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摘要: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他们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而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游戏和玩闹中。此外,处于幼儿阶段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自控能力和管理能力,道德行为会出现偏差,再加上没有强制的约束和规则意识,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形成有效的行为规范。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留守儿童;课堂教学
引言:隔代监护基本上无法做到对幼儿的深层教育,父母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如敏感自卑、孤僻内向等问题,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农村幼儿园可以用爱推动教育的发展,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用爱呵护幼儿健康成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爱的教育缺失的现状
(一)思想品质的教育
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进行监管教育,老一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要么过分溺爱,要么直白地斥责。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留守儿童的个性形成了两个极端:要么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在溺爱中养成骄横的心理;要么形成内向和自卑性格。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疏于管教,监护不力,不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幼儿无法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此外,溺爱环境中的金钱教育使不少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爱的教育并不是金钱能够弥补的,并且在幼儿犯错误之后,部分监护人忽略了对幼儿思想品质的教育,不能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容易使幼儿形成敏感、自卑、自闭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监护人常常只注重幼儿的身体发展,而忽略了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了教育中的难点。心理问题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发展。3~6岁的幼儿正处于需要依赖和关怀的阶段,父母的外出、监护人的忙碌,使幼儿被迫成长。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正是敏感自卑、情绪化的阶段,心理情绪需要及时开解和疏导,但部分监护人在监管过程中只注重幼儿的身体发展,忽略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疏导。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叙说的环境,缺少朋友和亲人的陪伴,长此以往,会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而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不良的性格。这种性格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有效策略
(一)用耐心和爱心温暖幼儿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幼儿。比如,在幼儿刚入园时,为了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教师应先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快速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中;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也可以让幼儿放下内心的防备,让幼儿真正接纳教师。耐心和爱心是打开幼儿心灵的最佳钥匙,教师可以用自己亲切的话语、行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教师在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要通过爱心和耐心构建起与幼儿交流的桥梁,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让幼儿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并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由此可见,教师借助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教育,更容易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并且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宽严并济,纠正幼儿不良行为,引导他们主动交往
对于大多数留守幼儿来讲,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的生活氛围都不利于他们学习和成长。因此,无论是在幼儿园内开展一些游戏教育活动,还是回归家庭与监护人的互动中,都需要坚持宽严并济的原则,使幼儿更好地明确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让幼儿能够对真善美建立起良好的认知,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幼儿社会性意识发展。例如,当家里来客人时,要引导幼儿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建立基本的问候和关爱意识。在家庭环境下,对于幼儿表现出的一些学习进步,监护人要积极给出正面积极的回应,关注幼儿的感受和个性心理。当留守幼儿进行自我展示、才艺表演等出现比较紧张的心理时,其他幼儿可以一起与他牵手,帮他们消除紧张情绪,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让他们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
(三)创新德育教育实践方法
德育教育相较于一般的课程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践之中,幼儿园教师应转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避免将德育内容以线性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否则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导致德育工作说教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无法获得幼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从“立德树人”这一本质要求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重构德育教育方法。结合《3-6岁儿童发展纲要》这一重要指导文件的要求,引入趣味游戏,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是一种性质有效的创新德育路径。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可以应用竞赛形式,利用幼儿胜负意识强的特征,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文明礼貌标兵评选比赛”这一竞赛型游戏,先将这一比赛的各项标准告诉幼儿,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2分”“午睡期间不说话+3分”“与伙伴相处时保持友好+3分”等,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为其计分,将表现优异者评为“文明礼貌标兵”并给予其一定奖励,如颁发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提高对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力度,借助多媒体创设德育情境,以音乐、动画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增强德育实践的趣味性,进一步深化幼儿对道德和行为准则的理解与认同。
结论: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爱的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情况,主动承担起教育和培养留守儿童的重任。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既要有爱心和耐心,也要有方法、有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萍,劳鲜艳,吴小菊,邓定玲,麦意宁.3—6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及幼儿园应对措施——以崇左市天等县仕民幼儿园为例[J].广西教育,2019(37):14-16.
[2]邱麗琼.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家园共育[J].好家长,2019(71):13-14.
[3]梁灼贤,周燕华.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共育与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17.
[4]李红.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幼儿家庭语言环境现状调查与解决措施分析[J].国际公关,2019(0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