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2021-01-17 23:20吴超蓝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意义初中语文

吴超蓝

摘要:新课改以来,深度学习的理论逐渐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师的视野,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接受,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探究如何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开展深度教学,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教学改进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探究,以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学习;意义;思维发散

深度学习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教授提出来的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理念,如今被广泛应用到基础教育领域,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教学活动的优化和调整,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深度教学理念,促进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开展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深度学习能够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然要发挥兴趣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尚不成熟,学生本身就对那些更具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感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从传统教学活动的改善入手,真正利用深度教学的理念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并不会细致的思考教学内容的实际内涵,学生也很少会有课堂自主思考的时间,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而深度学习往往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成长的塑造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之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高度的自主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深度学习语文为初中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更要锻炼学生的持续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以后的成长来说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借助深度教学的模式去引导学生深入的发现初中语文学科中的一些探究问题,并且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去开展自主的专题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综合提高。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

(三)深度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目前的时代条件下,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用人单位反而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培养的重要品质。在这种背景下,深度学习的理念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锻炼,在深度学习的要求下,学生需要深入的理解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并且需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构建普适性强、操作简单的深度学习策略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深度学习,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本阅读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提高,对部分教师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设计必须要遵循教学目标,尽可能采取简约的方式,教学手段也需要以简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心倾听学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语文文本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与取舍,重视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的、含义深远且精妙的词语、段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细细品味,探究他们包含的意义,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耐心倾听。如在第二段开头作者这样写道:“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先引导朗读体会,接着引导自主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看树叶飘落是趣事吗?作者为何‘又’要坐在屋里独自看树叶飘落?”从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与秋天落叶飘零的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的心情:暂时不能接受自己残疾的现实,心中非常悲凉的情境。再通过分析这种寄意于物、借景抒情写作手法,表达并抒发作者的萧瑟之意。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细致分析与深度阅读,体会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探究语言中包含的深层、丰富意蕴及作者的心理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从而构建具有普适性强、操作简单、容易改进,便捷推广特点的更多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二)延伸学习活动,促进思维发散

深度学习是一种立足于现有教材之上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很难有效的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锻炼和提高。从教学初衷来看,深度教学模式存在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自然不能够局限在教材的几篇内容中,初中阶段现行教材的内容有限,如果教师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高,需要进行有效的课外补充,对现有的学习活动进行一定的延伸,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比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应该围绕着作者安徒生来进行一次课外补充。从世界范围来看,安徒生的童话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而这篇《皇帝的新装》更是安徒生鞭挞黑暗的一篇著名作品,也是安徒生写作中期的一篇代表作。在创作中期,安徒生的童话有了更多的现实意味,那么教师就可以从安徒生这个时期的作品出发,将《白雪皇后》、《影子》等同样折射现实的一些童话作品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在以往的教學中,学生通常认为童话故事只是幻想,经过这堂课,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也能够对安徒生的写作时期以及不同时期内写作的主题和特色进行了解,这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又如在《小石潭记》学习的时候,前两段中有这样的内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但是后面却有这样的表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什么在同样的地点,看到的是同样的景色,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心理反差呢?很明显这样的问题就是依照矛盾点设定的,这样的冲突,可以使得实际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教师而言,在实现对应问题设定的时候,就需要找到文本中的冲突所在,然后依照这样的冲突来进行优化,由此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在锻炼学生思维中的效益。

(三)对课文进行深刻的分析

课文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何要大段落地对其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揭示,在于披文入情,提要钩玄,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理解文章语言的内蕴。课文分析不是简单的肢解和剥离,而是通过分析之后,从局部或细部识通篇,管窥全豹,从而做到整体感知,把握全文的主旨。分析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寻找“紧要语”“关键词”,即文章中精要、精彩、精妙的语句。二是发现“关节眼”,即通篇文字的联络照应、段落衔接或词语句子呼应。三是比较“新异处”。在和同类的其它文章比较中发现其内容的丰富深刻和形式的独特新颖。课文分析的途径大体有三种:一是聚焦“形象”的特写与细节。一般适合于小说、戏剧等有人物、情节的作品。二是揣摩品味新异传神的语句,波澜迭起的行文布局,但也不忽略平字见奇、朴字见色的语言表达,一般适合于叙事言情写景的散文。三是为课文编提纲或列图表,找线索,寻因果。一般适合于各种说明文和议论文。方法途径或有交叉,但辨词析句、咬文嚼字在分析过程中是一贯的。

例如,在《苏州园林》的课文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巧设阅读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导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展示不同角度下苏州园林的景致,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观看园林建筑,在认真观看中进一步发现园林建筑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探讨园林建筑的风格,如邀请游览过苏州园林的学生,谈谈自身的感受,并分享自己喜欢的一些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发挥想象力去体验与探索园林建筑的特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一些建筑与园林进行对比,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深度学习的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从教学理念的改变出发,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淼.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研究——以初中语文课堂为例[J].科技风,2021(15):34-35.

[2]解丽丽.浅谈促进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28-29.

[3]周兴昆.初中语文深度学习初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7):38-40.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意义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有意义的一天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