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琪 胡紫怡 张雨梦 王佳佳 黄紫洁
摘要:以虚拟经济为依托的电子商务逐渐发展成我国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带动我国传统经济领域又实现一大飞跃。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市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涌现的一大批电商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商人才来壮大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对于人才的输送和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无疑是最为高效直接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人才输送培养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人才输送,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企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互享资源,发挥其优势和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适合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而电商行业人才短缺是近几年来的常态,行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目前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有存在脱节现象,因此高校和企业应更加重视人才输送培养模式。
1现有校企合作人才输送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学校与企业之间对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清晰,职责范围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与企业实践两者分离。学校与企业缺乏高效合作沟通,两方培养体系分离,导致培养成本高,效率低,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也没有相关考核评价制度,长久如此,不仅培养不出高质量人才,还会对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造成不好影响。
1.2教资力量有待加强
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齐全,实践知识却欠缺。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但是理论知识不扎实,因此现有培养模式投入大,效率低,无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着学习运用。两者分开培养,不仅学校与企业投入巨大,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仅要学好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知识,还要学会自己将两者融会贯通,并熟练去运用,导致学生学习疲惫,积极性不高。
1.3培养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校企合作是一种常见模式,但是各大高校都出现了不同问题,其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最为常见,对于学生的管理,基本都是在校辅导员进行统一管理,而教学工作是由学校教师进行教授,学生各项学习资源也由学校教师进行管理。学生实践培养却是企业进行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后,学校教师对其情况基本不清楚,主要由企业与辅导员对其管理,甚至会出现辅导员都不清楚的情况,这就会出现沟通效率低下,一旦出现问题,三方都无法及时解决,甚至会对后期合作造成不好影响,学校会损失信誉度,企业会造成投入资源浪费。学生在实习后返校,也没有考察评价体系,学校对其学习情况基本不清楚,也没有设置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2对于现有模式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激励模式
为更好的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激励,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物质激励即为通过奖励一些实质性的物质使学生得到满足感,对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神奖励即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口头表扬或者开会表彰,适当的进行精神激励能给学生更多自信和动力。
2.2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
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差异,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因此高校和企业运用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能打造更加多样化的人才,教师们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持续性的得到有个性特点的发展。
2.3学校与企业明确定位于责任
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学校主要负责理論知识教授培养,企业要负责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解相关岗位所需实践理论知识,共同负责培养学生实践理论结合能力,联合举办相关专业比赛,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以及线上模拟实训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实践之前提前学习操作,还能对学生能力做一个评估。
2.4多重保障模式
多重保障主要体现在设备保障、师资保障等。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要的教学实践设施必须得配套齐全,尤其是专业硬件设备,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应用发展方向的产物,它依附于现代科技网络,如果学习的相关专业设备配备不全,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就是要有专业的师资团队,专业的指导训练能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老师提供的优质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在校管理团队老师可以招聘企业管理人才,让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可以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桥梁,提高沟通效率,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与学习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立国。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1):6-15
【2】陈旭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义乌市为例【J】.价格月刊,2014(3):66-69
【3】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3-94
项目编号:20181179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