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总结出我国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困境表现在家长重知识轻德行、重他律轻自律、轻视闲暇时间教育、推脱家庭教育职责等方面。根据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困境,深入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家庭教育;困境;根源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将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和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家庭教育的困境
(一)重知识轻德行
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调查数据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反映自己的家庭学业压力较大,家长对自己的成绩要求较多。学校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家长却在给孩子“加负”。
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本是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树立良好的三观,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但在现代家庭中,许多家长重点错位,使家里成为“第二课堂”“补习班”,家长则成为学校老师的“助手”,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健康。
(二)重他律轻自律
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对儿童进行了社会公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结论与他们日常行为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如他们几乎都明白爱护公物,但他们忽视了摔倒的椅子,营地永恒的灯光,开着的水龙头;他们知道打扰别人是不礼貌的,但是却经常吵闹别人。其原因与强调他律而忽视自律的家庭行为训练模式直接相关。
(三)轻视闲暇时间教育
中小学的寒暑假等各类假期加起来,每年的闲暇时间长达 170 多天, 近半年的时间[ ]。由于家长需要上班,造成孩子无人看管。那这些空闲时间,学生们做什么完全取决于家长。有些孩子会受家庭影响,去看阅读,去发展自己的特长。但大部分家长则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更不用说去指导孩子在闲暇时应该干什么,他们只在乎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而并不关心孩子在空闲时做了什么。在青少年时期,学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这时候学生还是发展中的未成熟的人,他是需要家庭来给予他正确的三观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导的,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四)推脱家庭教育职责
许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放在学校,把学校作为教育的核心。此外,除了学习之外,一些家长在明知道孩子发展不够全面,但却没有采取措施来引导他们,只是一味地把责任推脱给学校。认为我给孩子交了学费,物质条件统统满足孩子与学校,学校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二、家庭困境的根源
(一)社会层面
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传统历史文化中,教育一直是中国亘古不变的大事,受到传统的“光宗耀祖、扬眉吐气”等心理的影响,加上当下考学、就业等压力,致使当代家庭教育观是学习至上,评估孩子成功的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因此,为了防止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驱赶着子女不停奔跑。
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条件随之提升,但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家庭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由此得到的教育资源也是天差地别。当家庭每天都在温饱线上挣扎时,父母想到的都是怎样去解决一家老小的温饱,整日也是奔波在外,根本沒有时间关注孩子,只想着为孩子赢取更好的物质条件,去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3.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以成绩为中心的家庭教育与中国的教育体系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匮乏。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在社会中下阶级,“寒门学子”没有好的向上流动通道,仅仅只有靠考试这一条路向上流动。现在的考试变成了筛选向上的考察制度,本身诊断与反馈功能反而大大减弱,而应试教育在争议中逐渐成长,而他最关注的无外乎就是考试成绩。
(二)家庭层面
1.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现代社会大量家长追求“任我教”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被认为是私事,父母管教孩子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就是合理的。甚至一些父母仍然相信“棍棒下的孝道”这种过时的观点,并把它强加给犯错的孩子。缺乏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人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观念,这些都会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疏离、儿童心理阴影等严重后果。
2.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现代以独生子女为多数,大多父母都比较宠溺,并且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过大,这无疑在无形中给孩子们带来压力,而且不利于他们独立,削弱了他们的社交技能。现在社会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增多,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7年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照顾而堕落甚至犯罪。
三、结语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高尚的艺术。如果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它将会事半功倍。只有重视家庭和学校教育,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现状,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脱离家庭教育困境,必须从源头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N].中国教育报,2018-09-2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