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的传授汉语言文学知识,本次研究中简要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后现代教育思想内涵,分析了后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中运用的作用,分别从融入思路与践行路径两个层面入手,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
汉语言文学是系统的、规范的汉语言知识的教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丰富性与广泛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中单一的古典文学教学。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课堂效率较低,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汉语言文学。因此,教师积极引入后现代教育思想,以此调整教学思维,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与资源,进一步丰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我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学校开设汉语言文学课程,主要目的是传授汉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的汉语言储备、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鉴赏能力、审美价值观念,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教师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将现代社会现象、历史文化资源你等融合起来,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思想道德内涵、优秀文化理念与传统文化思想,将课程教学与思想素养的培育充分融合;还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明确传授汉语言知识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汉语言运用水平[1]。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停留在较浅层次,更多的是组织开展基础汉语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在课后观看书籍或者视频,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思维启发与思考引领,导致学生缺乏对汉语言知识的理解,不能够真正领会汉语言知识的精髓。一些教师在汉语言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尽可能的做到“每一个细节都讲到”,缺乏对重点知识、难点问题的倾斜,导致学生无法分清重难点,降低了整体教学效果。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内涵有关概述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有机融合,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育指导思想,能够体现出当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发展主题。后现代教育思想可以基本分为:理论性教育思想、实践性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其中理论型教育思想就是指以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思想;实践型就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随着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感受的积累自然形成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政策型就是指我国教育部门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提出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对学校教学具有引导、借鉴的意义[2]。相较于现代教育思想,后现代教育思想直指现代性思想之下教育领域的基础实践活动不足,提出教育中存在“形而上”、“认识论”的情况,直接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教育层面,后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教育,被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束缚,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结构等均被各种各样的计划所束缚...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后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差异性”、“生活性”;认为教育需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其实,寻求“不同的声音”,认为教育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的的学习者能够从不同方式、最大程度上享受教育。
三、后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中运用的作用
根据后现代教育思想内涵分析可以看出,相较于现代教育思想,后现代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改革而言根据实际意义,其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主动发现当下教育的不足,提出“教育要具有差异”、“差异要从不同文化背景中寻求”、“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增强学习者的内驱动力”等教育观点。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进一步突破单一的语言知识教学,让教师发现现阶段教学中“教学层次较浅”、“缺乏对汉语言文学背景的利用”、“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的问题,从而辅助教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提升汉语言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
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之下展开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立足汉语言文学的历史背景与国家文化背景,深入到我国历史发展、社会背景中寻求各种汉语言知识、内容的来源与衍生过程,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追寻汉语言的由来,感受汉语言文学中汉字、词汇、文章、语言风格、文学形态的产生过程,理解其独特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后现代教育思想,进一步将文化背景、历史元素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引起学生的激烈交流与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将这种对汉语言的探索作为自己的兴趣与生活,实现汉语言教育教学效果的增强。
四、后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思路
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之下,原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直接暴露出其教学层次较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且原本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资料运用较少,更多的是依靠汉语言教材中的内容。这就需要进一步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思想,以“思维”、“方法”与“资料”作为后现代教育指引教学的关键点。
(一)摆脱旧思维
传统思想中,一提到汉语言文学,就联想到了枯燥、乏味、大量的汉语知识与文章,给人的感觉是无聊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与以往的汉语言教学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原本汉語言教育中,教师认为汉语言知识繁琐、广泛、深奥,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创作意图,会大量给学生进行讲解,以说教、灌输的形式传递知识,此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有限,很难产生对汉语言知识的深刻理解与主观见解;在课后任务的设计中,一味的给学生布置理论性作业,比如:了解鲁迅的生平,阅读文章感受鲁迅的写作思想等。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下,学生始终被束缚在书本教材中,缺乏自主发挥的空间。后现代教育思想视域下,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思想,要认识到汉语言知识的多样性、丰富性与综合性,从而做出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层面的调整[4]。教师要遵循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差异性,认识到不同知识在其文化背景之下的特征与独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了解不同知识的背景、社会文化与社会来源,从而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差异,理解不同知识的产生及其影响;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42A7F734-B60A-4B3B-9C02-0E957DF4B9DE
(二)采用新手段
以往的汉语言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讲解,同时利用黑板呈现板书,让学生记录,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文字的学习或许是枯燥的,但是文化本身是丰富的。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不仅是在学习汉字、词汇,更实在学习汉语言所诞生的文化,文化才是汉语言教学的根本。后现代教育思想之下,教师需要适当转变教育教学手段,灵活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思维导图等,将更多的文化元素渗透到课堂上;还可以通过视频、虚拟动画等展示汉语言知识所述的文化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汉语言。
(三)借用多资料
丰富、多元的资料是进一步丰富汉语言文学教学、凸显后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元素。后现代教育思想中,提倡“让学习成为学习者的生活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分别从“给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自主探索提供丰富的资料,比如:汉字在不同时代的呈现、著名作家的生平、现代汉语结构与古代汉语结构的差异等,以丰富大量的资料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各种学习行为。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主题,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自己选定研究方向,自己查询资料;学生查询、获取资料的过程,就是不斷拓展汉语言知识学习范围、践行学习行为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养成了自主探索汉语言知识的习惯,促使汉语言的学习进一步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生活方式。
五、 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践行路径
(一)转变课程教学思想,重组课堂教学过程
后现代教育思想之下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原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丰富性、综合性、文化性,坚持以后现代教育的“差异性”、“生活方式化”作为课堂教学活动重组的依据,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率。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师主导课堂”的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思想,认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作用;同时认识到不同汉语言知识内容在其特定文化背景之下的独特性,理解汉语言文学内容之间的差异。以《中国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五编 宋代文学》教学为例,在“宋代文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第一课时”直截了当的提出其与“隋唐五代文学”的本质不同——所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的差异,之后再展开课程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产生、影响及意义,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需要以“以学生为主”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将“讲解”的时间浓缩到10-15分钟,剩余时间安排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小组交流、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等,进一步重构课堂教学活动体系。
(二)立足汉语言内容基础,以丰富资源拓展学习范围
后现代教育思想之下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要始终立足汉语言知识内容本身,以知识本身为“圆点”,分别向知识产生背景、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及演变、知识的运用与效果等多个方向进行辐射,有目的引入教学资源,拓展课程教学范围,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以上述的《中国文学史·第五编 宋代文学》为例,在讲“西昆体的盛衰”中,教师要想引入相应的教学资料,就要以“西昆体”为主题,引入西昆体文学体裁的各种资料,比如:西昆体文章、西昆体的艺术特征、西昆体的代表人物与作品、西昆体的发展过程及其节点等;同时以视频、音频、调查报告、文章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交流、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提供支持[5]。
(三)考虑不同教学内容差异,实施多元化汉语言教学活动
后现代教育思想之下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建议要重点强调“差异性”,这里的差异性主要是指汉语言文中不同课程内容、文学知识的差异,比如:产生时代差异、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差异等。汉语言知识内容之间具有较强联系,但是其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差异,此时使用同一种教学活动,明显是不恰当的。以“高度繁荣文化对诗文的影响”这节课为例,其明显属于古代文学范畴,此时若使用“鲁迅文体”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形式,不仅无法体现出古代文学产生的特定条件,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倦。课堂中,考虑这节课中的“宋代”社会背景,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宋代”的有关影视作品或者宋代名画,让学生在这些资料中寻找出宋代文学、文化审美的倾向,之后引出“高度繁荣文化”、“宋代诗文的特征”等内容,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宋代特定历史环境视域之下学习知识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进一步明确呈现宋代诗文特征及其产生条件、影响因素,让学生清晰掌握其中关系。这样一来,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也能够凸显不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特点。
(四)关注学生课程学习体验,以高效互动驱动学生思考
后现代教育思想之下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教师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互动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容。以上述的“高度繁荣文化对诗文的影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内容,适当设计问题为:图示中有哪些元素,你能够举例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元素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吗?以具有一定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之后能够获取“有价值的答案”,从而提高这一次互动的实效,让思考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此时引入后现代教育思想,能够辅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维,灵活运用新的技术与教学工具,通过探索与实践提升教学有效性。今后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仍旧需要立足汉语言内容基础,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丰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旺桑哈姆.现代教育思想引导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措施[J].时代报告(奔流),2021(01):104-105.
[2]罗曦.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长江丛刊,2020(33):47+91.
[3]张沫.浅谈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开展[J].才智,2020(10):64.
[4]罗布志玛.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2020(04):151+157.
[5]王倩.现代教育思想引导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路径[J].科技资讯,2020,18(03):160+162.
作者简介:欧阳晶(1971-),女,四川南部人,成都开放大学,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42A7F734-B60A-4B3B-9C02-0E957DF4B9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