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
摘要: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要加大对此关注力度,增强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本文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前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精神形态、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繁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同时,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程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才选入的,其包含的内容都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精神底蕴,大多都是一些极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挖掘教材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以及精神情感,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学生展现出文章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魅力。在讲解文言文或古诗文时,可以先讲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背景、历史、文化现象,学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进行详细的文章解说,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精神底蕴和作者高尚的品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以及文人所具有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增强精神底蕴。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注重挖掘教材本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精神底蕴。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这种情况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考虑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活跃课堂氛围,从视觉、听觉多角度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参与性强的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立足课文,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立足课文内容本身,在不同类型的课文中,穿插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文章或诗篇。而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课文授课时,要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和背景,然后向学生滲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学爱国诗篇《红烛》时,教师可先了解《红烛》的创作背景,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影片、短视频或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又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反对党八股》时,同样可以采取上述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学习态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可向学生穿插介绍中国古人的学习态度、文化精神等内容。例如,在教学《师说》《劝学》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文意思的同时,可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其中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宝贵精神文化,对当代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其学习、传承。
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传统文化课外拓展活动
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想要在此基础上,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片面地放在教学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其中具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吃粽子、划龙舟等。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后开展一些传统文化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入的了解,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帮助学生培养文化素养。
五、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要加强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探究,了解课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教学《短歌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课文中塑造的曹操是一个充满抱负的英雄形象,而在生活中,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则是奸臣、小人。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课下搜集支撑自己想法的曹操的事迹,上课时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可多角度认识曹操,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进行其他课文或历史人物的介绍时,教师都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人物背景,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努力让学生每次学完课文后都有兴趣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结语: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底蕴,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胡逸.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20(71):31-32.
[2]米家卓.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6(2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