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赛 赵晓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始逐渐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能力还存在不少缺陷,所以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将学生的智力集中起来,去解决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題,比如新时代小学生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导致教师的小组合作指导与组织出现问题等情况,教师需要积极地创新去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小组合作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小组合作现状及其应用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应用
在小学阶段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基本的动力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的时代下,小组合作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学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过去那种比较单一的,以讨论为主的小组合作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做出很多改变,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来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
一、 小组合作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已经发现小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学习能力、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不采用小组合作,教师就只能采用传统的给学生“开小灶”的方式去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或者干脆“视而不见”,仍然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且,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有些问题不是小学生所能独立解决的,与其由教师越俎代庖,不如通过学生集体的力量去加以解决。因而,小组合作是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本渠道。
而在新的时代下,小组合作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当代小学生成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各种诱惑。而平时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沟通交流,造成不少学生沉浸自己的世界中去。而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存在与他人互动的强烈需求。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让课堂教学气氛充满阳光,学生也会在这种影响下变得更加积极进取,从狭小的空间中走出来,去拥抱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小组合作还能够让小学数学学科发挥出在人文和德育上的教育作用。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现状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早有应用,一直以来都发挥着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进步。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部分教师没有从新时代的角度去思考小组合作,使得该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多,亟需解决。首先是缺少对学生在合作中的有效指导,不注重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结果造成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很少分享,被动等待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这种学习方式与以往教师单方面主导课堂没有区别,会让学生逐渐形成思维上的惰性,阻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还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指导策略过于单一。比如单方面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几乎所有的知识教学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其实造成了时间的巨大浪费,消耗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因为,有很多知识其实是不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就能够被学生所理解的。又如,小组设置的模式和方法一成不变,结果不能很好地应对学生已经出现的各种变化,造成在所有的小组里,学生的合作空间都在不断缩小,乃至逐渐失去了彼此取长补短的可能,小组合作学习归于无效。
三、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维
上述各种问题的存在,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新的时代加强对小组合作应用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由于人的行为受到思维的支配,行为的结果又会影响到思维,所以必须先从思维入手,尝试去解决一些根源上的问题。比如教师虽然组织了小组合作,但是不尊重学生的主动权,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插手过多;或者因为某些时候小组合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怀疑小组合作的价值,在必要的时候也不再应用小组合作。这些都要通过思维上的转变来加以解决。教师为此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吸取经验教训。
例如,教师要积极关注教育领域,特别是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领域最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积极收集和阅读各种文献资料,提升自身理论水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观看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了解他们对小组合作的应用方法并与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和教学实际条件相结合,勇于进行教学实践。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要积极参与,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上述措施都能起到很好地促进教师转变观念的作用,为具体应用策略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设置小组
上文提到,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合理设置小组。其实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其根源在于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不够关注,代表教师仍然没有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也是为什么上文提到教师要首先完成观念上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小组的设置,提升小组设置的合理性,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挥出小组合作的基本价值。
例如,分数加减法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因为小学生习惯于通过直观事物来思考数学知识,他们要快速完成从“某个东西的几份”到具体分数数字的抽象认识,而计算则是学生对数字计算基本方法经过逻辑推理之后的应用。如果此时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就代表着他们在某个方面的能力素养存在缺陷。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去进行小组的组织,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在上述两个能力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小组内部就可以相互学习,较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知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价值。
(三)平等对待组员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过度关注。为了保证所有小组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比较平衡,教师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里都有一名各方面能力素养较强的学生,能够带动其他同学学习,在帮助大家解決共同困难的时候发挥出主导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就要一直在各个小组中占据主导地位,总是作为小组负责人,否则会严重打击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他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区别对待大家。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所有组员,看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给予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的舞台。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点,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形结合思维。对于小组合作来说,需要较好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面对这样比较复杂的能力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组内分工。数形结合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帮助其他组员的组内学习与实践活动,组织能力较强的则注意维护小组合作的正常秩序,表达能力强的最后代表本组分享学习成果。但是,教师的指导应该作为建议或推荐,不要强行让学生接受,以免伤害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提升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除了需要上述策略的支撑外,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合作能力。我们必须注意到,不少小学生并不熟悉什么叫“合作”,他们因为家庭的溺爱等情况可能存在某些个性上的缺陷,比如自我意识过强,总想着表现自己,而不能与他人展开平等流畅的交流。上文已经提到,小组合作能够让小学数学学科发挥出在人文和德育上的作用,教师应将这方面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加强对学生小组合作过程的观察与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解决小组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例如,教师应该提前与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的基本规则,合作中出现争执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规则来进行处理。另外,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对新时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充分了解,能够成功切入到学生的互动之中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小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的各种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经过筛选后落实到小组合作中,鼓励大家都为小组合作出谋划策,使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越来越符合全体学生的需求,成为集体意志的良好体现。
(五)注重知识衔接
上文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讨论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应有成果的基本保障。而在具体的成果方面,则要注重知识的衔接。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过去教师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新知识时的重点和难点,很少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回顾和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这样虽然学生可能使用了此前的知识来解决了新的问题,但他们的知识衔接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师要通过运用对学生的引导和提醒等不同的形式或手段,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衔接。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计算”的时候,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对计算规律的逻辑推理,新旧知识的衔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组织了小组合作之后,应该积极参与各个小组的学习中去,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指导。或者在小组合作开始前,教师就在黑板上列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后,能够将之前关于计算知识的理解应用起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最终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利于全体学生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
(六)指导任务完成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有的时候需要向学生提出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在学生进入到小学中高段之后,不仅要掌握新知识,还要完成所有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通过较为复杂的任务才能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才有足够的必要性。鉴于学习永远都会有一定的难度,都需要学生突破以往的能力上限来形成新的认知,所以教师不能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不管不问,要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学生这方面的需求与上文所说的新旧知识衔接是相同的。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整数、分数及小数的各种计算,得到不同区域内的物品数量,然后再将这些数量以某种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此时教师要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完成小组的设置。在各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应随机参与进去,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捋顺问题的解决思路,分清解决步骤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为最快完成任务且结果准确无误的小组设置获胜奖品。
总之,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进行学习,而且在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增强,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开朗和积极,起到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素养的效果。因此,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加强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能够看到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完成观念的转变和策略与方法上的创新,与学生共同去创造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蒙.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家长,2019(36):99.
[2]任海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33.
[3]汪小静.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知识文库,2019(24):118.
[4]徐同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情感读本,2019(35):54.
[5]张龙珠.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浅析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2019(12):130.
作者简介:
乔赛,赵晓翠,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