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重要时期。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不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其输出高质量人才的有力保障。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应真正认识到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依托评估,以评促建,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3-0058-02
质量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话题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高校都在积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探索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文化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样在质量文化研究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质量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与质量相关的意识、规范、行动准则、价值取向或行为习惯,是推动其质量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工具。质量文化则是全体师生员工涉及质量空间的一切精神活动及精神行为以及精神物化产品的总称。它包括物质层质量文化、行为层质量文化、制度层质量文化和精神层质量文化四个方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文化的特点
高校质量文化亦属于文化,故而理应具有一般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如文化的习得性、多元性等。当然,除了这些共性特点之外,它还具有其固有的特征。
第一,较强的目的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因而它不同于学校其他的亚文化。它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输出人才的质量为旨趣,继而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第二,适时的动态性。文化虽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应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创新型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的改变、教育观念的革新,必然要求高校教育质量与之相匹配。质量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紧随时代步伐,适时地调整,融入新观念,切忌拘泥于原有模式,停滞不前。
第三,功能的整体性。质量文化内部的四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相互融通,而不是割裂式的存在。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师生员工有共同的目标与追求,继而对学校的质量方针与政策有较为清楚的认知与认同,在此基础上,便可以调节其外在行为,可谓环环相扣。
第四,形成的自觉性。文化的形成往往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并不是靠有效的组织而形成,不依托于行政命令和说教,而是靠人们的自觉意识。而高校质量文化则区别于一般文化,它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有质量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有明确的方向与发展目标,有完善的组织架构,有全员的积极参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而最终形成一种文化观。
第五,内涵的独特性。每所学校在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导致了高校质量文化的内涵不可能千篇一律,完全是一样的模式和标准,而是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其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模式等都有自己的风格。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文化的功能
(一)凝集向心功能
质量文化是学校的潜在的一种无形资产,这一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类院校教师的流动性较大,部分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因而向心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而通过在校园内构建人人追求质量的环境与氛围,使得每位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质量目标与规范。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引导师生渐渐产生一种认同感与责任感,继而影响其行为,提高其质量意识,与学校的质量要求取向渐趋一致,对学校产生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对工作和学习亦会产生极大的动力与激情。
(二)制约功能
质量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软”的管理文化,高校依据质量目标会制定一定的质量标准、行为规范等,在制度层质量文化的约束下,师生会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律己的同时会对有悖于质量价值观的行为予以指责。而在精神层质量文化的熏陶下,师生会渐渐形成一种“集体无意
识”——共同的质量意识,形成一种稳定的思维定式,在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下意识地追求更高的质量[1]。
(三)塑造学校品牌
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文化經过长时间积累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一种学校文化会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因为高校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心,不仅输出大量的精英人才,而且也将优秀的文化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质量理念。与此同时,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年聚集到这所学校,提高学生的生源质量,学校的声誉和地位也将有所提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亦会不断学习他人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变与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三、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区域性、应用性、特色性较强,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数成立时间不长,社会认知度和大众认同度都不高,生源水平也较低,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相关办学经验较少。虽然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专业数量也增加到几十个,也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制定了不同的质量评价体系,但是从发展周期上看,多数院校仍处于由创业期到中兴期的过渡时期,建设初期所设定的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而内涵建设并未同步实现。而基于生存发展的要求,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但是受上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质量工作开展起步较晚,领导虽对其有一定认识,但责任意识还较为薄弱。理念有的较为空洞,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导致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也无法有效地引领师生的质量意识。很多管理制度还不科学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也不高。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四、质量文化建设的原则
质量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第一,领导指挥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质量文化建设不是责任领导一个人的事,只有领导的“吆喝”,没有其他师生的配合,质量文化建设便只能停留在空谈的口号上,所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加强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动员全部力量参与到质量文化的建设中来,分工协作,责任分明。
第二,以人为本与凝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人才培养作为其本质职能,以“学生本位”替代“学术本位”,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设定目标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共性,提炼特色,逐步形成适合自身、有自己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统筹规划与重视内部质量保障相结合的原则。质量文化建设应有全局观念,统筹规划,不能单纯追求质量程序和过程,而应重视在质量发展中文化精神的作用,使质量保障体系成为质量文化的一支。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提高意识,更新观念
目前,质量文化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许多高校已经成立专门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但多数院校只是盲目跟风,并未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是喊喊口号,做表面样子工程。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客观原因,一直较注重外部建设,质量意识相对淡薄。观念对行为有导向作用。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可谓是质量文化的首要内容。当然,这样的质量观不能依托于个人力量的产生,而应需要进行积极引导,植入师生的意识当中,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让师生明确质量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然后让一部分对质量观认知度较高的师生起表率作用,让学校的质量价值观被所有师生理解与熟悉,增强他们提高质量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二)依托评估,以评促建
质量评鉴、专业评估对于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与现实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主动开展各种评估活动,包括自我评估、合格评估及水平评估。通过自身检查及专业的评估鉴定,各种常态数据的分析与反馈,总结自身在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度、学生的满意度、质量保障运行的实现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化的分析。尤其是第三方评估,这种外部评价往往可以“倒逼”高校质量建设。通过第三方评估,不仅能够促进内涵建设,而且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影响力,增强学校品牌认知度。
(三)健全制度,以人为本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管理制度应立足自身,摒弃“拿来主义”,即不应照其他高校模式构建,而应“以人为本”,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落在学生身上,以人才培养质量為目标,健全包括质量管理条例、质量责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等质量文化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与优化[2]。只有健全各种行为规范和制度,才能使师生有规范可循,将“质量至上”作为其行动准则,这样才能促进管理效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浩亮.质量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2).
[2]刘影.质量文化——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水平的保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5).
编辑∕李梦迪
作者简介:刘影(1982—),女,黑龙江双城人,黑龙江财经学院人文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备案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GJC1318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