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芹 梅香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当如何认清德育工作的核心、把握德育工作着力点、找准德育工作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和举措,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多次阐述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时代责任和重大历史使命。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从成立到现在,被人们认为着重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忽视其德育工作的院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很多高职院校还是能意识到对学生德育工作培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德育方面的教学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引导,导致教学成效不明显,并未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我们更需要探讨有关高职院校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的研究,政府应当努力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机制,不断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国家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立德树人的培育环境单一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环境的创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同时也应当是社会、社区、企业、家庭的责任。当前,德育任务的主要承载方落在教育阵线,但大学校园只是大学生活动全域的一个部分,大学生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仅靠大学去塑造和影响显然是不够的、不全面的。所以,无论是院校环境、社会环境、社区环境、企业环境还是家庭环境,甚至是网络环境,都应通过各自的服务功能关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德育工作创新不够
高职院校是新形式下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考验,因此需要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创新。然而高职院校并没有积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环境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创新意识还比较欠缺。突出表现在:第一、网络化境下,德育工作理念没能及时创新。第二、没有积极创新途径和方法。第三、没有根据学生需要完善内容。
(三)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在执行层面,一般是作为软性指标来对待。软性指标“软”的主要特点在于评价的主观性,而主观性问题的由来在于对德育内涵的不可概括性导致,以及不可具体测量和评价性导致。大学生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德,如何阐述,如何确保其全面,如何分类,如何分层,进而如何将这些类别、层面找到相应的显性指标来量化,都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系统研究的问题。另外,一般而言,高职院校都会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学生层次和特点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用,但具有内涵全面,体系健全,可以适应动态变化,兼具学校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在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德育工作评价体系的不够健全,又会反向影响德育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缺失又会加剧评价的随意性、主观性,最终让德育教育没有发挥出其核心作用。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对策
(一)系统化创设德育环境
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起到巨大作用,高职院校应完善现有的德育教育环境,尽可能的强化德育教育工作成效。但系统化德育环境的创设,需要多种主体的主动作为与积极参与。除了学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需要加强上述育人制度、理念、方法、举措、评价体系等机制建设以外,社会、社区、企业、家庭等多元育人环境均因担负育人责任。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分应主动作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第一资源。出台并营造有利于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关注德育的优良社会制度和氛围。其次,社区、企业、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建立常态化的紧密联系制度机制,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建设、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性及充分就业等方面加强沟通和联系,全方位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活动全域。
(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高职院校在网络环境下要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一是情理交融法。“情”即情感陶冶,“理”即说理引导,也就是动之以情、交之以心、晓之以理,情与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情理交融法。二是示范比较法。“示范”是指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三是网络对话法,是德育工作者利用網络,“面对面”听取教育对象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回答教育对象提出的问题,同他们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讨论问题的方法。
(三)科学构建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首先,道德建设内容广泛,阐释不易,但并不代表德育要素无法提炼。我们可能提供的视角或者说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要素。其次是要素的量化性改造,也就是解决评价可操作性问题、显示度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立体化阵地和载体,将道德要素嵌入各种层面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学分制等形式固化,来承载量化性改造问题。最后,将上述框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赋分,形成时间、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要素为一体的三维立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维佳,杜雄. 以“美”促德:高职德育创新模式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08)
[2]裴文超. 新时代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模型构建与探索[J].职业. 2021(18)
[3]卢元文.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径思考——基于福州F院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观察. 2020(30)
[4]徐继东,张泽,姜柯羽,韦骊.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1(01)
[5]谢文艳.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质量探讨[J]. 成才.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