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薏
[摘 要]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采用激活经验,联系实际、问题引领,贯穿始终、改编活动,自主发现、合作共享,精彩展示、资源拓展,延伸课外、学科融通,综合运用等教学策略,遵循实施的一般路径设计教学,以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领域的课程内容,“综合与实践”是其中一个领域的内容。通过课堂观察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绝大部分教师确定“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是教学参考书,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准备和组织教学方面没有参照样本,课堂实施路径尚不清晰,实施策略有待提炼与梳理。
(二)概念界定
“综合与实践”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这样阐述:“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策略(strategies)就是指行为的基本指导方略,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应用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对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等因素的总体策划。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归纳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开展的有效途径与策略,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最终实现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在数学实践、数学思想和数学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探索如何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课堂结构为切入点,探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策略,最终实现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在数学实践、数学思想和数学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四、研究的结果
(一)归纳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策略
1. 策略一:激活经验,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小黄车”引入,借助两个学生骑自行车的视频,在比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聚焦于要解决的问题:蹬一圈走多远和什么有关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科学课中对自行车结构的认识和对大小齿轮转动情况的观察与研究,把现实中具体形象的科学常识现象与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把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与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建立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现象作为数学逻辑推理的依据,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研究“圈数与齿轮齿数有什么关系”。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合作探究中建构问题解决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2. 策略二:问题引领,贯穿始终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方式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是引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时,教师遵循“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真实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节课围绕一个实际问题展开,即怎样向食堂管理员推荐一周的食谱?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经历了设计搭配方案、交流搭配方案、调整搭配方案、回顾搭配过程、选择搭配方案和给出健康建议等环节。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是承载知识、能力、素养的真实情境,并在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中实现的。
3. 策略三:改编活动,自主发现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开展“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天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发现,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发现、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为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课前,通过对学情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对田忌赛马的故事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教学中如果仅局限在“田忌赛马”的故事本身,会不利于学生从对策论的角度解决这类问题。为此,教学中教师采用了练习中“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代替故事“田忌赛马”作为贯穿课堂的主要学习材料,设计了四次“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学生在做中悟、悟中思。第一次——师生玩牌,激发兴趣。以“比扑克牌大小”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引发学生的探究需求与欲望。第二次——小组玩牌,寻找策略。通过展示小牌获胜的情况,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寻找到小牌获胜的策略。第三次——组内再玩,补充策略。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大牌先出是小牌获胜的重要条件。第四次——调换小牌,完善策略。小牌要有两张比大牌大才能获胜。在教师提供的自主参与、发现的机会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策略”,更是思维的提升、数学品质的发展。
4. 策略四:合作共享,精彩展示
开展“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是在个体参与与同伴合作中完成的,这里既有小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间的交流。通过交流与合作达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时,小组合作贯彻学习始终。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层:第一层情境引入,发现、提出问题。教师播放田径比赛录像,提出问题:看完这两段视频,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看完视频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确定起跑线的问题、道宽的问题、形状的问题、跑道方向的问题等。教師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首先聚焦课堂中可以研究的问题,即关于确定起跑线的问题。第二层探索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提出问题:认识了400米的跑道,你们能研究关于确定起跑线的问题了吗?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方案,开展研究。第三层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问题:谁能在图上标出几条跑道起跑线的位置呢?第四层拓展延伸,发现、提出新问题。课后,学生根据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继续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而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对不同小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了交流分享。
5. 策略五:资源拓展,延伸课外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超越数学教学的范畴,开发多种教育教学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学延伸到活动,在不同学习形式的呈现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团队意识、自信悦纳等良好的数学品质。
如:从数学史的内容中创编出儿童数学舞台剧,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和数学史上一些著名的故事,把它作为素材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策划和设计,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从服装、道具、音响到台词无不体现着师生的精心准备。学生们将表演与数学知识巧妙融合,带领观众们穿梭古今、徜徉中外,走进刘徽等数学家的故事,学习古代计数方法、圆周率、统计图等知识原理,在搜集资料、参与设计和角色扮演中感悟数学、理解数学和表达数学。别开生面的数学舞台剧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将学习数学知识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带给学生们新鲜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遨游于数学知识的海洋中。
6. 策略六:学科融通,综合运用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突破数学领域的范畴,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紧密联系,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数学与科学的融合,自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来,数学就一直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而存在。自然科学和数学的联系紧密而复杂:科学为数学提供了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数学则为科学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节约用水”这一内容时,教师联系六年级科学内容“一天的生活用水”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了布置项目——测量不同的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实践操作——学生操作收集数据并绘制条形统計图;汇报交流——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课外拓展——观看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和图片,以数据作为有说服力的例证进行全校倡议,呼吁同学们珍惜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渗透环保教育。
(二)归纳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实施路径
通过对不同课例的研究与梳理,逐步形成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实施的一般路径:
五、研究效果分析
1. 教师方面
教师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确立目标时,教师不仅参考教学参考书,而且有自己的系统思考,提出的目标更贴切、可行、明确、可观察,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数学实践、数学思想和数学品质的达成情况。教师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抓住教学的关键问题,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在合适的时候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关注了过程性评价。“数学实践”“数学思想”和“数学品质”贯穿始终。
2. 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能主动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数学素养得到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