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一体化视域下的省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探究

2021-02-04 07:49张龙穆丹阳路璐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张龙 穆丹阳 路璐

摘    要:文章在分析省属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专业一体化视域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并从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导师等各核心环节出发,给出了省属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和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省属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省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3-0004-02

学科既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由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知识范畴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又是一种学术组织,是一定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依赖于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物质基础,围绕知识进行创造与应用、传承与传播活动所组成的组织系统;而专业是依据特定社会职业分工的需要,以相关学科为依托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1]。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作为高等院校的两大基本建设,虽然在具体内涵与目标任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支撑、相互耦合的,存在著广泛的协同关系[2]。一方面,学科建设重在知识的保护、传承和创造,创造知识的能力是衡量学科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创造能力越强,学科建设水平越高,学校的办学层次也越高[3];另一方面,专业建设重在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能力是衡量专业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培养能力越强,专业建设水平越高,学校的智力储备也越足。可以说,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更高远的学术引领,同时专业建设也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更充足的人才保障。

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部分省属高校正在从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转型升级,同时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也向新的时代内涵发展。作为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成效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在于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吹响了号角。如何在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同时,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紧密联动、深度融合,已成为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脱节

近年来,随着国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省属高校学生的考研、考博人数也随之增加,但黑龙江大学本科生的考研率、本校推免生留校率、考取本校研究生比率、本硕连读率、硕博连读率“五率”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够扎实、对考研准备不够充分、在考研学校的选择上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暴露出省属高校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衔接阶段存在很多盲点、堵点,如学科教育没有贯穿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对本学科的认知度不高、认同感不强,其直接后果就是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下降,这将对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声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脱节

目前,省属高校的本科专业数量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而硕士、博士学位点数量则相对较少,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上下层级对应关系不够清晰,学科发展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学科发展前沿知识未能有效融入本科专业教学,专业教育中缺少学科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未能实现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各学科、专业各自建设,在人才队伍、经费投入、资源分配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高校在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体化的管理和资源共享利用,建设立项和建设工程的开展割裂化,缺乏互相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筹规划[4],另一方面,在高校激励制度中,重科研、轻教学或者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等不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激励倾向在收入分配、人事制度等方面的体现会直接反馈到学科和专业建设上[5-6]。

(三)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脱节

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大重要任务,本科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而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省属高校来说,这二者之间仍存在着独立运行、结合不紧等问题。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本身的讲授,很少主动地、有意识地将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知识带进本科课堂,本科生在课堂上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导致其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对本学科的认知程度较低;而科学研究中,教师所在的科研团队很少吸纳本科生参与,产出的科研成果也很少服务于本科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科教学团队与学科团队没能实现一体化建设,两支队伍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一方面,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主要以本科教学为主,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的较少,很难进入学科梯队培育视野;另一方面,很多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由于承担了较多的科研任务,每年给本科生授课的课时较少,很难成为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

二、学科专业一体化视域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主要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强校发展战略,围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深化教育理念创新和治理机制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打通学科、专业壁垒。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疏导“一流专业”“一流学位

点”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痛点、堵点为导向,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主要抓手,畅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拓宽博士申请考核渠道,打通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资源,发挥导师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打造本硕博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体系,促进学位点的高水平建设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办学声誉。

三、学科专业一体化视域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具体举措

(一)加强招生宣传,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的研究生招生机制

一是扩大本硕连读招生比例,可通过设立“优势学科激励计划”和“提前修读计划”,对留校读研的推免生在奖学金和研究生课程提前修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推免生继续在本校读研,对于推免生留校读研比例较高的学科,学校视情况增加其下一年度的推免生名额。二是扩大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招生比例,博士招生计划优先用于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招生,适当拓宽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申请条件,促进博士招生中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比例不断提高。三是加强招生政策解读和宣传,通过校院两级的招生宣传引导,增强各学科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和思路的共识,自觉落实一体化招生政策,引导激励本科生考取本校研究生、推免生选择本校就读,同时吸引硕士研究生在以“硕博连读”或“申请考核”形式在本校攻读博士研究生,从而提高本校生源报考率和录取率。

(二)强化研究生课程建设水平,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规划指导、评估检查以及提供咨询与服务,推动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二是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打通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资源,鼓励优秀本科生选修研究生专业课程,同时面向硕士研究生,开放优质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实现本科与硕士、硕士与博士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式学习,通过开设研讨课程、读书会、讨论班和学术前沿讲座等方式,启迪学生的学术思维,拓展国际视野,强化独立思考前沿问题的学术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四是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打造“金课”,针对研究生教学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工作,全面打造研究生精品课程,同时开展研究生教学创新奖、教学质量奖、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工作,引导优秀教师全身心投入研究生教育教学,切实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三)强化学位论文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

一是加強学位论文的过程化管理,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隐名评审、论文答辩、查重检测、末位重审等审核机制,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院级、校级抽检和处理机制,全方位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二是强化成果导向,激励师生合作科研,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导师立项、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等多个维度,引导和鼓励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产出多样化、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三是加大正向引导力度,树立榜样力量,优化校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制度,设立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加大对学位论文指导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导师和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研究生的宣传力度,公开表彰授奖,推广成功经验,促进研究生教风学风和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发挥导师主体作用,促进学科队伍参与专业建设

一是强化本科新生对学位点的认知,积极鼓励导师在本科教学中持续开展学科教育,在本科新生入学后,由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为新生开展学科专业认知类课程或讲座,介绍本学科专业的整体情况、优势特色,提高本科新生对本学科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二是动员本科生报考本校的研究生,在本科生第三学年上学期,由学科带头人、在读研究生、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为本科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考研宣传、组织动员、经验交流等工作,引导本科生报考研究生,特别是报考本校研究生,从而提高考研率和考取本校研究生的比率。三是鼓励导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工作,主动将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发挥导师在队伍建设、科研立项、论文选题中的积极作用,主动吸引学生尽早进平台、进团队、进项目,引导学生继续在本校攻读学位。四是开展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的评选工作,激励导师在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立德树人、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导师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校本硕博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省属高校来说,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必须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激励约束政策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践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向同行理念,将学科建设资源有效转化为专业建设资源,实现学科梯队和本科教学团队的一体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工作,并实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炳生,王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2]张小芳.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路概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2).

[3]邹进文.关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评论,2019,(1).

[4]林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策略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5]张宪国,林承焰.知识—人才产出导向的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

[6]张永莉.“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5).

编辑∕陈晶

作者简介:张龙(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网络空间安全。

通讯作者:罗跃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分类式培养模式的构建”( SJGY2019053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一流学科背景下的一流哲学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SJGY20190525)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