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2021-01-21 10:47宋冕
求知导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细节的品味,引导学生把控文章情感。高中语文学科越来越重视文本细读教学,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浅层次教学,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元素、文学价值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优化教学效果。文章详细探讨了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70-03

作者简介:宋冕(1979.5—),女,江苏省盐城市明达高级中学,中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文本细读就是对教材文本进行仔细认真的阅读,对文本的结构、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阐述其中的文学价值。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本阅读重视对文章的理性认识,要求学生去粗取精,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在深入体会中获得应有的知识和能力,学会解读文学语言[1]。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促进其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细读诗词意境,体会内在情感

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虽然篇幅较小,但是蕴含丰富的感情。在讲授诗歌时,教师应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侧重诗句解析,指导学生从欣赏角度出发感知诗人的内在情感变化,品味诗词意境,准确把控其用法和寓意[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内涵是含蓄的,语言是凝练的,往往含有饱满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蜀道难》这首诗时,教师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诗句中的主要场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百步九折萦岩峦”“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等诗句清晰展现出蜀道之难,教师可以据此提问:“你想要自己走一走蜀道吗?”学生在诗句理解中能体会蜀道挑战极限的意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在具体进行这首诗作的文本细读时,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相关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空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作品,作品充分体现了其一贯的豪放派风格。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绮丽华美,也融入了很多有趣的想象,这使得作品在语言上极具感染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读作品,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识,扫清诗作阅读语言上的障碍。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对作品进行进一步探析,挖掘作品的内在情感,体会其意境。通过层层推进的教学引导,学生会对作品建立更直观的学习认知,学习体验也会更加丰富,这才是文本细读要达到的训练效果。

二、细读语言表述,感受文章魅力

文本细读还体现在语言文字层面。引导学生对一些特定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语言分析,这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文意,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魅力[3]。不同类型的文本在语言表达上会采用不一样的方法,针对文章语言进行文本细读,相应的教学出发点应有所差别,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果是针对散文展开文本细读,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上,尤其是文章中使用的那些优美的词汇、语句,这些都值得学生用心品读。如果是针对议论文进行文本细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语言的逻辑性,以及在问题论证或者观点阐述上作者是如何有效组织语言,将问题进行清楚明白的解读的。如果是针对古文或者古诗词进行文本细读,教师首先要保障学生充分读懂文本内涵,再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本细读,让学生体会古文或者古诗词简短、凝練的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感受这类文章的感染力,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4]。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很多语言表达值得学生用心推敲、品读与体会。“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给我们惟妙惟肖地呈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诗人用自然景色收束音乐,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效果,以听众的专注侧面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两句话,感受语句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语言文字传递的美,让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阅读印象,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从语言层面对阅读文本做细致的分析解读,这也是文本细读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样的阅读过程会让学生的语言分析解读能力更强。学生会感受到课本中的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够触动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章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并且有很多让人掩卷沉思的地方。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语言感受力的培养与锻炼,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5]。

三、细读文本结构,体会整体情感

文章结构能够从侧面表现作者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细读文本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抓住线索、理解思路、细读勾画、把握主旨等[6]。尤其是古诗词中,词句结构存在一定的张力,这也是文学语言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细读习惯,围绕文本细节进行讨论,体会文本结构。

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诵读全文,然后根据作者创作原因,解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在内容解读和结构剖析中了解创作背景和文章大意,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变化,明确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在指导学生进行这首作品的文本细读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抓住该作品的结构特征,层层深入地剖析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7]。在该作品中,作者从简单的对外部世界的描摹出发,逐渐探寻人的内心世界,彰显出文人内在的情怀。我们从该作品中可以读出明显的生命自觉意识。作品中表达了作者的很多哲思,是作者对生命的回顾。教师要先引導学生对作品展开细读和分析,体会作者对生命产生的感悟,然后带领学生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类文本的研读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认知范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生活。让学生多学习这类作品,就这类作品展开文本细读,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收获。

还有很多诗词也具有强烈的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诗词结构,采用多样化的分析方法,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其以后的深度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设散文情境,品味内在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阅读文本体裁就是散文。散文主要是通过意境抒发人物情感,虽然没有小说那样鲜明的人物性格,但是语言优美,意境丰富,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8]。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散文情境,展现散文意境美感,让学生在情境中品味情感。散文情境多样,有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教师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还原文章意境,将作者经历、情感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感受作者的想法,有效解析文章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9]。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北国秋天美丽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北国的秋景中,深切感知北国秋天的美妙。学生在散文情境中能感受文章的明朗清新,体会作者的悠然闲适,感受北国秋天清丽隽永的风格,感知作者的独特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散文审美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开展提问教学,促进深度解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的领路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往往是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运转的,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学习惰性。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提问教学,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文本阅读。这种阅读模式更有针对性,阅读效率更高,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度解读。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探索学习的动力。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思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晦涩,学生如果盲目阅读,很可能就会忘记前面讲述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方法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比如,“拿来主义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很容易就能找到文章重点,快速发现关键点,为深层次理解本文主旨做好铺垫。教师开展提问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细节、重点、难点,透彻理解作者情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

六、基于互文分析,加深情感体验

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到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尤其是作者从自己的主观生活出发展开的描写和论述。这类文章能够形成前后互文,具备很好的比照阅读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对这类文本展开细读和分析,能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该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特定问题的看法。教师在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文章进行比照阅读,通过互文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文本的内在意蕴,了解该作者的文章特点。同时,为了让学生读懂这类文章,教师还可以提前进行相应的教学铺垫,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背景。对于部分阅读范本,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真正进入文本细读的情境中,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一文时,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这位作者的其他选篇,但是学生在初中学过这位作者的其他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这篇饱含深意、情感充沛的文章,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课文,通过互文分析来更好地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一学过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分析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好好活”的含义,并且让学生思考最后一段关于菊花的描写,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尝试理解“我”与地坛的联系。由于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有限,学生很难真正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内心的痛楚和挣扎。文章中虽然没有太多语言谈及作者的内心想法,但是文本对景物的各种描摹和刻画,无不折射出作者心境。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解读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这种写作手法,结合初中学过的文章,在互文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这篇课文的意蕴。经过分析解读学生会感受到,地坛虽荒芜冷落,但于其间的卑微小生命却充满了生机,而“我”在残废后失魂落魄,但在地坛中见证了生命的朝气,于其间思考生死的问题,在母亲坚忍和不张扬的爱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慢慢战胜自我,学会“好好活”,并逐步走向人生的辉煌。正是母亲的鼓励,以及“我”在地坛获得的这些体悟,作者才重建对生活的信心。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解读这篇文章,基于文本细读建立学生的阅读体会,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感知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这也是文本细读带给学生有价值的学习收获。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细读教学方法,深度分析教材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饶东锋.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17(24):115.

吴翊鹏.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68):27,140.

李玉玲.论文本细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16):28.

王庆华.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 2014(03):32-33.

王金飞.文本细读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1):120-121.

陈肖霞.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之友,2021,40(04):16-17.

李海维.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21(04):90.

雒晓亮.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方法[J].课外语文,2021(01):42-43.

陈玉芳.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3-4.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