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初中音乐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律动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律动激发学生创造力,辅助提升学生记忆,提高学生鉴赏力,增强学习趣味性,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音乐律动法;初中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94-03
作者简介:徐清(1995.3—),女,江苏省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初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具备较好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鉴赏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要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律动能力[1]。但是目前的音乐课堂上,部分教师会忽略调动学生整体感官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能力。对此,教师应做出相应的教学优化与革新,借助音乐律动辅助音乐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加多元的学习收获。
一、利用音乐律动激发学生创造力
利用音乐律动辅助音乐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整体感官,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2]。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和具备不同特点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主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采用常规的讲解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类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还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律动过程中加深对音乐曲目的体会[3]。音乐律动不仅可以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多活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打造更高质量的音乐课堂。
比如,在教学《长江之歌》时,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该曲目,让学生对该曲目有初步了解,明確音乐基调,再引导学生讨论应当使用怎样的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配合。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不做具体指导,主要发挥辅助、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肢体动作,并大胆进行动作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刚开始,学生会有些拘束,肢体动作幅度不大,随着交流分享的慢慢加深,学生逐渐放开自我,各种肢体语言表达和身体律动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这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实现音乐课程教学的多元目标。
二、利用音乐律动辅助学生记忆
音乐学习中有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无论是歌词还是整体旋律,学生在学唱时都需要对这些要点有良好记忆[4]。部分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学科素养较强,对于这些内容不会产生学习障碍。但是针对那些乐感相对较差且理解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就要注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而学生利用音乐律动,通过使用肢体语言和多元感官,能够对曲目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消除记忆障碍[5]。
比如,在教学《我和你》时,教师可以从音乐创作背景、音乐曲式结构、音乐内容等方面给学生介绍这首歌曲,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曲目属于中英文混唱,学唱难度较大,教师播放曲目时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记歌词,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这给学生记忆歌词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辅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原本存在的学习障碍,从而明显提升了学生记忆歌词的效率,更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的多元目标。
三、利用音乐律动提升学生鉴赏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锻炼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非常重要,其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感受更加丰富,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依托[6]。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身体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旋律,体会作品的主题与情感,这对于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形成极为重要[7]。在律动教学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方向。
比如,在对《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中的《惊愕》曲目进行赏析时,由于这首作品有四个变奏,因此,在对每个变奏的赏析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律动感受乐章的特点。具体来说,第一变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起再落下双手;第二变奏时可以引导学生加大动作幅度,使其动作与第二变奏中的乐曲演奏力度、节奏变化、情感变化等相符合;第三变奏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食指进行敲击动作,同时根据旋律改变身体动作幅度及身体动作走向,表达出第三变奏乐曲的欢快情感;第四变奏整体的气势在不断上升,因此,学生律动的强度也要随之提升。将律动融入音乐作品赏析中,能够辅助学生体会不同乐章的特点,这是锻炼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四、利用音乐律动增强学习趣味性
丰富课堂上的音乐律动,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加积极投入,提升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活动。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从音乐作品的特点、节奏和风格角度进行舞蹈创编,以锻炼学生身体的律动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课程学习趣味性[8]。
例如,《春天的旋律》节奏明快,能够让学生轻松感受其中的欢快情绪,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音乐氛围。在教学这首曲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尽量让学生站起来舞动,如果空间有限可以分组进行,律动时间保持在五分钟左右。这样不但不会对正常的教学造成影响,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教学氛围,锻炼学生的音乐律动能力。刚开始,学生会有点局促,舞步动作幅度较小,随着舞蹈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内心害羞或者害怕犯错的心理逐渐消失,他们纷纷融入良好的音乐氛围,身体律动也越来越整齐。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音乐律动和曲目教学实现了有机融合,也使学生有更高的音乐学习兴趣。
利用音乐律动增强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还有很多其他的体现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曲目,为学生设计各种轻松有趣的律动方式,也可以将多种舞蹈等元素引入到曲目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比如《青春舞曲》是一首典型的维吾尔族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具有浓烈的民族风。这首歌曲最明显的特点是节奏轻快,而且还和民族乐器全面结合。在进行这首曲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声势律动与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演唱、打击乐和舞蹈,让各个小组在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共同呈现这一曲目。这一活动方式可以让音乐课堂变得多元而有趣,无论打击乐的演奏还是舞蹈的呈现,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身体律动感。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民族音乐的特点,也能让音乐律动更好地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此外,学生也会对这样的活动形式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课堂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利用音乐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
加强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合理引入音乐律动法,创设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能够根据曲目特点在歌曲演唱中进行良好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9]。
根据具体的教学曲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方法[10]。比如,在教学《花季如歌》时,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思路,根据这首曲目的特点引入相应的舞蹈元素,让学生了解基本舞蹈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身体律动感受音乐节奏。左右点步和颤膝踏步这些舞蹈动作都非常适合运用到律动教学中,其可以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排演,自主设计一些舞蹈动作。这些教学方法能够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让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六、在游戏活动中提升音乐律动感
音乐律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音乐学科素养,教师也可以基于各种游戏活动的合理设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律动感,让学生整体的乐感得到更好的提升。从音乐律动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式,一类非常值得引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游戏便是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类型。游戏设计最好能够让多人参加,这样能够构建更好的活动氛围,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整體的乐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
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接龙游戏。先是由教师通过肢体动作拍打出一个节奏,然后学生依次续接,对教师打出的四拍,先是模仿后两拍,然后自己再打出两个节拍,这样再合成四个节拍,接着由学生进行续接。一开始学生不能完全进入游戏状态,无法准确把握节拍,经过几个循环后,学生慢慢掌握了游戏的要领,整个接龙过程也就可以非常顺利地推进。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接龙游戏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很多学习乐趣,学生整体的乐感和音乐律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活动方式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学习体验。音乐课堂中融入更多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形式,基于活动过程提升学生的音乐律动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思维。教师除了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也可以在一些特定曲目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比如,当碰到一些节奏上非常规的曲目,节奏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在曲目学习中出现一定障碍。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可以首先让学生熟悉曲目的旋律,随后借助一些简单的声势律动方式,如拍手、跺脚、拍腿等方法找到正确的节奏。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优化学习过程,让各类游戏更好地开展,化解曲目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加强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提升自身能力。
七、利用节奏模仿加强音乐律动感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律动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代表性的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的乐感更强,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律动能力。一个很有效的活动方式就是开展节奏模仿训练。教师给出一个特定的节奏形态,学生在聆听后把握节奏特点,然后加以模仿。教师可以给出由简到繁的节奏片段,让学生逐渐进行模仿。一开始学生会很快适应,随着节奏变长,以及节奏变化越来越复杂,学生会发现把握节奏的难度在增加,这时对学生的音乐律动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并且让学生的音乐律动能力有明显提升。
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出一个节奏型,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模仿。此时,教师需要注意,这个示范节奏型的节拍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规律,如果太长,学生会在模仿的过程中容易忘记节拍,但是如果太短,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能很好地集中起来。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示范,其他学生进行模仿。随着活动的慢慢推进,学生能够越来越好地把握节奏型的相应特征,还能够发现一些潜在规律。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身体也会开始跟着律动,整个课堂的氛围轻松融洽。这样的活动形式会让学生感受到很多乐趣,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将音乐律动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与体验,还有助于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锻炼与提升[11]。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音乐律动教学的具体开展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廉欣.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9-20.
陈艳晖.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168,175.
孙丽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9(12):123-124.
孟丽.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北方音乐,2018,38(06):224.
刘畅.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105.
江培英.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6):78-79.
王永亮,王晓静.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化产业,2021(05):134-135.
张山珊.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1(02):111.
胡佳佳.试论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1(01):31,33.
杨学虎.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训练方法行动研究[J].学周刊,2021(04):155-156.
刘艳芳.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3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