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在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临床观察

2021-01-23 12:36石玉叶沈俊文王荣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尿频中段盆底

石玉叶 沈俊文 王荣江

尿失禁是困扰成年女性的常见疾病,据文献报道>60%成年女性遭受尿失禁的困扰[1]。按照尿失禁原因,可将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等。超过一半尿失禁患者均存在混合型尿失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是成年女性中最常见的一类混合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术是治疗严重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案,具备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好等优势。但针对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尿道中段悬吊术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尚存在争议。有文献报道: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女性患者采用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术后进一步加剧尿频、尿急,影响生活质量[2]。而盆底肌锻炼是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能有效降低尿频发生,提升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在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的相关研究,本资料旨在探索两者联合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及分组: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并符合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的成年女性患者,在本院行尿道中段悬吊术,且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齐全。共纳入96例女性患者,其中3例存在术后随访资料不全而被剔除。最终纳入93例患者,其中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组48例、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妊娠史、手术史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充盈性尿失禁患者:残余尿>50ml;(2)神经源性膀胱;(3)围手术期泌尿系感染。压力性尿失禁合并急迫性尿失禁的诊断方法:咳嗽漏尿实验阳性、膀胱颈抬高实验阳性,尿动力检查提示:腹压漏尿点压(ALPP)<60 cmH2O伴膀胱过度收缩活动、不稳定膀胱、低顺应性膀胱等。

1.2 尿道中段悬吊术 本中心采用经闭孔无张力悬吊术(TVT-O)。使用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后使用强生公司TVT-Abbrevo吊带。手术方法:从阴道内口向两侧分离,并使用螺旋穿刺器从阴道内口穿入至大腿根部从闭孔附近穿出,吊带附着于螺旋穿刺器实现放置到位的目的。常规术后留置尿管2~5d,阴道留置碘伏纱布1d。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开展手术。

1.3 盆底肌锻炼 患者在术前由护师通过视频、言语及宣传册的方式,指导患者学会Kegel运动训练,并保证患者学会。具体训练方法:通过收缩臀部肌肉并向上提肛,让患者感受尿急时憋尿的感觉。通过持续收缩5~10s,然后放松5~10s后重复收缩的过程,持续训练20~30个循环为一次完整锻炼。要求患者在术后进行盆底肌锻炼≥2次/周,持续>12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方法:压力性尿失禁评估:采用1h尿垫测试和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尿失禁咨询量表(ICIQ-SF)。急迫性尿失禁评估:采用24h排尿日记和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ICIQ-OAB)。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分法(Qol:1~7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二归类因素采用配对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纳入的93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尿道中段悬吊术,术后拔除导尿管后有3例患者出现短暂排尿困难现象,其中2例予以尿道扩张器下压尿道后症状改善,另外1例在术后2周时自行改善。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短暂大腿根部疼痛,在术后1~2周内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吊带外露现象,未报道其他不良安全事件。

2.1 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评估 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1h尿垫实验随访结果[ml,]

表1 两组患者1h尿垫实验随访结果[ml,]

术后6个月漏尿量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8) 33.7±10.2 8.1±3.1 6.5±2.9 5.2±2.4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5) 36.5±12.1 7.5±4.3 6.1±3.4 5.7±2.2组别 术前漏尿量 术后1个月漏尿量术后3个月漏尿量

表2 两组患者ICIQ-SF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ICIQ-SF评分比较[分,]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8) 12.3±3.5 2.5±1.5 2.3±1.4 2.2±1.4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5) 11.9±3.3 3.1±1.9 2.9±1.6 2.7±1.7

2.2 急迫性尿失禁效果评估 见表3、4。

表3 两组患者在24h尿频次数比较[次,]

表3 两组患者在24h尿频次数比较[次,]

注:与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比较,*P<0.01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8) 10.8±2.2 8.9±1.9* 8.3±1.6* 7.4±1.4*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5) 10.6±2.5 11.3±2.4 9.5±2.1 9.0±2.0

表4 两组患者ICIQ-OAB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ICIQ-OAB评分比较[分,]

注:与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比较,*P<0.01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8) 10.2±2.4 8.5±2.1 6.8±1.8* 6.2±1.5*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5) 9.9±2.6 9.1±2.4 8.3±1.6 8.2±1.7

2.3 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分,]

注:与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比较,*P<0.01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8) 4.8±1.2 1.8±0.8 1.7±0.6* 1.5±0.5*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组(n=45) 5.0±1.1 2.1±0.7 2.3±0.7 2.3±0.7

3 讨论

相对比单纯压力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是一种更为难治的临床症状。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常同时合并漏尿、尿频症状。压力性尿失禁代表患者的控尿能力较弱而反复漏尿,频繁的漏尿易掩盖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当此类患者采用尿道中段悬吊术后,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可以得到缓解。但随着此类患者的膀胱容量上升后,却诱发排尿急迫症状加重。因此,有文献报道:在尿道中段悬吊术后,部分患者的尿频症状明显加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3]。有效的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强化提肛肌和尿道协同能力,保持尿道内压持续高于膀胱内压,减少急迫性尿失禁。目前已经有研究指出:对于骶神经损伤导致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采用6~12个月的盆底功能锻炼后,此类患者的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容量增加,可改善生活质量[4]。

目前对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业内尚有统一的治疗意见,相关治疗更为个体化。有文献指出:采用长时间口服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而药物相关副作用呈时间性增强[5]。盆底肌锻炼对患者急迫性排尿症状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提示:连续>12周的盆底肌锻炼可显著改善尿频、尿急、夜尿等急迫性排尿症状[6],另外对比药物治疗(譬如坦索罗辛),持续盆底肌锻炼除了能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还能降低盆底脏器脱垂的风险,提升患者综合生活质量[7]。

本资料分析了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漏尿症状,并改善了ICIQ-SF评分。但在针对急迫性排尿症状评估中,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具备更明显的优势,同时ICIQ-OAB评分更优。在综合生活质量评分中,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好。以上数据说明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对比单纯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能同时改善漏尿症状和改善急迫性排尿症状。

本次随机对照试验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合并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提供了临床资料,证实盆底肌锻炼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伴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良好选择,效果可靠且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尿频中段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老了就应该尿频吗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尿频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吗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