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虹
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借助音乐开展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表演区融合了音乐欣赏、打击乐练习、表演等,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音乐表演区的价值,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呢?本文从游戏场地规划、游戏材料投放、教师在游戏中的支持与指导、游戏拓展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创设音乐表演区环境的方法与实施音乐表演活动的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活动实施的重要因素和保障。笔者发现,原来设在走廊上的音乐表演区空间狭小,不利于幼儿开展音乐表演活动。而走廊的墙面挂满了幼儿的美术作品,相关的音乐元素较少,缺少了音乐氛围。此外,音乐表演区的相关器材都在室内,幼儿开展音乐表演活动很不方便。于是,笔者将音乐表演区与室内的美工区互换,并根据班级活动空间将音乐表演区创设为“活动区域、区域墙饰、游戏内容”三位一体的整合式环境。
(一)细化区角,丰富活动形式
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幼儿的已有经验与兴趣,细化本班的音乐表演区。如将原来的音乐表演区细化为装扮区、表演区、节奏区、欣赏区、游戏材料补给区等。这能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中同时开展活动,可以有效丰富音乐表演区的活动形式。
(二)有机结合,增加区间联动
教师可以将音乐表演区与其他游戏区联合起来,以扩大活动空间。如节奏区、表演区与美工区联动;音乐欣赏区与图书区联动;装扮区与服装店、美容屋联动。这能充分发挥其他游戏区的价值,提升音乐活动的效果。
(三)利用空间,设置移动式区域
教师可以将教室某一区域设置成音乐表演区,再设置一个移动的游戏空间。在开展较大的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相应的材料移动到这一区域,以保障音乐表演区游戏的顺利开展。
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有效的游戏区墙饰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持续关注音乐表演区,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支持。
(一)分级投放材料
教师可以将现有的音乐材料进行分类,在开展游戏时分级投放材料。如音乐表演区材料可以分为乐器类、服装道具类、音乐素材类、设备工具类。乐器类有碰铃、沙锤、三角铁、圆舞板、铝板琴、电子琴、钢琴等;服装道具类有服装、头饰、化妆品等;音乐素材类有音乐、相关图谱、音乐绘本等;设备工具类有一体机、电脑、移动小音响、话筒等。教师可以先投放幼儿经常使用的小乐器,如沙锤、碰铃、三角铁、圆舞板等,再根据幼儿的演奏水平,逐渐投放非洲鼓、爵士鼓、铝板琴、快板、电子琴等。在教学节奏谱、节奏跳毯、歌曲谱时,教师可以先从幼儿熟悉的曲目入手,由浅入深,不断增加曲目难度。在教学琴谱时,教师可以先结合铝板琴上的颜色匹配琴谱,再延伸到电子琴、钢琴,逐步扩大弹奏区域。
(二)设置互动式墙饰
墙饰不仅有美化作用,还有互动作用。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墙饰的互动作用,以支持游戏的开展。教师可以将音乐欣赏绘本中的相关内容布置在欣赏区墙饰中,如教师可以按照“单一乐器演奏曲—协奏曲—交响乐”的过程布置墙饰。在设置节奏区墙饰时,教师可以将固定式的节奏谱转换成插卡式节奏谱,让图谱的演变更加灵活。在设置表演区墙饰时,教师可以增加幼儿自制的节目表演单,并根据游戏主题每周变换节目单。
(三)选择播放器
音乐伴奏是音乐表演区最重要的内容。音乐伴奏的效果影响着音乐表演游戏的效果。大多数幼儿园使用一体机播放音乐伴奏,但一体机安装高、灵敏度低,且寻找、播放音乐等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使用不方便。教师可以选择一台使用方便、容量较大、音响效果好的播放器。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观察时,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游戏环节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游戏。此外,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适时介入游戏,还可以保障游戏的顺利开展。
(一)案例一
在小(1)班音乐表演区创设初期,教师为幼儿设计了卡通形象的进区卡,制作了插卡式节目单,并将幼儿所学的歌曲名称绘制成卡片,将歌曲内容制作成歌词图谱放置在材料柜中备用。在活动中,幼儿先取下自己的进区卡,再将自己表演的歌曲名称卡插入节目单,将表演的歌词图谱插入背景墙,然后开始表演节目。
以上看似清晰的操作步骤其实很繁琐,浪费了幼儿的表演时间。为此,笔者简化了音乐表演区的歌唱游戏,取消了节目单和歌词图谱,并将背景墙变成点歌墙,让幼儿可以插入绘制好的歌曲名称卡直接点歌演唱。这不仅缩短了准备时间,保证了表演时间,也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表演机会。
(二)案例二
在中(2)班的音乐欣赏区活动中,教师采用听音色辨乐器的方式让幼儿欣赏音乐。这种单一的活动形式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欣赏音乐与打击乐融合,还可以将幼儿已经认识的乐器图张贴在屏风上,让一组幼儿在屏风后用乐器演奏音乐,另一组幼儿则在屏风前听辨音色。这既达到了欣赏音乐的效果,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三)案例三
在大(1)班的装扮区中,每天都有许多幼儿在换装,显得很拥挤。对此,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表演经验的幼儿说:“只有正式演出才可以穿漂亮衣服。”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周一到周四是彩排的日子,不用换装,只有周五正式演出时才能换装。
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区活动激发了幼儿的表演兴趣。每次开展活动,幼儿都会争着表演。于是,教师利用饭后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观看隔壁小学的“魅力大舞台”活动。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音乐表演区游戏中没有的角色——主持人,主持人会按照节目单的顺序邀请演员出场。回园后,幼儿经过讨论增加了表演计划书、小主持人、观众打分等内容,丰富了游戏内容。
(四)案例四
在中(3)班表演区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个别幼儿不敢上台表演。于是,教师提问幼儿:“什么表演可以不用唱歌、跳舞和说话呢?”乐乐说:“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大家面前走一走。”这个主意得到了幼儿的一致赞同。于是,音乐表演区增加了走秀表演,让不敢上台表演的幼儿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
教师通過创新音乐表演区游戏的内容与形式,让幼儿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提升了幼儿的游戏参与度,锻炼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核心精神,及时反思和调整了自身的指导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积极拓展游戏内容,将音乐表演区与语言区联动,开辟了音乐戏剧表演,规划与拓展了户外音乐表演区,以期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游戏空间。
幼儿对音乐非常敏感,在聆听、欣赏音乐的同时,会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应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们独特的表现形式。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充足的音乐表演空间,提供丰富的音乐表演材料,让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作者单位: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