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量异常患病率分析

2021-02-19 07:08薇,陈钢,马骁,涂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骨量髋部股骨颈

罗 薇,陈 钢,马 骁,涂 玲

(1.中日友好医院 体检中心,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 信息中心,北京 10002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据最新一项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显示,我国50 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年龄标准化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6.46%和29.31%[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的文件中把开展“三减三健”专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三健”就包括“健康骨骼”。但目前中老年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和偏差,对筛查也缺乏重视,导致“健康骨骼”行动的推广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试图观察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希望能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 岁的中老年人2164 例。其中男1238 例、女926 例(均为绝经后女性);年龄50~86 岁。具体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均排除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炎性肠病、胃肠道旁路或其他手术、胰腺疾病等胃肠道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及慢性肝肾疾病、肿瘤等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且无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剂、维生素D 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按年龄每5年分为一组(表1)。

1.2 研究方法

将受试者的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信息输入计算机,应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 双能X 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1~4正位及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每个工作日均对仪器进行质控检测,变异系数CV<0.5%。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对50 岁及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T 值≥-1 为正常,-2.5<T 值<-1 为骨量减少,T 值≤-2.5 为骨质疏松。T 值=(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的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的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符合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骨密度情况

腰椎1~4、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女性在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髋部(包括股骨颈及全髋) 骨密度均出现下降趋势,而腰椎骨密度无明显变化趋势,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测量部位BMD 情况(g/cm2)

2.2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表2 示,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女性尤其明显。其中50~79 岁各组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表2 各年龄组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

2.3 同性别同年龄组不同部位骨量异常的患病情况

根据诊断标准,我们统计了同性别同年龄组不同部位之间骨量异常(包括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男性50~54 岁组腰椎骨量异常患病率高于髋部,65~79 岁各组髋部骨量异常患病率高于腰椎(见图1);女性50~54 岁组腰椎骨量异常患病率高于髋部,>60 岁各组髋部骨量异常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腰椎(见图2)。

图1 男性不同部位骨量异常患病率

图2 女性不同部位骨量异常患病率

3 讨论

3.1 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情况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骨密度(BMD)测量。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主要有双能X 线吸收检测法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等。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QUS 筛查判定标准,因此QUS还无法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疗效判断。QCT由于受到放射线的影响对检查环境及受试人群有一定的要求,受到限制。DXA 由于精密度较高、电离辐射小等特点,WHO 推荐它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因此,我们的研究也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DXA 方法。

研究显示,我国男性峰值骨密度在20~39岁,女性在30~39 岁,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4]。本研究也发现,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的髋部(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出现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情况,而腰椎1~4 骨密度却无明显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DXA 测定腰椎骨密度时会受到腰椎退行性变、局部软组织钙化、血管硬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5],这种情况与我们既往的研究类似[6,7]。提示我们,中老年人群用DXA 法测定腰椎骨密度可能存在假阴性,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水平。因此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采用DXA 法测定骨密度时,除腰椎外,还需注意髋部可能比腰椎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判定结果时必须结合髋部和腰椎的情况一起分析。

3.2 骨质疏松患病率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女性更加明显。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50~79 岁各组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均为同年龄组男性患病率2 倍以上,>80 岁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虽然也达到60%,为同年龄组男性组(28.57%)的2 倍以上,但可能因为样本量较少的原因,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比采用相同DXA 方法测试的其他相关研究,得出的患病率基本相似[8,9]。分析原因可能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凋亡减少、寿命延长,从而导致骨吸收功能增强造成的。所以,绝经后女性骨量丢失速率会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随着绝经后时间的延长,女性的骨量下降更加明显。提示我们,中老年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对绝经后女性,更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筛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脆性骨折的发生。

3.3 不同部位骨量异常患病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骨密度测量部位(感兴趣区)的探讨一直未停止,1994年WHO 诊断标准中,测量部位选为腰椎、股骨颈及桡骨远端[2]。2000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在WHO 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股骨近端全髋的测量结果为诊断指标之一[10]。2002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股骨粗隆区的测量结果作为诊断标准之一,但在2007年又指出:股骨大粗隆测量结果不应用于诊断。目前一般将腰椎、股骨颈和全髋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感兴趣的测量部位[11]。我国2017年的原发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亦是如此[3]。

本文结果显示,50~54 岁组的男、女性的腰椎骨量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髋部,提示中年人群的骨量丢失可能以腰椎为主;而老年人群(男性>65岁、女性>60 岁)各组髋部骨量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腰椎。从图2 我们可以看到,>60 岁女性髋部骨量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尤其是>70 岁的老年女性,髋部骨量异常的患病率达到腰椎的2 倍甚至3 倍以上,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老年女性髋部骨折如此高发,而髋部骨折对于老年人群的经济负担、生活质量乃至预期寿命的影响之大是非常确定的。因此国外有学者提出:对绝经后妇女及老年男性可选单一的股骨颈测量结果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2]。虽然这一观点尚需要更多临床及流行病学证据的支持,鉴于我国目前的医疗负担水平和愈加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我们也认为对于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筛查可以考虑选择髋部骨密度为主,而且我们也倡导对于老年女性来说髋部骨密度的筛查应该作为必不可少的常规体检项目而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骨量髋部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