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玲
散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散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纵观中小学语文教材,散文一直是阅读教学的主导文体。而小学阶段的散文大多语言优美、结构精巧,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在部编版教材中,散文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尤其在高年段的教材中,对散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散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这里的“不需要教”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从叶圣陶先生的思想中受到启发,通过散文教学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品析散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神合一,它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同时,散文更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它的内容与形式充满美感。教师在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散文中字、词、句和结构的分析、解读。即使是小学高年段的学生,由于其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阅历以及生活年代存在差异,在理解文本时仍然难以得其旨趣。因此,对于一些意韵深远的散文文本而言,教师需要从普通的字、词、句或标点符号入手,指导学生回到文本,让学生通过文本中的一个词、一个字、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标点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散文的语言具有作家的鲜明风格。在品读散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中个性化的语句表达。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为例,文中使用了大量叠词,如阳光是“斜斜”的、时间是“轻轻悄悄”地挪移、“匆匆”地溜走,等等。叠词的使用既能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时间流逝之态,又能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对于这样个性化的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在品读散文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抓住特色鲜明的句式。仍以《匆匆》一文为例,文中将无形的时间有形化,在文章的第四段,作者接連用了十一个问句,同时使用反复的手法,如“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等。句式的变化让情感层层推进,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彷徨。
文字就像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连接了读者和作者,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心情,让读者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散文的语言具有创造性,作者能把那些表达不出或表达不清的感觉写得十分形象、真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品析词句,能帮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让学生领略散文的形式之美,进而不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慢慢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散文的表现形式自由,没有定式,行文无拘无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并习得散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编者安排了两个整单元的散文学习,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分别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和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由此可见,教材编者对散文教学的定位不仅关注抽象化的思想精神,还关注语文的内核,即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出心裁的写作手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作者是如何根据不同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自己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安排文章内容主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腊八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是如何把主要部分写具体的,帮助学生把握写作的关键。
散文独特的表达方式正是散文重要的教学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散文所传达的情感也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散文之所以被誉为“美文”,不仅因为散文的语言美、形式美,更因为每一篇散文所表达的情感都非常丰富。散文本身就源于作者独特的感受与情思。纵观部编版教材,高年段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散文,绝大多数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审美体验。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编者安排了《草原》《丁香结》这两篇非常典型的写景抒情型散文,这类散文涵盖了语言美和情感美。教师在教学这类散文时,应以赏析语言、把握作者情感为教学的重点。朗读法是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范读、集体朗读、学生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写草原“绿”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感受作者语言的妙处,进而理解作者来到草原之后的心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还要指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有的散文直抒胸臆,学生能掌握朗读的情感,而有的散文比较含蓄,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作者的意图。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选编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章通过细腻地刻画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在学习这篇散文时,学生虽然能抓住文章中细腻描摹时间流逝的种种现象,但难以理解文字背后的无奈。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生命易逝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教师在教学此类写景抒情的散文时,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
作者在散文中不仅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感,还在文章结构中融入了自己的巧思。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主要内容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散文的写作结构。在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作内容的安排技巧,以及文章的写作结构。
从部编版教材的散文编排中可以看出编者在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散文的写作结构,思考作者如此安排写作内容的原因。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品析作者俗白清浅、“京味儿”十足的语言以外,还要让学生感悟作者内容安排的巧妙之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和文章段落之间的顺畅衔接,如“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引导学生品析这个“又”字,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教师要想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就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在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为依托,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出发,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谋篇布局,帮助学生形成篇章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补充写作背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散文作家的写作特点。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结合书后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相同主题下写作手法的区别。教师也可以结合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家之间语言风格的差異。教师还可以将读与写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在学习了《匆匆》中具象化描写时间流逝的手法,让学生尝试使用排比句式生动地表达时间流逝,从而在仿写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教材,还应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教师要建立大阅读的教学观,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外散文阅读活动,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散文阅读教学环境,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而增强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教师要“一边教,一边逐渐为‘不需要教’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延伸到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自己读懂散文、爱读散文,从而达到散文教学的目的。
散文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以课文为依托,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通过带领学生品析典型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散文语言的优美,领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激发学生散文阅读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领会作者的谋篇布局。叶圣陶先生曾说,要让学生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小学阶段的散文教学虽难以至此,但也应该在求索之路上。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