育课反映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因此,教师除了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例如,在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时,除了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选择训练方法外,還必须根据身体耐力选择合适的训练强度。其次,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跳远训练,不要把相关的训练任务当成负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3]。例如,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课程时,有些学生因意志力薄弱而产生放弃的念头。此时,教师应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奖励,督促他们逐步建立自己的意志力,才能顺利完成这样的训练。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初中体育跳远教学要积极开展趣味教学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趣味跳远教学、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发展、加强基础的练习,打好跳远基本功、进行科学、有意义的课程设计等策略,打造高效的跳远教学,促进初中体育跳远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明海.初中体育课程中跳远教学内容选择构建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2]常璐艳.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
[3]朱海娟.哈尔滨市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