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践分析

2021-02-01 04:44叶贵朋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章节导学

叶贵朋

(江苏省运河中学 221300)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和跨度较大,对学生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会走向错误的方向,久而久之会感到数学学习十分吃力,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放弃的念头.对此,教师需要尝试运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地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思考和尝试的过程中慢慢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够更加令人满意,因此,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在各个环节当中更多的与问题导学的方式相结合,尝试运用其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实践的意义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的过程相对单调枯燥,学生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这些问题都导致目前部分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导学为主线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在于教师通过合适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的高低,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引导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学习.问题导学的核心不应该仅仅只是简单的问话,它包括问题、创设对话、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的解决等系列丰富而有序的过程,最终需要把学生引向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学习之路.学生需要在问题导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够在知识的运用当中学会迁移,并且实现自主探究,使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发展其为终身学习的必要技能.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实践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导学内容

想要有效引导学生参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就必须创设问题的情景.教师可以尝试将问题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紧接着再引入导学内容.这时,学生可以在较为缓慢的节奏当中逐渐进入数学学习的模式,并且通过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离我们并不遥远,从而逐渐放下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

以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的学习为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概率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习概率的基本分类和特性.教师在教授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拓展一定的知识,除了课本上所举出的例子之外,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举随机事件的例子,例如一周七天下雨的可能性,明天去春游取消的可能性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向学生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再通过举生活当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其具体含义.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举例,如“大家还能不能想到生活当中有什么这样的例子,最好就是身边最近发生的事”,教师的问题难度较低,但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与参与热情,于是整个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教师剩下的课堂过程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在导学的环节,教师通过合理的提问,将数学学习的气氛引发到了高潮,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有了成就感和获得感,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2.合理设置问题,提高学生兴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性,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就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特性,对症下药,设置合理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为例,在这一章节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需要用一些辅助道具进行教学,不少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会逐渐抵触数学学习.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需要对症下药,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这些学生一步一步揭开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直线与方程的时候,先询问学生较为基础的问题:解答问题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基本步骤.待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告诉学生,只要大体方向和解题思路是正确的,那么数学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在听了教师的点评之后,会逐渐放下对数学学习的抗拒心理,一步一步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必须设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不断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越自我,寻求更优解.例如,教师可以在圆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梯度较高的问题,引导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寻找最优的解法.这部分学生会将教师的问题当作挑战和褒奖,齐心协力去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并且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找出最优解.

3.把握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问题

俗话说,一个好的问题胜过千万个好的回答,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就回顾一遍教学内容和提出的问题,并反思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畴,是否紧贴教材的教学要求,在想清楚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再进行授课.

以《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缜密性.对此,教师需要十分注重数学用语上的准确.教师可以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较为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教授基础内容的时候,可以询问较为常规的问题,例如:什么是命题,命题及其关系有哪些内容.等学生将整个章节的框架构建之后,再将问题进一步深入,询问学生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别,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区别.在这个环节当中,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和对比找出不同数学概念和范畴的差异.最后,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提问.如在学习完这个章节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常用逻辑用语还有没有什么困惑,或者有哪些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提问的目的在于自省,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反思,查缺补漏,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学生互相评价,展示答疑成果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以展示答疑成果的方式体现数学学习的进步.

以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的学习为例,这一章节的学习当中有几个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发现在传统的课堂当中,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遍一遍重复这些易错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往往教师在讲解过一次之后,学生过一段时间又会产生遗忘的情况,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核心知识与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将平面向量当中学生的易错知识点总结出来,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承包一定量的任务,组员之间需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提出问题,例如:这道题的考点在哪里,这道题的破题思路又是如何?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磨合中逐渐避开了雷区,清除了隐形的障碍,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而且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尝试运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掌握问题导学的核心,逐渐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最终将问题导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个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会更加令人满意.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章节导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烃》一章中的实验考点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