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古文教学的出发点

2021-02-04 08:05张文娟
江西教育B 2021年1期
关键词:词法生长点古文

张文娟

近年来,小古文教学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朱文君老师成为领军人物。小古文教学弥补了教材文言文的缺失,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学习小古文,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为初中学习大量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如何进行小古文教学呢?朱文君老师执教的《明清笑话集·性缓》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一、基于生活的猜想,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课前谈话,教师讲述自己买鞋子的故事,体现急性子的特点。

【片段一】

师:慢性子的人看到人家衣角着火了,会怎么说呢?

生:一字一顿,拖长了腔调说。

师:慢性子不是指说话慢,也不是指口吃,而是指绕着弯子说。

生:今天天气好冷啊!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生: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往后看一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师:想不想看慢性子是怎么说的?

生(好奇):想!

(教师出示: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

【片段二】

师:别人会怎么问?

生: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

师:学学古人说话的样子。

生:君有何事?

(教师出示:人问何事)

师:听了这个,若是你会有什么反应?

生:我会大叫起来:“我的天啊!”

生:我赶紧用水来浇。

师:如果旁边找不到水呢?

生:那赶紧用脚踩啊!

(教师出示:曰:“火烧君裳。”)

(教师出示:其人遽收衣)

师: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办的?“收”是“收起来”,“遽”是什么意思呢?

生:嗖的一下!

生:赶快!

(教师出示:而怒曰:“何不早言!”)

师:谁会读?

(学生气愤地读)

师:慢性子会怎么说?

生:我本来就想告诉你的。

生:你不要生气,听我慢慢说。

师:呵呵,慢性子是这样说的。

(教师出示:我道君性急,果然。)

【赏析】

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

古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倘若按照学现代文的方式,直接阅读文本,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朱老师紧密贴合文本,选择合适的话题,鼓励学生猜想下文的内容或当时的场景。比如教师分享急性子的故事,是為了突出慢性子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慢性子说话的内容。再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词句,想象当时对话的场景,使文中人物变得鲜活起来。朱老师运用猜想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了学生与古文的距离,降低了学习古文的难度。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猜想当时的场景,使古文从刻板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故事,增添了学习古文的趣味。

这提醒我们:小古文教学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学得趣味十足。

二、经历思维的过程,找到学生的起点

【片段一】

(教师出示:一人性缓)

师: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性子很慢。

师:奇怪了,这里没有慢啊!

生:这里有个“缓”字,组个词“缓慢”。

师:平时,我们会怎么说?

生:一个人的性格很慢。

师:由一个字想到一个词,这叫什么方法?

生:组词法。

师:了不得,这位同学“发明”了组词法。上台写下你的名字,以及发明的方法。

【片段二】

(教师出示: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

师:怎么理解呢?

生:有一件事我已经看了很久,想说但害怕你性子急,不说又怕伤了你。我是说呢,还是不说呢?

师:哪里来的“害怕”?

生:句中有一个“恐”字。

师:我没有解释,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组词法“恐怕”。

生:我在生活中听说过。

师:这叫什么方法?

生:联系生活法。

【片段三】

(教师出示: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共人”指什么?

生:很多人。

师:“共”怎么理解?

生:一共。

生:共同。

师:多好,用上了刚刚学到的组词法。

师:衣服有尾巴吗?

生:是指衣服后面的角。

师:谁看到了着火呢?

生:这个慢性子的人。

(教师出示:乃曰)

师:“曰”是什么意思?

生:“曰”就是“说”,我在书中看到过。

师:猜一猜“乃”的意思。

生:就。

生:于是。

师:这是什么方法?

生:猜测法。

师:上台写下你的大名,以及“发明”的方法。

【赏析】

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学习古文,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往往牢牢把握主动权,逐步渗透学习方法。在他们看来,学生欠缺学习古文的能力,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朱老师却不这样认为,她相信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她并不急于传授学习方法,先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她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一路捡拾学生智慧的火花,基本的学习方法自然浮出水面。学习方法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

这一做法,巧妙至极!首先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竟然可以“发明”学习古文的方法;其次来自学生的表述,便于其他学生理解和掌握。“发明”的方法有“组词法”“猜想法”“联系生活法”等,不管方法是否高明,都是学生的思考成果,也是學情的真实反映。更可贵的是,在整理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加以运用,真正体会到方法的实用性,及时巩固了学习成果。

这提醒我们:小古文教学要找到学生的起点,尊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借助适时的点拨,找到学生的生长点

【片段一】

师:“然则言是耶”怎么理解呢?

生:然而说。

生:就是说。

师:看来不太好理解。我们可以看看注释。这叫什么方法?

(教师出示:然:这样,如此;则:既然……那么……)

生:注释法。

师:“不然”是两个意思,要拆开,结合注释是什么意思?

生:“然”的意思是“这样”,“不然”就是“不这样”。

师:看,分析得很清楚,这叫什么方法?

生:拆字法。下文理解“果然”时,也运用了拆字法。

【片段二】

师:文中出现了很多“人”。(教师将出现“人”的地方变成红色)分别是什么人呢?

生:“一人”是性子慢的人。

生:“共人”指很多人。

生:“见人裳尾为火所烧”的“人”指被火烧衣服的人。

生:“人问何事”这里的“人”指被火烧衣服的人。

生:“其人”的“人”指被火烧衣服的人。

师:你们怎么分辨出来的?

生:我联系上下文看出来的。

师:这叫什么方法?

生:联系上下文法。

【赏析】

学生的生长点在哪里?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他们原有学习经验的体现。学习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教师要基于学情为学生找到本堂课的生长点。朱老师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及时予以巧妙的点拨。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深入思考,掌握学习古文的新方法。古文中的注释一般针对难字,“注释法”提醒学生有意识地借助注释来理解难字。古文与现代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拆字法”提醒学生遇到貌似紧密的词语,有时要拆开来理解,体会古文与今文的差异。古文言简意赅,“联系上下文法”提醒学生借助上下文的联系,梳理人物关系,厘清故事情节。

这提醒我们:小古文教学要挖掘学生的生长点,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得,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述正是小古文教学的出发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的起点,找到学生的生长点。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中心学校)

投稿邮箱:729628267@qq.com

猜你喜欢
词法生长点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谈对外汉语“词法词”教学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在党史资源中寻找民主的生长点
2010年高考英语“相似”考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