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及步态指标的影响

2021-01-18 07:11赵维维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步态踝关节步行

赵维维

痉挛型脑瘫(SCP)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之内发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SCP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造成对下运动神经元失去控制,引起肌力失衡,下肢肌张力升高,稳定度受限[1]。进行康复训练对改善患儿症状尤为重要,目的是改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肢体活动度。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是目前较为新颖的训练方法,利用听觉、视觉、触觉的输入,调动患儿运动的积极性,改善患儿下肢运动控制能力[2]。本文探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SCP患儿足背屈功能及步态指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1例SCP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4.04±0.25)岁,双瘫26例,偏瘫19例;观察组46 例,男25 例,女21 例,年 龄3 ~6 岁,平 均 年 龄(4.5±0.30)岁,双瘫24例,偏瘫2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SCP诊断标准[3],粗大运动功能在Ⅰ~Ⅲ级,患儿及家属知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状,骨骼肌肉器质性病变。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和低频电疗法。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将患儿下肢运动与“健身e路骑”游戏相关联,在自行车游戏中锻炼患儿下肢协调性和力量,训练15~20 min/d。首先进行被动运动2~4 min,设定阻力和速度后进行模拟竞技使患儿主动运动5~10 min,主动训练后进行被动放松训练2~3 min,训练过程中及时鼓励患儿。低频电疗法,采用低频电刺激仪器对患儿双下肢进行神经肌肉功能性刺激,减低双下肢肌张力20~30 min,1次/d。

观察组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采用丹麦KMC1虚拟情景运动系统进行训练,训练前由护理人员进行示范,患儿掌握后进行训练。进行游戏训练模式,根据患儿感兴趣的游戏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游戏训练的过程中,患儿处于虚拟环境下,可在屏幕上看到自身虚拟图像,患儿处于直立位,将双侧踝关节活动度范围设定为35°~45°,设置腿部最高和最低位置。踝关节训练,足踝背伸,足踝向足背方向使劲,再放松,连续做2~3 min;足踝折屈,踝关节向脚心方向使劲,再放松,连续做2~3 min;足踝关节内外翻,踝关节向胫骨侧方向使劲和腓骨侧方向使劲,连续做2~3 min。若出现痉挛症状,立即停止训练。根据患儿病情调整训练难度,使游戏困难程度从易到难逐步上升,实时鼓励患儿做到最佳训练效果,提高患儿自信心和积极性。训练20~30 min/次,1~2次/d。两组患儿每周进行5 d训练,均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足背屈功能:采用量角器测量足背屈角(踝关节被动背屈的角度)。②粗大运动功能:以GMFM-88为评估标准,主要评判其中D区和E区,为站立位和行走与跑跳能力,D区总分为39分,E区总分为72分,分值越高代表粗大运动功能越好。 ③三维步态分析: 采用鸿泰盛GaitviewAFA-50足底压力分析仪检测步速、步长、支撑相和摆动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用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足背屈角、粗大运动功能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足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见表1。

2.2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三维步态参数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步速、步长、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支撑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足背屈角、粗大运动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足背屈角、粗大运动功能比较(±s)

注:与训练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足背屈角/(°) D区/分 E区/分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46 3.17±2.04 11.68±3.79* 16.33±3.25 35.42±3.46* 41.28±3.76 67.25±4.65*对照组 45 3.19±2.05 6.28±3.65* 16.38±3.27 23.47±3.44* 41.30±3.80 53.29±4.62*t 0.046 6 6.920 6 0.073 2 16.519 5 0.025 2 14.364 2 P 0.962 9 <0.000 1 0.941 8 <0.000 1 0.979 9 <0.000 1

表2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三维步态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三维步态参数比较(±s)

注:与训练前相比,*P<0.05。

步速/(m·s-1) 步长/cm 摆动相/% 支撑相/%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观察组 46 0.33±0.11 0.73±0.44* 24.03±3.10 32.82±4.63* 25.43±2.13对照组 45 0.34±0.12 0.48±0.35* 24.05±3.11 27.41±4.57* 25.44±2.15 t 0.414 1 2.995 4 0.030 7 5.608 7 0.022 3 P 0.678 8 0.003 5 0.975 6 <0.000 1 0.982 3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37.84±2.34* 74.25±2.15 61.46±2.03*30.17±2.28* 74.23±2.16 68.49±2.04*15.832 4 0.044 3 16.476 5<0.000 1 0.964 8 <0.000 1

3 讨论

SCP是由于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因素下造成发育不全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而引起运动功能紊乱。其中踝关节是连接足部和人体躯干的重要枢纽,踝关节的运动影响着肩、腰、膝的活动度,因此踝关节背屈对改善患儿步态和提高下肢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显示,训练后观察组足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三维步态参数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可提高患儿足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分析认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主要是以重复性为主,通过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控制痉挛,但其缺乏趣味性,无法激起患儿运动的适应性和积极性[5]。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依据足底触觉传感器的输入可随时监测患儿的运动情况,使患儿的踝关节活动度得到最大程度的调整,从而提升了患儿踝关节的控制能力,步态稳定度和站立位平衡,使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提高[6]。经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患儿的踝关节活动能力增强,对于患儿的步行能力来说,其摆动相和支撑相功能均得到稳定,使步速得到提高,步速的提升代表着机体耗能降低,利于患儿节省体力[7]。步长不仅与踝关节活动范围相关,也与膝关节和骨盆的协同运动密切相关,在训练过程中,易忽略膝关节、骨盆和躯干的运动控制,在此情景模式训练设置中骨盆为固定位,无法进行运动设定,同时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大部分为被动运动,因此,进行有效运动训练需要正确的重复运动模式和适宜自身视觉和感觉的输入[8]。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也可明显改善机体各个肌群和多关节功能性肌力,进行肌力训练可提升大脑功能的重组,促进肌群的控制能力和协调性,进而提高患儿的步态稳定性。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主要对踝关节进行训练,使踝关节活动度得到提升,主动运动控制能力增强,使患儿足屈角度扩大,下肢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患儿粗大运动功能[9]。观察组采用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实行,可调节和降低高肌张力,使四肢肌肉放松,可明显改善患儿肌肉痉挛症状,促进其行走能力[10]。

综上所述,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通过缓解痉挛、调整踝关节活动范围对SCP患儿治疗,可提升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足屈角度和步态。

猜你喜欢
步态踝关节步行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特别策划《步态分析研究综述》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步态识人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